第115章天平军应创太平(二)
这次沉默的时间比之前要长得多。
天平军的四名主要将领似乎陷入了某种思考,表情各异。
刘淮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你们天平军不能只当一支不知建设的流民武装,而应该开辟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建立一定秩序。
而你既然要有根据地,你就不能只把军队的命当命,还得怜惜普通百姓的性命。
如果你耿京只想当个说好听点是大将军,说难听点就是流民头子的大头领,那前面这些话你就当我刘淮放了个屁。
可如果耿京想当一个实实在在的政治势力首领,那我们忠义军愿意予以协助,咱们两军一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耿京喘着粗气,良久之后才强笑言道:“俺听闻令尊是宋国军中悍将,此次北伐至此,竟然要与俺们这种泥腿子作割据的许诺吗?”
刘淮笑道:“耿大头领误会了,我父虽曾是宋国将领,但早就不在军中,此次北伐,起因乃是楚州知州蓝师稷试图在宋金大战前,稳固楚州防线所作的努力,而我父只不过顺势而为,率军直直向北,收复汉家故土而已。”
耿京复又喘了两口粗气,却是眯起眼睛言道:“宋国还是有豪杰的。”
刘淮点头:“宋国自然是有豪杰,但宋国的豪杰一边与朝中的奸贼拉扯,一边准备与金贼作战,哪有心思与闲力管山东的事情?”
此话一出,四名天平军将领脸色各异,分外精彩。
辛弃疾脸色严肃,想要说什么却又强自按捺住;李铁枪脸色不变,而他身侧的张安国却是跃跃欲试,竟然有兴高采烈之态。
耿京脸色却是非喜非愁,又是似喜似愁:“刘老弟,俺实话与你说。俺是没有甚大志向,只想能够回宋国,当个富家翁。俺就不说在金国围剿下,如何能建立基业,俺就问,俺如果真的割据了一两州,到时候宋国如何能容俺?宋金皆是敌人,那天下之大,俺也无处可去了。”
刘淮正色以对:“若金贼攻宋能一鼓而下,那结果自不必说,咱们宁死不降,奋死抗金即可。如果金贼与宋国相持,甚至宋国能大破金贼,那宋金正式开战,耿大头领携一州之地南下归宋,宋国岂有拒之不纳的道理。”
“若耿大头领不想受到猜忌,那届时让宋廷委任流官即可,若到时还有雄心,则自请到别处领军,若只想过些富贵日子,去江南当个京官,封个爵位,自然也是极好的。”
耿京缓缓点头。
这话倒说的在理,因为按照政治常识和朴素认知,受到猜忌的一般是听调不听宣,甚至不听调也不听宣之人,哪里有听调又听宣之人被猜忌的道理?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耿京探出身来,握住刘淮的手诚恳说道:“刘大郎,你看俺这副样子,也晓得俺没几分见识。请刘大郎稍稍盘桓几日,俺也要留出空来与俺的心腹做些商议。等到攻下费县后,俺再与大郎作交待,如何?”
刘淮自然也不指望一番话就能让耿京这么一支连军事集团都算不上的团伙改变既定路线,所以也就点头应下。
耿京唤来一名唤作邵进的亲卫,让他带着刘淮先去吃饭、饮马。
刘大郎觉得邵进此人名字耳熟,还没想起来此人是谁,心中的另一个疑问就冒了出来。
“耿大头领,有一事事关军略,我也不知道该不该问。”
“大郎且讲。”
“为何不走莒州然后沿沂水南下,而是非要越蒙山呢?”
耿京笑了笑:“俺还当是啥大事,没啥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路近。”
刘淮一怔:“只是因为路近?”
“只是因为路近。”
刘淮无言以对,心中不由得对天平军高层军事素养的评价又下降了点,拱手告辞了。
而刘淮走后,李铁枪迅速皱眉问道:“耿头,为啥不告诉刘大郎,咱们是为了少糟蹋些地里的庄稼,而专门捡偏僻的路走呢?何苦平白让刘大郎看轻了咱们。”
耿京瞥了李铁枪一眼:“俺没那么多肠子,俺是真觉得这条路近。至于什么少糟蹋庄稼,哪条路好走难走,这是辛五郎的说法,俺可不懂这些。
再说了,沂水两岸的庄稼就是庄稼,安子河两岸的庄稼就是杂草吗?大军行进总归是要糟蹋百姓的,俺哪里会因为这个就沾沾自喜?
刘大郎看轻就看轻吧,俺本来也不是啥英雄人物,不怕这个。”
见几个心腹默然无声,耿京复又一叹:“都说说吧,刘大郎这番话你们怎么看?”
“大哥,这刘大郎不老实。”张安国当先出言:“一开始,俺的确有所心动,可刚刚才想明白,若咱们落下根,无非是在泰安州外加沂州西北这两块而已,正好在他们忠义军西北面,金贼来打时,断不会越过咱们去打忠义军的道理。咱们就等于给忠义军垫刀头了!娘老子的,这忠义军义气在哪里了?!”
张安国越说越气,到最后几乎破口大骂起来。
辛弃疾沉默片刻,见其余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终于言道:“刘大郎的确不老实,却不是张七说的那种不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