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399章 义重生轻死知己

第399章 义重生轻死知己(1 / 2)

第399章义重生轻死知己

就在裕溪口飞虎军与选锋军联手,击溃武锐军第一猛安的时候,裕溪上游,金国水军营寨处,辛弃疾也刚刚攻破了大门,与金国水军留守兵马厮杀在了一起。

靖难大军来的实在是太快了,无论是争夺裕溪镇还是向北奔袭,都透露着一种不死不休的滚刀肉作风。

留守水寨的神锋军副都统阿兀奎挠破头都想不到,怎么就会有一支数量近千的精锐敌骑从裕溪口那边杀过来?

咋的?

完颜亮三万大军,外加一个合扎猛安全军覆没了?

按照常理来说,想不通也没关系,老老实实凭营而守也就罢了,麾下有神锋军一个猛安的正军,还有近八千签军,若是能被八百骑攻下营寨,那阿兀奎觉得自己可以当场抹脖子了。

然而金军此处建立的水寨,并不是一个严格按照规制建立起来的水寨。

为了保证陆上行舟的突然性与隐蔽性,修建水军营寨之时,苏保衡将遮掩船队放在了首位。毕竟时间少,任务重,即便捉来许多签军,却也不可能平地起城。

也因此,只是建了一座庞大的水寨,而水寨中舰船是紧紧挨在一起的,外围的围栏以高大为主,只设置了一层,以遮蔽探骑的视线。

可以说如果靖难大军早来一天,只要能攻破一道木栏,就能将金军辛辛苦苦运到上游的战船一把火都烧了,救都没法救。

但这也是苏保衡能做到的极限了。

毕竟即便是所有金国首脑的大脑插上翅膀,也不可能想到会有一支精兵,如此孤注一掷的渡江作战。

你有如此精兵,为何不在淮河与金军作战呢?非得到长江才防守反击是吗?这是什么道理?

在军议中,阿兀奎其实也同意了苏保衡的做法,但此时此刻,阿兀奎恨不得回到几日前,狠狠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因为没有内外营寨,也没有大小营寨,所以在辛弃疾正面突破水寨大门之后,阿兀奎就只能在裕溪之畔的平原上,与八百靖难甲骑作战了。

到了此时,阿兀奎还是十分乐观的。

一千神锋军正军加上八千签军,九千人打你们八百骑,还有什么悬念吗?用人数淹也能淹死你们!

但具体实行起来,阿兀奎就面临了一个重大问题。

这八千签军虽然都是从淮西征来的青壮,甚至还有不少投降的宋军,而且被折腾到现在依旧还活着的,身体也都还算健壮。

但金军在北方征签,也还是会发根长矛,编练两天,并且配置一些军官指挥的。

可由于时间紧迫,从淮西征募的八千签军只是担任挖沟渠、拉纤绳的任务,其中有工头,而且不少,但金军军官只有寥寥数人,军事指挥系统趋近于无。

现在驱逐着这些签军去垫刀头,只要辛弃疾将通路让开,这八千签军不直接逃跑就见鬼了。

若是让一千神锋军去正面迎敌,且不说用正军给签军垫刀头,阿兀奎的麾下会怎么想,就说没有人监管,真当这些被欺负惨的强军不敢倒戈一击吗?

且不说阿兀奎陷入了纠结之中,另一边,辛弃疾在攻占寨门之后,同样也有些犹豫。

一方面,这个水寨再大也是分水陆两部分的,陆上范围大约宽两里,长四里,相当于一个狭长的长方形,骑兵在这个地形中,对战如此多的步卒,根本没有奔驰迂回的空间,稍不留神就会陷进去。

另一方面,辛弃疾比韩文广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明白越是深入敌境,越不能放弃速度优势,否则四面合围之下,根本难以脱身。因此,下马步战的选项在一开始就被他否了。

就在辛弃疾想要在营寨中放火来搅乱大营的时候,解局的来了。

无论是辛弃疾还是阿兀奎,都不用再纠结了。

如果从时间上来算,第一批沿着裕溪向上游进发的宋军并不是辛弃疾,而是将辛弃疾放在裕溪镇,就顺着裕溪向北的洞庭湖水军杨钦所部。

一般来说,逆流而上肯定是要有纤夫的,但洞庭湖水军的水轮船相当于这个时代的黑科技,在百余壮硕水手的奋力踩桨之下,水轮船逆流而上,竟然要比纤夫拖拽还要快得多。

当然,水军毕竟是逆流而上,所以很快就被辛弃疾所部追上并超越,但在僵持的这短短时间内,三艘满载着甲士水手的水轮船已经摸到了水寨边上。

杨钦站在船头,扶刀目视前方,眼中似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如果有熟悉杨钦之人在侧,就会发现这名洞庭湖水军副统制的眼角在微微抽动,已经是愤怒至极的表现。

杨钦愤怒的缘由不是靖难大军去,甚至只有一小部分在金军身上。他更多的是愤怒于自己的无能,愤怒于自己的远见,愤怒于自己能审时度势,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作为从钟相杨幺起义时就活跃的水军大将,杨钦在听到李继虎报告情报的第一时刻,就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也对战事过程做出了最正确的推测。

最新小说: 听说你是天都第一刺客 大腿不抱白不抱[娱乐圈] 系统奔溃中 龙骑哨兵 骑大龙 诱受/我是怎么被自己掰弯的 系统逼我装直男[娱乐圈] 男神第一妻 小人易做王妃难当 宠妻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