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这个时候离开,先不说这三十万流民能不能种出粮食来,就说大军离去,再有流寇进入陇阳府和宜君府会如何?
一旦流寇再次进入这两府之地,那些流民肯定无法安心耕种,很可能又再次被流寇裹挟离开。
如此一来,周兰这三个半月的心血都白费了,她从北原镇和重山镇调集过来的粮食也会全部浪费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流民的问题,就算是给流民再多的粮食也是白白浪费。
唯有让流民安定下来,种出粮食,这三十万流民才会安心的过日子。
而且今年陇阳府和宜君府的老天爷还算有点良心,两个月内下了数次不大不小的雨水,虽然没有彻底解决旱情,但也大大缓解了两府之地的旱灾。
如此难得的机会,周兰自然不想错过。
并且这短时间她也没有闲着,她虽然没有去围剿流寇,但一直都有收拢流民。
目前南方数县的流民都已经被她安置在宜君府。
只是此时周兰面对朝堂各部和总督的斥责和命令,有些不知所措。
突然之间,她仿佛成为了众矢之的。
宜君府府衙书房中。
周兰坐在书桌前,看着手中的公文和调令,脸色越发的难看。
她的鬓角不知何时已经染上了白发,她的眼角也爬上了深深的皱纹。
岁月如刀,在她的脸庞上留下了深深的沟壑。
“将军,我们要不要出兵?”王云巧站在周兰身后,看着总督下发的调令,轻声问道。
“怎么出兵?我们现在还有兵可用吗?”周兰问道。
王云巧道:“可若是不出兵,总督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周兰深吸一口气,她何尝不想出兵,但是她真的无兵可用,现在将士们都在忙着安置流民,根本抽不出兵力继续围剿流寇。
而且她手中的粮食也不足。
还是那句话,她想要的不只是剿灭那些流寇,还要让流民安定下来。
“你给总督发一份文书过去,让他给我们拨发钱粮,没有钱粮怎么出兵!”周兰冷声说道。
这都三个多月了,朝堂连一分钱粮都没有给她。
只要求她剿贼,却不给钱粮,这特么的不是扯淡吗?
“就怕这样会惹怒总督!”王云巧有些担心的说道。
“惹怒就惹怒吧,他还能奈我如何?”周兰丝毫不惧。
王云巧点点头,“那好吧,我这就安排人去找总督要粮草!”
周兰这事却突然说道:“等等,再派人去打听一下代王的事情!”
王云巧神色平淡的说道:“我知道了!”
说起了,陈昭玄还是王云巧的师弟,不过她对这个师弟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因为她从未见过陈昭玄。
比起担心陈昭玄的生死,王云巧其实更担心杨正山得知此事后会不会伤心。
不过她的担心也只是持续了一小会,毕竟她手头上的事情很多,根本顾不上其他的事情。
……
重山镇,杨承业也收到了陈昭玄战死的消息。
比起王云巧来,杨承业与陈昭玄就要熟悉很多了。
两人以前在京都时,还经常结伴去杨家的护卫营训练。
骤然听说陈昭玄战死,杨承业的心情很不好。
“连师叔都被贼寇杀死了!”
镇标营的营地中,杨承业黯然伤神的说道。
“侯爷,这事要不要给老太爷传个信!”杨大福轻声问道。
杨承业沉默了稍许,说道:“传个信吧,不过爷爷应该不再星月岛。”
陈昭玄毕竟是杨正山的徒弟,这份师徒情分还是很重的。
杨承业也不知道杨正山会如何看待此事,但他觉得还是不要隐瞒比较好。
就在这时,一名亲随跑进堂中禀报道:“启禀侯爷,营地外有人递来了一份拜帖!”
“拜帖!”
杨承业接过拜帖,打开看了一眼。
“安师叔?他怎么来了?”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安晨辉。
虽然不清楚安晨辉的来意,但杨承业还是立即去营地外迎接安晨辉。
“见过师叔!”
“见过大哥!”
两人见礼,然后相视一笑。
安晨辉是杨正山的徒弟,论辈分他自然就是杨承业的师叔。
但是安晨辉又是姜妙的夫君,所以他叫杨承业一声大哥也不算吃亏。
两人哈哈一笑,随后便一同进入营地中。
“师叔怎么来了?”
“是我曾祖让我来的!”
“安前辈嘛?他老人家有什么吩咐吗?”
安晨辉神色有些凝重,将一封信交给杨承业,说道:“这是我曾祖的信!”
“给我的?”杨承业有些惊疑。
“嗯,给你的!”
杨承业满心疑惑的打开了信件,安雨行居然会给他写信,这让他感到非常费解。
不过看过信件之后,他心中的费解换成了震惊。
“京都的局势已经败坏到如此地步了吗?”
安雨行在信中写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却道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大荣皇朝可能会有亡国之危。
别以为安雨行不操心朝政就以为他不知道朝堂上的是是非非,他们这些老古董一个个心里透彻着呢。
“哎,我也不知道,但曾祖的猜测应该不是信口胡说!”安晨辉道。
杨承业点点头,收起信件,“妙儿表妹来了吗?”
“都来了,就在关城内,我是将她们安顿好才过来的!”安晨辉道。
他们来重山关是来避难的。
陈昭玄的死给安雨行提了一个醒,所以安雨行就把安晨辉一家子送来了重山镇。
安雨行自己倒是不怕,哪怕京都再乱,以他的能力想保命也是轻而易举,但是安晨辉一家就不行了。
如今安晨辉也有一子两女,安雨行对他的儿女看得很重,生怕因为局势混乱,让安晨辉的儿女受到伤害。
杨承业想了想,觉得朝堂上的事情他也插不上手,只能说道:“走吧,我们先回城,妙儿表妹来了,我这个做哥哥自然要好好招待招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