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京都之战
重山镇那边已经行动起来,而京都这边的攻城战也拉开了序幕。
四月二十五,大梁军围城二十日,制作了大量的攻城器械。
这天一大早,大梁军的军营中就想起了阵阵擂鼓声。
紧接着,大量的士卒推着云梯、壕桥、巢车、投石车,座弩等诸多攻城器械走出了营地。
大军列阵,围三缺一,从京都城西面、北面和南面发起了进攻。
号角齐鸣,鼓声响彻。
数以万计的将士如同蚂蚁般朝着城墙涌去。
投石车发动,脸盆大小的石块被草绳包裹着,上面还浇上了火油,带着火和呼啸声落入城内。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弩箭夹杂在其中,凌厉的破空声阵阵作响。
战斗的号角刚刚拉响,城外的大梁军就彰显出极其专业的攻城技巧。
而城内的反击同样不差,大量的座发射,密密麻麻的弩箭遮天蔽日,令人看的头皮发麻。
虽然大荣朝堂已经腐败多年,虽然禁军已经覆灭,虽然城内的皇帝亲军已经算不上真正的精锐,但是京都就是京都。
这里还有着大荣最好的守城设施,单单是座弩就有两千多架,而且还都是大型座弩。
除了座弩外,城墙上还存有大量的檑木和滚石,还有很多金汁和滚油。
城墙上烟气升腾,气味熏天。
大量将士早已严守以待。
京都的护城河很宽,足有十几丈宽,而且深度也超过两丈。
只靠壕桥是无法跨越壕沟的,需要填平护城河,在搭上壕桥才能确保将士们能够快速地,安全的跨越护城河。
攻城战初始,大梁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填平护城河。
攻城的第一天,大梁军并没有摸到城墙的边缘,但是双方的攻击却是非常犀利,投石车和座弩互射,双方虽然没有接触到,但产生的死伤却不少。
特别是大梁军,仅仅是一天的时间内,就出现了两千多人的伤亡。
然后双方的攻防战就进入了极为惨烈的阶段。
大梁军不断地运送泥土砖石填平护城河,双方投石车和座弩互相射击。
城外的大梁军伤亡不小,而城内的亲军将士虽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可是那些靠近城墙的百姓却遭了殃。
大量的民宅被投射过来的石块点燃,大量的百姓被误伤或被烧死。
一天、两天、三天……
转眼间五天过去了,京都西面、北面、南面的护城河被填的七七八八,而这场最惨烈的攻城战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五月初一上午,天阴沉沉的,厚重的阴云如同灌了铅一般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天武皇帝站在中军大纛,手持千里镜,望着对面的城楼。
而城楼上,李飞鹤同样在望着天武皇帝的中军大纛。
真正的白刃战就要开始了,双方的心情都十分的凝重。
“祖父!”李飞鹤看向身后的李朝。
李朝却看向不远处的陈万松和王鹤,此时这里聚集了八位先天武者,陈万松、王鹤、李朝和大乘寺的三位大和尚,以及血刃的两位先天武者白剑和黑刀。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大荣朝堂已经分崩离析,当皇族所拥有的先天武者依然不在少数。
大乘寺的三位大和尚妙心、妙法、妙真都不是一般的先天武者,大乘寺本就是皇家寺庙,大乘寺内的和尚都享受皇家供奉。
与三山谷相比,其实大乘寺与皇家更为亲近。
因为三山谷是朝堂的供奉,大乘寺却是皇家的供奉。
妙心、妙法、妙真三位大和尚虽然不显山露水,也没有赫赫威名,甚至很多先天武者都不太清楚他们的存在,但是他们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其中妙心最早成为先天武者,如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岁,妙法次之,也有一百二十多岁,妙真年纪最小,但也已有百岁。
至于白剑和黑刀,他们是血刃中的先天武者,虽然他们成为先天武者还不到十多年,但他们却是延平帝培养出来的先天武者,对皇家忠心耿耿。
准确的说,血刃就是皇家的死士,血刃有四十八人,每一个都有着不俗的实力,且都对皇帝有着效死的决心。
除了眼前的八位先天武者外,其实皇城之内有四位先天武者守在建兴帝身边。
四位老太监。
皇族的底蕴不是陈万松,是血刃和那些老太监。
对皇族来说,培养太监和死士远比培养勋贵官宦更划算。
勋贵和官宦可能会背叛朝堂,太监和血刃却不会。
大战将起,此时八位先天武者聚集在城楼上,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决战。
三个大和尚盘膝坐在城楼内,双眸微闭,诵念的经文,似乎是在为死去的将士和百姓超度。
白剑和黑刀习惯性的站在阴影处,气息十分的微弱,仿佛不存在一般。
李朝站在城楼外,望着城外汹涌而来的大梁军。
陈万松和王鹤面色沉凝,不动声色。
“杀!”
喊杀声响起,云梯顶端的铁钩挂在了女墙上,大量身穿铁甲手持兵刃的大梁军将士爬上云梯。
城墙上的大荣将士开始投下檑木和滚石,倾倒热油和烧开的金汁。
眨眼间,喊杀声、惨叫声就响彻天际。
一各个大梁将士还不等冲上城墙,就被檑木和滚石砸下,亦或者被浇了一头热油和金汁。
大纛之下,天武皇帝看着那些惨烈的将士,眉宇紧皱。
京都城墙高大,且守城设施齐备,想要用常规的方式登上城墙很难。
哪怕是后天武者也很难快速冲上城墙,而且就算是一两个后天武者冲上城墙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城墙上的大荣军中也有着很多后天武者,一旦有后天武者冲上去,会立即被人击落下来。
关键这样的打法会让将士们死伤惨重,时间已久,士气必然衰落。
此战想要获胜,必须要出动先天武者。
若是能打败对方的先天武者,那就会让对方的士气衰落,己方的士气大盛。
此消彼长,攻城则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