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1 / 2)

天幕上把秦始皇那个暴君夸的花一样,虽然也没什么错吧,可是难道他标儿就不值得夸赞吗?

更值得!

陈曦继续道:【焚书坑儒,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好

像确实是暴君会做的事情,销毁书籍,坑杀儒生。

但实际上,焚书始皇帝确实是做了,这个主要是因为丞相李斯的建议。】

听到这里的时候,嬴政看了一眼李斯。

李斯:……

这个一听确实是他的风格没错,他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不过他也能猜到,这个想法不光是自己会有,这位至尊也一样会有。

“陛下!”

“不必说,朕心中自有打算。”嬴政摆了摆手,“且看看后世是怎么说的。”

李斯:“诺。”

【诸位也都知道,在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并没有继续实行落后的分封制,而是改用郡县制。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用郡县制而是用脱胎于元朝行省制的制度,不过也不能否认,在那个时候,郡县制比分封制要先进的多。】

各朝各代的地方在听到更加先进的行省制的时候,耳朵纷纷竖了起来,让身边的人赶紧记下。

不过陈曦也就是随口说了一下行省制,并没有详细的展开讲解。

只有元朝之后的朝代能摸到一点头绪。

“行省制?那看来我们还是弄对了。”朱元璋喜上眉梢的说,“这天幕还是有点用处嘛!”

【但是这个时候的人,并非都有始皇帝这样的眼光,能够意识到分封制的弊端。

当然,也不是没有他们知道分封制落后,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漠视甚至是损害国家利益的可能,比如当年秦国商鞅变法的时候,那些老贵族们不就是如此嘛。

不过这个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损害一批旧人的利益,成就新人的利益。等这一批新人成为旧人之后,再次进步再上来另一批新人……】

嬴政闻言看向了其他大臣,尤其是那些一直催着他赶紧分封的。

他们在想什么,嬴政心中很清楚,不过他平常不愿意说出来,毕竟赞成分封的人太多了,就算是他想要处理,也不能把朝堂上九成的大臣都杀掉。

不过现在天幕替他说了,替他骂了,从这一点上说,天幕绝对是有功于大秦的。

而那些个一直上书请秦始皇分封的大臣,现在不由开始汗流浃背起来。

这话说的,好像他们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不顾朝廷大势一样。

但是他们也只是为了天下稳固着想啊!

一群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只是没眼光,是以一个个都是往自己有私心上靠拢了。

丞相王绾乃是分封制的坚决拥护者,这个时候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不行,不能让天幕继续说下去而自己不反驳了,否则就算是皇帝陛下因为人多而不能对他们怎么样,日后他也一定不会继续在大秦的权力中心了。

“陛下!”王绾上前跪下,“臣不否认,臣赞成分封是有私心,但是分封存续了这么多年,骤然变动,朝局必然不稳,拥护分封制的除了臣等还有老臣勋贵,如果骤然变动,恐怕不妙啊!”

“那又如何?”嬴政淡淡的说,“你为自己,朕不怪你,但是朕要推行的事,便是千难万阻,朕也必然要坚定的执行下去!”

嬴政说完,紧接着天幕上陈曦就继续道:

【就像当时反对嬴政实行分封制的大臣,再去看商君的法度,必然也是觉得当年反对商鞅变法的人有私心一样,我等到底是以后人的眼光去看曾经的历史,这么说话多少显得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不过当时的情况确实是如此,大部分人眼光不够,不光赞成分封,还有不少蠢蠢欲动的六国遗民想要还于旧都。

如果不是始皇帝那般坚定如铁的意志,想必我们国家到后来都是像战国时期那样诸侯分封割裂,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的。】

第27章 第二十七个老祖宗很骄傲【大修】

【说到这里,恐怕会有人说我跑题了,不是在说始皇帝焚书坑儒的焚书吗?怎么又跑到了郡县制和分封制上面了。

但是焚书的前提,便是儒家博士淳于越在始皇帝过寿的时候建议始皇帝分封,始皇帝便将此事交由大臣商议,于是才引出了焚书的事件。】

淳于越:“???”

原本天幕提到他的时候他还自豪了一下,毕竟这可是一件天下闻名的事情,更何况,天幕上的女子乃是后世人,后世之人都能知道自己的名字,那不是说明他留名百世了吗?

但是紧接着跟着的话让淳于越脸色一白。

什么意思,意思是他才是焚书的罪魁祸首吗?

虽然可能陈曦没有那个意思,但是两个连在一起,就肯定会有人这么联想的。

他的万世清名啊!

现在淳于越看着陈曦是各种不顺眼了,本来她言谈之间对儒家就多有不敬,现在更是点名自己。

日后自己可如何混下去啊……

淳于越咬牙切齿,开始收拾包袱准备跑路。

但是陈曦感觉不到淳于越的怨念,继续道:【淳于越是儒家的博士,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最推崇的就是周礼,淳于越作为儒家的高材生,那自然也是跟着孔子那边走的,当时跟始皇帝说的就是要全面恢复周礼,在国家治理上全部都要效仿周朝。】

最新小说: 攻了豪门前男友的爹 路人甲被读心后暴富了 天煞孤星娇宠万人嫌夫郎 沙雕霸总在线反套路小妈文 校夜诡谈[无限流] 钓系咸鱼在综艺摆烂后 轉生成惡役千金的我是原女主推(H) 不要随便招惹小狗 眠春山 当电竞祖师爷爱上黑马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