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节(1 / 2)

而且陈曦也仅仅是说了造船的费用,还没有说人工的费用呢。

这么大量的船出海,上面的传功得有多少啊?

【根据后人对郑和下西洋史料的一些考据来看,郑和每次下西洋的人数几乎都在26000人以上。

航行时间都超过两年,并且都携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丝绸制品、瓷器、茶叶等大明王朝的“特产”。

这是为了炫耀明朝的国力了。

在回程还需要带上各国的“特产”,以及到当地的一大笔支出。

就算他每次按照40艘船、人数按25000人,时间每次两年,各种带东西的船5到10艘左右我们来算笔账。】

【首先宝船造价费用,大概是在4500两到6000辆左右,历史记载是63艘。

甚至在马欢所撰《瀛涯胜览》一书,部分版本的卷首记载有一艘特大的宝船称:

“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就算是不单独把郑和所乘坐宝船的费用拉出来算,也不把其他零零散散的船只算上,取个中间一点的数字5000两一艘,这笔费用也有30万两白银。

其他船只建造加上船只维修、养护,应该也在20-30万两左右,船只的费用就是需要50-60万两。】

【嘶……】

【还有船上的人员。

就算是工业化之后不用人来摇船,船上的人大大减少那也是需要人的,

更何况这个时候还压根没有工业革命,也没有蒸汽机,

不过明朝的时候因为朱元璋闭关锁国的无知和“不征之国”的傲慢,让明朝也压根没赶上工业革命就是了。】

朱元璋:“……”

不是,说老四奢侈就算了,为什么这个时候也能带上他说一下?

【人员按平均每次25000人计算船上的官兵应该不会误差太多,而平均的年俸禄根据当时的边防军的年俸禄估算一下差不多应该有12两左右,

那么远航一年所需俸禄便是30万两,两年就是60万两。

七次就是420万两。】

【这么多人那就不能只发俸禄了,你还得吃得喝吧?

一个人一年按照2两计算,那么一次远航两年就是10万两,七次就是70万两。

那我们来算算,船只的60万两加上俸禄的420万两加上吃喝的70万两,这算下来便是550万两。

当时明朝的国家财政收入一年也就是几百万两到一千万两左右之间。

也就是说,这么一个下西洋的活动,耗费了明朝至少半年的财政收入。

而郑和下西洋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之说,从而也使得远航难以为继。

以及朱棣为了表现大明的大国风范,命船队携带铜钱出国收购,致使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引起钱币的大规模贬值。

所以“支费浩繁,库藏为虚”,被认为是下西洋终止的直接原因。】

【那么郑和下西洋就没有任何的好处吗?

那当然肯定也不是的。

我们从郑和每一次下西洋发生了什么看看就知道了。】

【说这个,要先从郑和的身份说起。

郑和,原本姓什么现在是存疑的,有说他是姓马,被朱棣赐姓为“郑”,世称“三保太监”。】

【太监?】嬴稷瞬间找到了重点,【所以这又是一个太监?】

【是的。】陈曦点点头,【和高力士一样,郑和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能文能武的太监。

郑和年轻时便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

后来在靖难之役中立有功勋,之后被赐姓。

在永乐元年,郑和刊印的《佛说摩利支天经》中,姚广孝为其撰写题记,该题记反映出郑和已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而郑和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可以说是身兼两教。

这也为后来航海的人选选中了郑和打下了基础。】

【而关于朱棣决定命人下西洋的原因有着这么几种说法,

第一种原因是和朱允炆有关的。

之前我说过了,朱允炆最后的结果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盖棺定论。

在明代,顾起元曾引述他人之语,称建文帝亡命海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含有寻找建文帝的用意,郑晓、沈德符等也均有此怀疑。

此后有许多学者都采取了这种说法,甚至在清代官修《明史》之《郑和传》 与《胡濙传》均收录了这种说法。】

朱元璋怒视朱棣:“就不能给你侄子一点生路啊?”

朱棣:“……”

最新小说: 攻了豪门前男友的爹 路人甲被读心后暴富了 天煞孤星娇宠万人嫌夫郎 沙雕霸总在线反套路小妈文 校夜诡谈[无限流] 钓系咸鱼在综艺摆烂后 轉生成惡役千金的我是原女主推(H) 不要随便招惹小狗 眠春山 当电竞祖师爷爱上黑马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