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霁予拆开牛皮纸袋,草草扫过里面的文件,确实白纸黑字,是一份债权转让合同。林霁予的债有法院审判盖章,做不得假,至于他们说的债权转让,她却并不清楚。
林霁予皱眉:“可是我已经还他 50 多万了,欠的钱并不是 140 万,应该是 80 万才对。”
那男人呵呵一笑:“你们的事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法院判决你欠张志训 140 万,张志训将债权转让给了我们,现在你欠我们 140 万。”
林霁予将手中的文件攥得发皱:“可是我还他的钱都是有记录的。”
“那谁知道是怎么回事?你们之间要是还有别的债务纠纷呢?我们管不了那些,只认文件。”男人挑衅地抬抬下巴,“不然你问问张志训本人?”
林霁予走回卧室,拿起手机,翻出张志训的微信开始打字。
“张先生,今天有几个人来找我,说我和你的债务被你完整转移了债权,我之前还给你的钱都不做数了。请问到底是什么情况?”
林霁予按了发送。
这一整段话弹入对话框,激起了一枚红色的叹号。
她的债主,张先生,将她拉黑了。
61. 恋爱游戏,重要的不是游戏体验,而是游戏进度。
在这个世界上,找一个人,说容易很容易,说难又很难。
哪怕你知道一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号,甚至家庭住址,你和对方有过官方盖章认定的法律关系,比如婚姻和债务关系,只要其中一个信息有变动,亦或者其中一个人就是以消失为目的,说失联,也是分分钟的事。
这一点,季谒作为当事人深有体会。他对林霁予的了解程度甚至甚于自己,但在她下决心消失的几年里,不管是刻意去找,还是偶遇,结果统统失败。
现实里并不存在一通电话打给给航空公司、12306 或者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就能调查出别人行动轨迹的人间奇迹。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流水的不怕铁打的。想要找刻意躲起来的人,拼的是肉身,以及一点运气。
显然,林霁予的现债主和她本人,之于她下定决心丢下烂摊子消失的前债主,都差了一点运气。
说起来,林霁予和张志训也只是在律师在场的情况下见过两面。第一面是她收到起诉,需要与当事人面对面解决,另一面则是确定最终债务情况后,两人留了联系方式,作为日后沟通债务相关事宜的联系方式。
在法院的判决书和一系列合同、证据中,林霁予其实知道张志训的所有信息。而如今,通过这些信息,只能在失信人员名单查询网上找到在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