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赵滢的父母却执意让她读省内的师范学校,理由是省钱。
赵滢听话了小半辈子,爸妈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自己才是个半大小孩,就已经会给妹妹喂奶换尿布。连读高三的寒暑假,她都会在家里帮农和做家务。在涉及到自己的双脚到底要迈向哪里的时候,她突然觉醒了自我意识。
哪有什么天生的灾星福星。就算有,也不可能是她一个上下五年都算上,这个小小的镇子里高考分数最高的人,父母家两边家族里学历最高的人。
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和老师达成一致,所有志愿,都填了北京。第一志愿滑档,她最终被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录取。
大女儿远走高飞,她爸并不高兴,只出了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生活费每个月只有 700 块钱,之后再没有给过她钱。偏偏赵滢最争气,靠自己兼职赚钱读完大学四年。成绩也好,本来可以直接保研到更好的 985,但她犹豫了两天,最终还是选择放弃继续读研,直接工作。
放弃保研那一年,赵滢 23 岁。她弟弟 15 岁,中考失利,最后只能花择校费,才能到她以前读书的那所高中上普通班。
择校费两万五,赵滢的妈妈张口就问她要一万。钱,她是有的。攒了四年,手里大概有一万多块,原本打算给自己买一个二手 iphone7 和一整套化妆品作为步入社会的礼物,但架不住妈妈软磨硬泡,在屏幕那边流泪,为弟弟的未来发愁,她还是把钱打给了家里。
她社会经验不足,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款甚至连租房子都不够。好在她在这时收到了力场的 offer。
彼时,力场还只是一个新开的健身房,虽然很大很华丽,但并不算最好的就业方向。赵滢最终选择力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力场给钱格外大方。赵滢第一次意识到,长大真好,独立真好,来北京真好。作为成年人,在北京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无需攒四年钱才能买一部手机,可能几个月就够了。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林霁予。林霁予和她一样大,单从外表看上去甚至比她还要年轻,但无论是眼界还是经验,都比她成熟得多。这种成熟里,又裹挟着一派她面试的诸多大公司的人绝不可能有的天真和热络。
林霁予得知她现金流告急,如果没有工资发下来,她连房子都租不起的事之后,立刻开口:“你确定来力场的话,我可以把工资先预支给你。”
a href=&a href="<a href="https:///tuijian/nvzhuinan/gt"" target="_blank">https:///tuijian/nvzhuinan/gt"</a> target="_blank"><a href="https:///tuijian/nvzhuinan/gt&/a>" target="_blank">https:///tuijian/nvzhuinan/gt&/a></a>女追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