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要拉动枪栓。
下一秒,前方骤然响起枪声,一枚子弹径直射来,正中他的胸膛。
还没来得及扣动扳机,便轰然倒下。
“敌袭!!”
“快!!反击!!”
鬼子兵的反应十分迅速,短暂的惊慌后,立刻组织反击。
并在坡顶布置出环形防御。
小队长从营帐中冲出,掏出腰间的南部十四式手枪。
心中十分镇静:“保护辎重!反击!”
周围枪声大作,四周全是人影夜幕笼罩,小队长辨别不出到底有多少敌军。
战场上全是三八式步枪的声音.这一时代的中央军,和日军一样穿着土黄色的军装,只不过颜色尚浅。
但月光下能见度很低,距离一远,根本看不清细微差别。
他甚至有一瞬间认为,是遭遇了友军的误袭。
小队长竭力吼叫,倒不是因为紧张,而是战场上枪声太响,不大点声很容易被掩盖住:
“掷弹筒!掷弹筒!”
“打掉火力点!快!”
一个8人掷弹筒分队冲上来,总共装备3门掷弹筒。
虽然是后勤部队,但也不缺乏老练的掷弹兵,几秒钟的时间架设好掷弹筒,粗略描述后,将榴弹放入炮筒中。
砰!
白烟闪过,一枚榴弹发射出去,落入山坡下的草丛之前。
爆炸的烟雾升腾,卷起地上的泥土,向四周扩散飞溅。
一挺机枪彻底哑火。
支队长心急,站起身,在草丛间躬腰疾行。
山坡上,日军重机枪借助地形优势,疯狂向下方扫射,子弹射在地上,震耳欲聋。
好在距离较近,快跑几步便到了机枪阵地。
扒拉开牺牲的士兵尸体,拿起地上的歪把子轻机枪。
扣动扳机。
咔!
扳机扣下,机枪毫无反应.
支队长来不及犹豫,立刻撇下机枪,躲到一旁隐蔽。
日军掷弹筒威力不弱,如发射专用榴弹,杀伤半径可达八米以上。
强烈的冲击波,很容易震碎枪械内部零件。
支队长环顾四周,虽然己方人数是对方三倍以上,看似占优。
但日军据险要而守,居高临下,俯瞰整个战场。
若是拖到援军赶来,整个战局将会被彻底颠覆。
支队长高声大喝:“上刺刀!”
“一小队掩护,二、三小队冲锋!”
“杀!!”
咣当!
草丛中响起安装刺刀的金属撞击声。
士兵从茂盛的草丛中窜出,眼神凶狠如饿狼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冲上高地,将刺刀扎进鬼子的身体里。
子弹从身旁划过,能清感觉到,空气被快速撕裂,而产生的气流拨动。
鲜血,死亡,硝烟,并未使士兵们感到恐惧。
反而更加激动,愈发兴奋。
第一‘红旗’山地战术兵团的兵,还真没有贪生怕死的。
这支部队从不缺乏榜样。
自打新兵入营后,深受各种英勇事迹熏陶。
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战士,仿佛直接被摘除了恐惧神经。
大不了烈士陵园见!
长官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
杀喊声包围了整个高地,士兵如同潮水般涌上来。
日军小队长也像是被打了鸡血,接过一把装有刺刀的步枪,目眦具裂,眼露凶光。
“杀给给!”
“板载!为了天皇陛下!”
山坡不高,海拔不过三十余米,双方很快便短兵相接在一起。
“杀!”
“狗日的小鬼子!你爷爷在山西的时候,不知道砍了不少头!”
精锐对精锐,没有一个人临阵脱逃。
日军在拼杀技巧更胜一筹。
而王奉所部,和其他部队不同,营养充足,三餐管饱。
在体型和力气上强于日军。
针尖对麦芒,谁也不比谁差。
夜色下,刺刀折射出寒光,鲜血染红了积雪,战场上只剩下呐喊,咆哮,与血肉被割裂,刺刀撞击的声音。
士兵们杀红了眼,双方在军服颜色上相差无几,只能通过是否佩戴头盔,来区分敌我。
鬼子兵虽然精锐,但在人数上占据极大劣势。
没一会儿功夫,山坡上的几十名日军便被屠戮殆尽。
山坡上尸横遍野。
支队长用脚扒拉下日军小队长的尸体。
应该是死透了
一柄断裂的刺刀还插在他的胸口,不停地向外渗出鲜血。
双目直勾勾的盯着夜空,死不瞑目.
支队长朝尸体吐了口唾沫,从地上捡起一支步枪:“快,打扫战场!”
“找找看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把那些木箱子都拆开,看看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几名士兵走过去,三两下撬开一个木箱子。
“是罐头!”
“小日本的肉罐头!”
“真是?”
“我都闻着肉香了!”
“你鼻子可真好使。”
几名士兵拿起一个罐头上下打量着,不确定是不是肉的,但隐约能闻到里面偷出来的香气。
支队长走过来,从士兵手中接过罐头。
仅看到一眼,便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这不是肉的,之前我吃过一次,小鬼子管这个叫红豆米饭罐头。”
“快装起来!”
支队长将罐头递回去,又亲自拆了一个箱子。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密封布袋。
解开一看,是白的精盐!
支队长咋舌。
看来这是一个后勤保障阵地,还以为是军火补给阵地呢.
不过也不算亏。
“最后五分钟!”
“快速打扫战场!”
支队长高声呼喊。
战利品被堆积在空地上,留下一个班在此驻守,核对简易地图上的信息,马不停蹄的转向下一处目标阵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