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2 / 2)

“我大宋之后,是……明?可如今北有辽、西有党项各部,哪个才是明呢?”赵匡胤一时被误导,百思不得其解。

明洪武八年,处于历史下游的朱元璋正召集了太子朱标及其他所有皇子一同听仙迹说话,他对暴秦的历史毫无兴趣,本意是想看看六百年后的世道开开眼,谁知忽然听到了大明的消息,却让他无比困惑:“咱不是废了宰相嘛?怎么又冒出来一个不是宰相的宰相!”

说着便板了脸,瞪着虎目对朱标道:“标儿!莫不是你的子孙竟不尊祖训?咱以往是怎么教导你们这些龟儿的,你们以后当了爹也不得放纵儿孙!否则祸患岂不在眼前?你看看!都要用上‘救时之相’了!这世道还能好吗?”

朱标:“……”他上哪儿说理去?

封了燕王但还没去就蕃的少年朱棣躲在自家太子哥哥后头,嘻嘻一笑插嘴道:“爹,您不是夸下海口要亲自教导雄英大侄子么,那若是将来子孙不肖,这也不能怪大哥啊!”

话音未落,脑门就被砸了只明黄色的靴子。

“好你个龟儿!有这闲工夫多嘴,不如明儿就给咱滚去北平吃沙!”

作者有话要说:头戴朝冠身穿朝服的……金丝熊李斯大人哈哈还怪可爱的。

p:查了“扶苏”一词在秦朝的使用还挺普遍的是个常用词汇有三种意思:

1.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词就是香草佳木、枝繁叶茂之意。

2.古代战车上的藩盾。

3.有扶正、端正之意。

嗯……按照词汇本意来看始皇大大很可能就是单纯希望孩子壮壮地长大。

所以我不负责任地猜测扶苏的名字来源可能与《诗经·郑风》的那个“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无关郑风那首诗讲的是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很不严肃。私以为陛下这种用严法治国、一生都不耽于儿女情长的人不像是会推崇爱情诗的人。

或许真相应该是:

某位夫人生了始皇陛下的长子陛下高兴地抱起大胖蛾子用西安话说:“嗯这娃子挺结实的那就叫他扶(壮)苏(壮)吧!”

第4章 李斯和书同文2

【在说“书同文”这场文化改革、以及李斯这个改革操刀人之前,咱们先来动动脑筋,思考一个问题:汉人,是一个血统概念吗?汉族,有没有如欧洲人一般,有评判其人种是否纯洁的血统标准?】

仙迹中,那位老者转过身来,面含微笑,慈祥地望着座下那几个约摸十二三岁的孩童,如此问道。

秦始皇及所有的臣子都愣了一愣:汉人?汉族?

汉……是何意啊?六国中并没有“汉国”啊!而且现在在大秦的疆域中,只剩一个弱小听话的卫国,秦卫世代交好,商鞅、吕不韦等朝臣都出自卫国,因此秦始皇秋风扫落叶把其他六国都灭了,唯独留下卫国,哪有什么汉呢?

而汉朝历代君王的时空,君臣皆大喜过望!刘邦腾地起身叉腰哈哈大笑,回望着吕雉,眼眸闪烁着帝王的俾睨矜傲:“是我大汉的汉!两千余年后,世人仍以汉人自称!”

吕雉这时也露出笑意:“恭贺陛下。”

仙迹中的孩子们却露出懵懂四顾的脸,其中一个孩子回答:“林爷爷,我们不知道。”

另一个孩子说:“爷爷,应该是有的,不然怎么区分我们跟其他少数民族的区别呢?”

于是老者便继续循循善诱道:

【答案是没有的。孩子,你是汉族,是因为你的父母、祖宗都认同自己是汉人,却不是因你的基因血统是汉人。这世上恐怕早已没有纯粹的汉人,咱们大家啊,其实都是混血儿呢。大家要知道,哪怕追溯到汉朝时期,那个时候是我们汉族概念形成的初期,也从不强调汉人的血统。在汉朝辽阔的疆域里,北有蒙古人种、东南有马来人种、西域有高加索人种,但他们都认同自己为汉人。我们汉人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认同的文化概念,只要你说汉话、习汉字,受汉文化传承,我们便认同你是个汉人[注2],为何会如此呢?原因就得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21年,刚刚完成统一的秦始皇陛下命令李斯执行了一场统一全国的文字运动,咱们在历史课本里称之“书同文”。】

“汉朝?”嬴政眯了眯眼,在大秦统一六国之前,春秋战国时也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叫汉国,那么这一定是个新生的、在大秦灭亡之后才出现的王朝。而后世人也是因为有了“汉朝”才开始自称汉人……汉朝离后人一定很遥远,但离大秦一定不远!

会是这个王朝颠覆了我大秦的江山吗?

嬴政敏锐无比,心中已有推测。除此之外,他还注意到一个时间:“公元前221年?何为公元前?”除了仙迹,无人能为他解答这个问题,因此他只是默默记在心里,只盼仙迹能事无巨细、透露出更多大秦之事。

他不禁在心中暗暗起誓,秦朝绝不会再二世而亡!

随后又想起仙迹变幻之前,那飘浮滚动的文字写着:“秦始皇不就想要一颗长生不老药,为什么不给他?”,对呀,为何不给他一颗?嬴政内心中涌动着难以抑制的渴望,他真的需要,他还有好多未竟之事……

【大家都知道欧洲各国有许多不同的语言,有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等,但这些语言最早都能追溯到拉丁文,它们同源同根,预示着欧洲国家曾经也是一个统一的大国,最后却分裂成十几个小国,就好似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而在秦始皇执行“书同文”之前,我们的文字也在经历这种分裂。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任由文字分裂,最后会导致什么后果呢?现成的例子便是今日的欧洲。】

明清前的时空都听得稀里糊涂,欧洲是什么洲?又在何处?而已经派郑和下西洋的永乐皇帝倒是能听懂一点,不禁陷入了沉思——大臣们多次上疏反对再次开海下西洋,连太子朱高炽也谏言下西洋劳民伤财,国库难以支撑。他原本已经动摇犹豫,如今却又重新坚定了起来。

听起来后世与欧洲联系紧密,似乎连那些外夷红毛的历史渊源也知晓,为何会如此?连私塾先生都对夷人之事如数家珍,想来后世朝廷早已与外邦连通贸易,如此便说得通了,这开海定有益于家国的巨利,否则后世朝廷怎会倾力而为?

如今已是永乐二十年。朱棣独自坐在大殿里沉思,年老的他已经失去了妻子徐皇后,虽儿孙满堂,他却没有召见他们一同观看仙迹。

他反倒遣退了所有宫人,孤独、倔强地望着那闪烁着光芒的天上巨眼。

无人理解他、世人诋毁他,甚至江南还有些文人在暗中怀念建文帝,却不知后世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

上天认为他做得好吗?他能看见这仙迹,却不知九泉下老爹老娘能看见吗?大哥能看见吗?他们……可会怪罪他谋朝篡位、不孝不敬?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年老的康熙木然地躺在暖炕上,他刚刚将寄予厚望、悉心培养了近四十年的太子胤礽再次废黜,如今正囚禁在咸安宫。他自己也因此心神俱裂、病倒在榻,今日甚至不能起身视朝,如今听到仙迹说欧洲,康熙便命李德全去藏书阁将世界舆图取了出来,轻轻点在西方那破碎的大陆上,喃喃道:“分裂……”

曾经大清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满汉之间冲突尖锐,始终无法融合一体,江南汉人没有完全归心,当初他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又满怀对赫舍里氏的怀念,将才满周岁的胤礽立为太子,又刻意让太子接触汉臣,希望能借太子这“嫡长宗法制”的正统招牌笼络汉人,虽立竿见影,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法。

汉人的嫡长制,到了他的大清,却不管用了,想到自己其他几个儿子争权夺利、笼络朝臣的手段,他不由冷冷地垂下了眼。

保成虽已废,这偌大江山,他却想不出还能交给哪个儿子。

如今储位高悬,只盼望仙迹能早日讲到他大清,让他明了大清的未来……

【我们没有像欧洲一般分裂,其主要原因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让我们终于有了大一统的概念,后世的王朝无不在追寻这个“大一统”的目标!其次,便是这次秦朝全国范围内的文化统一,为我们华夏文化赋予了坚硬的文化内核,不论之后王朝如何更迭、纷争、割裂,我们终究会因这个文化认同重新团结在一起,即便付出巨大代价也在所不惜,无一例外!所以在“书同文”之后的两千余年里,我们中国再没有如欧洲一般长久的分裂。不论是什么民族、是什么血统,我们都认同我们是种花家。】

【可以说,李斯与他的小篆,塑造出了我们的文化骨骼,我们的汉字在此基础上,慢慢演变,长出皮肉,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璀璨。即便秦朝覆灭了,他的小篆却依旧生存在历朝历代,深受文人的喜爱。即便在今日,我们也用小篆篆刻印章、在书法中学习篆书。而李斯所写的小篆因金钩银划、纤细却有力,被称为“铁线篆”,非常漂亮,李斯在政治上的卓越才能往往让人忽略了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也毫不逊色。来,何为“铁线篆”,爷爷这就现写给大家看看——】

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scriptgtread_xia()/scriptgt

最新小说: 你不是第一个想做我男朋友的 [综漫] 游戏玩家决定跑路 我会疯狂的爱上 [黑篮同人] 谁还没点篮球小技能呢 [猎人同人] 念能力是库洛洛和金 [综漫] 当金和库洛洛穿越到我家 [综漫] mafia首领不做也罢 变女生后青梅不想当闺蜜 [综漫] 救世之战直播中 网恋对象是上司,她看起来超好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