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赵匡胤一脉与赵廷美一脉的权益都在宋太宗继位后得到了保障,赵光义的名声也渐渐好转了起来。而且,他在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北汉,还让赵廷美玉德昭随军出征,将赵廷美晋封秦王,并学着兄长赵匡胤的样子,开始亲切探望赵廷美、德昭和德芳几人。】
赵匡胤冷笑:“德昭与德芳,便是再笨也该知道死期将近了。”
被亲爹叫来的德昭与德芳:“……”
【改变的契机就在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征幽州,大败,仓皇难逃时与将士失散,将士们找不到宋太宗,以为他死了,竟有意谋立德昭。说实话,这种反应算正常的,毕竟当时大军在外又士气低落,但这种反应却让赵光义非常不满,他本来已经颜面扫地,班师回朝就想开始算账,谁知德昭还向他谏言说是不是该为出征的将士们论功行赏了,赵光义当即便阴阳说:“待汝自为之,尚未晚也。”等你当了皇帝,再来操心这事儿吧!
这话太重了,也将赵光义的防备与忌惮暴露无遗,德昭或许知道自己没有活路了,退出大内以后就自刎了。
然后嘛,赵光义听说以后还非常痛苦,跑出宫抱着德昭的尸体哭泣说:“痴儿啊!不过一句气话何必这样?”噫,赵光义这戏码还是演得不错的……】
赵匡胤刺激受多了之后,竟然越发冷静了,又或许是自暴自弃了,他呵呵冷笑道:“朕说什么来着?这不就开始了?”
赵光义:“……”
他费劲地抬起肿胀的眼皮,就看到赵匡胤双眼已经充血,时而冷笑时而怒目,整个人如罗刹鬼一般,吓得他又连忙低下了头——他哥好像快要气疯了。
如今不仅仅是德昭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是赵光义也知晓自己命不久矣了,他颓然倒伏在地,手脚好似成了面条做得,竟然生不出一点力气。
【就在德昭去世的几年内,德芳也突然去世,宋史里只写了:“寝疾薨”三个字,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睡着睡着就噶了。这就很让人费解,然后赵光义又出宫去抱着他哭了。至此,赵匡胤的皇子全都去世。
赵光义放心了吗?没有。他还有一个忌惮的对象——弟弟赵廷美。太祖一脉断了,但是弟弟也想兄终弟及怎么办?太平三国七年,就是德芳去世的第二年,有人告发秦王廷美意图谋反,赵光义听说这个消息怎么样呢?他像个慈爱的、包庇弟弟的兄长,不忍处理赵廷美,没有曝光他的罪行,于是只是悲痛地将他的开封府尹官职撸了,授了个西京留守的虚职,发配到京城外,然后再派俩亲信官“辅佐”他。”
也在场的赵廷美:“……”
沉默了一会儿,他面目渐渐扭曲:“竖子!!”
他就要冲过去打杀赵光义,却被眼疾手快的宫人们赶忙拉住,于是只能暴躁地大吼道:“好你个贼杀才!要了两个侄子的命,还将我赶出汴京,你就这般害怕?我都已随你出征、安分在朝,你又何苦斩尽杀绝!”
【还没结束呢,赵廷美还有儿子。】
赵廷美:“???”
流放我可以,但罪不及家人啊!这下可就彻底点燃了赵廷美的怒火,他挣脱了宫人,冲过去便是双拳出击:““你个忘八!连我儿子也不放过——”
赵匡胤在一旁不阻止也不呵斥,只是让两个平庸的儿子到身边来,竟伸手替他们整了整衣襟,看着两个儿子还有些稚嫩的面容,喃喃道:“好歹廷美还留了一条性命。”
可他的两个儿子却都死了,不得善终。
【赵廷美因密谋造反受到贬谪,其子女亦受到牵连,“秦王廷美男女等宜正名称,贵州防御使德恭等仍为皇侄……并发遣西京,就廷美居止。赵廷美一家全都被赵光义打包一股脑扔出去了。
自此所有会威胁他的宗室都解决完了,再无后顾之忧,太祖一脉还有几个小皇孙,都在京城里当猪养着,而其他宗室……他也终于对他们露出獠牙,将其他在京的宗室也全都派到地方任职,再派官员监视他们,说得好听是任职,但这些宗室在外权利被死死限制,其实就是流放监视。
宋太宗打仗虽然不行,但搞政治还是很有手腕的,唱作念打一番下来,不仅名声没有受损,还只花了六七年就瓦解了宗室的隐患。而且他的这个以防范宗室为核心的政策,在两宋得到不断贯彻,形成了严格的宗室管理制度,并一直被沿用,使宋代出现将近一百年都没有宗室之乱的局面,很好地维系了赵家的统治地位。
咱们这下又不得不提明朝的朱允炆了,前有汉武帝推恩令可以效仿,后又宋太宗外放收权可以借鉴,他还是正统继位,为什么偏偏要选最笨的武力削藩呢?】
赵匡胤只剩阴阳怪气地冷笑:“果然有几分手段。”
赵光义……他被暴怒的赵廷美打晕在地,安详地睡下了,倒没有听见。
明洪武,朱元璋也很生气,他早也想不明白,这叫朱允炆的鳖孙到底是怎么想的?历来削藩不是奇事,各朝各代都有法子,这蠢货偏偏要选最笨的!选了笨的就算了,最后还把江山丢了!
朱元璋只能安慰自己。
幸好反的是老四,这肉还算烂在自家锅里。
【虽说“烛影斧声”是记载在野史《续湘山野录》中的,可信度不是很高,但从对宗室格外的警惕上来看,赵光义的继位可能真不是那么光彩的。至于“金匮之盟”相传也是疑点颇多,历史学家经过长期考证,还是没有定论,因此咱们也就不多说了。那么爷爷为什么说,北宋灭亡的祸根在宋太宗身上呢?要知道宋太宗的名声在宋朝一堆一堆的或是无能或是昏庸或是又无能又昏庸的皇帝里头,还算好的了,因为他在文治方面是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但是吧。
他犯了个足矣导致北宋灭亡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在他手里还不算大,但是经过后代子孙走得越来越偏,这个错误也就被放大了。
他犯了什么错?当初赵匡胤还在的时候,就定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因为刚刚建国,国力不够强大,赵匡胤就将每年内藏库里的盈余都攒起来,拨款到一个小金库里,想着攒够五百万缗,或许能通过和平赎买的手段把燕云十六州买回来,如果辽人不卖,买不回来也没事,这笔钱就用作军需,再招募天下勇士,用武力收复。
赵大一块铜板掰成两瓣花,年年省吃俭用存钱,不仅是给了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也算是一个还算明智的厚积薄发的想法。但赵光义不是这么想的。
他并不认为自己文治武功比兄长差,于是便着急实现国家“大一统”,直接抛弃了赵匡胤攒钱的目标,一上来就用武力。结果可想而知啊,被辽人胖揍了两次,高粱河惨败要不是那驴车跑得快,徽钦二帝可能就不是大宋被俘虏的第一对皇帝了,得排第二第三了。
这次失败给赵光义带来了终身的阴影,他再也不敢妄动兵戈,进而逐步转向“守内虚外”的国策。就是这个国策,像个蛀虫似的,一点一点消耗了大宋朝廷的血性与骨气,渐渐都变得奴颜媚骨、卑躬屈膝起来。】
赵匡胤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仙迹说起:“车神”、“高粱河”的事情了,再加上他曾看到过另一个时空的赵光义顶着“高粱河驴车神”的昵称抽中了福袋,不由深深狐疑了起来。
究竟是怎样的惨败,把他这个狂妄自大的弟弟敲醒了?
于是他下意识就问道:
【赵大黑胖子:高粱河是什么战役?没听说过。】
林爷爷笑道:
【别急别急,这就讲一讲。】
第60章 驴车战神2
◎二更◎
【爷爷先喝口水啊。】
林爷爷接过了宠物医院的服务人员递过来的一次性水杯,道了谢,暂时停顿下来喝水。
林菱本来专心致志再看手术室外面的电子屏幕——这家宠物医院是林菱找的口碑比较好的医院,电子屏上面会显示手术安排和大概时间,但听到“高粱河之战”也好奇地转了过来。
【我经常听人嘲笑赵光义这个战役,但实际上我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赵光义屁股中箭了以后还能骑驴车从北京跑到保定,连辽人的骑兵都追不上哈哈,但具体这一战是败得特别惨吗?】
林爷爷喝茶的时候,赵匡胤也在群臣劝谏下平复了一会儿心情,稍稍安坐,宫人还为他沏上了一壶热茶,他正端杯喝了一口,就听见赵光义所谓“从北京跑到保定,辽人都追不上”的英勇事迹。
“噗。”赵匡胤这刚喝进去的茶还没来得及咽下去就全喷出来了,“什……什么……这从哪儿跑到哪儿?”
在场能听见仙迹的朝臣、宗室也傻了眼,辽国的骑兵可都是精兵啊!那骑兵来去如风,竟然追不上一辆驴车?果然晋王是有天子之相,得上天庇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