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class="tp"></dt>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为了让她的一两银子花得值,那中年人还给她请了些旁的弯弯绕绕的东西,但姜青禾也没听得太懂。
不过出来时豁然开朗,她觉得自己这一年来在做生意上,除了喜铺上走对以外,歇店完全是背道而驰,到了完全入不敷出,全靠喜铺苦苦撑着。
也许她可以换一条路走。
而且她站在这喧闹的城池里,两天的所见所闻,她有种像是从井底跳出来的青蛙,骤然见到了无比宽阔的天。
让她生出了比以往都要庞大的想法,她不是在那小小的一方天地里打转。
比如她计划着,把镇上的歇店换个地方先试试,能不能给羊毛制品和蒙藏两族用具找到更好的销路。
又或者是买下那片带湖泊的草原,那是牧民转场必过的地方,牲畜需要饮水,她可以先在那里造房子盖歇店,提供他们转场必须的物资,用羊毛、皮子、牲畜、粪肥来交换。
到她能在草原上开出一条宽阔大路直通蒙藏边城,让路不再颠簸,七天的路两三日能到,联通两个地方。
而她最想要做的是,她能买下整个草原,让它生出不同的牧草,彻底摘去希日塔拉的称号。
她无比宏大而有志向的想法,被空瘪的钱袋子戳破,她现在的钱只能换个铺子,再盘下草原上的百亩地。
赚钱之路任重道远啊。
但又不太远,比如她的青贮生意就进展得十分顺利。
如果乐观的话,那是联通平西草原和蒙藏边城的重要通道。
第153章 富裕和繁荣
饲养过家畜的人都明白, 家畜离不开草,尤其临近秋冬两季,天气渐凉后,各家各户就要开始堆草垛, 以备冬天喂养。
在春山湾里家畜总有五种, 分别是牛、羊、猪、鸡、鸭, 每一种吃的草都不同,鸡鸭吃草籽,牛吃麦穰草、黑麦草等,猪要吃猪草,羊吃的更多更杂。
而专门放牧为生的民族, 他们的五畜则为牛、骆驼、山羊、绵羊和马,这几种大型牲畜所需的牧草难以估量。
尤其这边城里饲养着成千上万头牲畜, 哪怕他们围着城池边缘开垦荒地种出一大片草, 也补不全这个缺口。
“咋补得齐, 还得去镇上、西南那边近的地方运, ” 草料行的伙计说, 他说着很地道的贺旗镇话,手里还边拨着算盘, “你们散户的草料要是还过得去, 俺们这也收。”
“现在这行情多少来着?”姜青禾让徐祯几个把皮口袋放旁边, 自己坐下来问。
伙计停顿了下, 他抬起头来, “干草肯定贵些,今年其他地方雨下得多, 草长得也多,比去年回落了点, 一斤十五个钱。鲜草就便宜得多了,按衙门草束来收,大草束十八斤十个钱,小的就五个钱。”
其实这价格还算可以,毕竟鲜草晾成干草得费不少,像是十斤苜蓿才能出一斤半差不多的干草,其他有些含水多的牧草,一大车才能出两三斤的干草。
但这个价姜青禾算不上太满意,去年她给藏民买干草,一斤杂的就要二十个钱不二价,她这个比去年胖姐的还要好。
“小哥,我这算不上散户,你看看能叫个管事来不,我手头上的草料有这个数,”姜青禾伸出手比了个八。
“八百?”
姜青禾摇摇头,“是八千斤左右。”
这个数让伙计脸色变了下,他放下手里的算盘说:“等俺去喊管事来,你会说蒙语不?”
等她点头,伙计从位置上起身,掀开帘子去了后面,在片刻等待里,姜青禾见到了这家变成最大草料行的管事,一个眉眼英气的年轻蒙古女人。
“和西格,”梳着两只辫子的女人向姜青禾友好示意。
“好名字,我叫图雅。”
和西格笑了笑,她笑起来显得很明媚,“图雅,进来说吧。”
她的屋子并不大,桌子上还堆了很多蒙文书,旁边有个炉子,上头温着一壶牛奶。
和西格倒了一杯,双手递过去给姜青禾,然后在自己的凳子上坐下来,侧头看门边的皮口袋,她问,“你真有八千斤的草料?是哪些呢?要是希日塔拉上那些的话,”
她的面色适当显露出一点为难,“这里今年已经够了。”
姜青禾听懂了她的意思,单独的苜蓿不收。
“八千斤草料我有,但没带过来,要知道从希日塔拉那过来到满都拉图,得走七天七夜,所以我只带了五袋过来,”姜青禾喝了大半温牛奶以示尊敬,然后才放下碗说了一通。
和西格称赞她蒙语说得很好听,是很舒服的腔调,让人愿意接着往下听,不像其他中原人那样说蒙语有种刺刺而不舒服的感觉。
其实在这座边城里,除却其他的游牧民族外,蒙藏汉三个民族的人并没有那么友好,会给对方起轻蔑的称呼。
比如汉人会叫蒙人鞑(dá)子,叫藏民西番或是黑西番,而蒙藏两族则称汉民为蛮子,相互攻击,很早以前这里还时常动手叫骂,经过几十年的相互摩擦和融合后好了很多。
但和西格其实还是仍不大喜欢汉民,做生意实在太能算,往常她都是直接推了的,这次知道是个女人也才愿意见见。
“五袋?都是同种牧草吗?”和西格说着开始从抽屉里取写着草料的册子,“要全是一种草,估计不能全要,你得知道带羊去放牧也要吃不同的草料。”
“当然不是的,”姜青禾起身拿过一袋草料,蹲下解开皮口袋上的麻绳,取出里头一小袋一小袋分好的青贮草料,抱在怀里挨个放到桌子上。
她拆开一袋,敞口推到和西格面前。
“噢,阔克?”和西格惊讶地表示。
她的意思这居然是青绿的,她手抓了把铡碎的干草,摊开对着阳光细看。
草料行除了收的鲜草是极青极绿的外,干草的话一般都是黄中带绿的多,毕竟他们底下的蒙人打草也都是先割再放地里晒,晒到冬天到了再捆回来。
相反西南那边的草料就要绿得多,可全都是像羊毛做毡那样,摊成草毡给卷起来捆好运过来。
哪怕是镇里的草料,虽然是铡碎的,却没有这么绿,干枯的草占得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