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174.第173章 搅动池水

174.第173章 搅动池水(2 / 2)

于是部议通过,这份要大家对开海事情加以讨论的文告就这么明晃晃的向全国发布。

这一次抗税声浪伴随着王文龙的文告,直接被引向了奇怪的方向。

……

山西大同。

一个三十余岁的读书人手拿京城流传出来的邸报急急忙忙走进书房。

“东翁来看本月邸报,这篇文告明发上谕要天下人讨论,实在有些门道。”

来人声音粗毫,身材高大,相貌奇伟,留着一蓬大胡子,胡须根根张开,脸上抹点黑灰,直接到戏曲舞台上演张飞都没问题。但是他却穿着一身儒生的服装,反差极其强烈。

这位西席先生名叫孙承宗,字稚绳,他有举人功名,家庭条件一般,十几岁考上秀才之后就外出客馆,因为文采不错,所以得以在各个官员府中做幕僚或是私塾先生,期间还抽空去考了个举人。

这次他是因为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抚,所以才随行一起来到这处明朝的边防重镇的,除了教房守士的孩子读书之外,有时间他还经常到边关上和老兵还有军官交谈,询问关于边关防务的问题,对于军务颇感兴趣。

他的东主大同巡抚房守士接过邸报,在他指点之下看下那篇文告,稍稍阅读很快便沉浸进去。

“京城中怎么会出此言论?”读完之后,房守士惊讶地看向孙承宗。

此时的孙承宗还只不过是房守士府中一位西席先生而已,帮着房守士参谋些事情,但孙承宗的眼光也已经足够老辣,听到东翁的疑惑他笑着说道:“这是圣上发出搪塞百官之言语。”

房守士又看了王文龙的文字一遍,疑惑道:“这……可能成功?”

孙承宗笑着点点头:“讨论不会有结果,但是多半能够成功搪塞。”

“此非正论,怎能堵住悠悠众口?”

孙承宗哈哈大笑:“东翁以为此三政策若是实行,是好还是坏?”

房守士毫不犹豫的点头:“自然是好事了,不过咱们山西的话语怕是传不入朝中去。”

和江南的官员看着这议题都感觉头痛不同,内地的官员对于这篇文稿的内容普遍乐见其成。

湖广山陕根本不靠海,收海贸税和卖船引对他们又没什么损失,能减少地方上被太监的盘剥,如此一来,行政之上,不受太监掣肘,而且百姓所受的苦恼会大大减轻,他们有什么好反对的?

孙承宗点头,一针见血的指出:“不只是咱们山西官员支持,难道说江南就处处都靠着大海?收海商的税,发放船引,对于许多地方还真不是坏事。只要不坏定然有人支持,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如此一来就先吵起来了,圣上自可脱身。”

房守士想了半天也不禁笑起来:“还是稚绳看的透彻。”

对于他这个山西巡抚来说早就看清了局势,万历皇帝不捞钱这个梦他是不再做了,反倒是如果海贸税之事真成了还真有机会撤走地方上的税收太监。

这些太监在内地搞事就算了,关键是干预到边防大政,山西的受害没有辽东那么严重,但也遗祸无穷。

边地受损这可是要命的事情,能够引起相关讨论,说不定就有他日撤走太监的机会,在房守士看来绝对是好事。

至于那些江南的文官,天天借太监收税之事骂皇帝有个屁用?

他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边防情况却没见多少好转。提出的那些东西远不如王文龙的文书实际。

他笑道:“稚绳,这文字着实不错,只可惜我们不能附议。”

房守士他们这些内地官员在党争之中都是末流势力,早就已经没有多少声量,齐楚浙党要不是靠海地方,要不就是南方人。

而好像他这山西,要不然不出事,出了事就是蒙古人又打进来了,除此之外,朝中谁来理他们?

甚至他们内地官员都不好太过跳脱,免得被冷箭所伤,只能静默的看其他人斗法。

孙承宗安慰道:“有人讨论可行的办法总比天天揪着老话打转好。”

房守士又拿起邸报阅读,点头说道:“这篇文章烛照万里、论理精到,更难得是有的放矢,虽然辞藻上不甚华丽,但也不失为一篇好文。”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我靠开马甲拯救世界 修真弃少叶辰顾梦瑶 漂亮小笨宝总被机器人盯上 楚歌 人间生存办事处 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 勾栏女儿奋斗记 班主任老师李夏 一世巅峰 献给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