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多铎招降
鞑清二十万大军南下的消息虽然经过了一系列辟谣,但传着传着,还是迅速变成了百万大军。
朱慈烺此前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出兵北上,打了一场胜仗来激励人心,但如今真的到了清军南下的时候,江北的各州府地方,还是免不了生出了动乱。
无数原本还在城外村寨的百姓开始南逃,而一些原本不愿意交粮,接受官府统一安排,甚至是抗拒任何迁徙,不愿意入城的百姓,此刻也终于不再偷偷藏起来了。
但与此相对的,原本已经进入了江北各城中的数十万百姓,在听到百万鞑子南下的消息后,不少人都生出了悔意。
短短半个月,各处便发生了二十几起整村整姓的集体潜逃事件,这还仅仅只是没被发现,成功逃出城的。
毕竟,凤阳城里那些所谓见过大世面的文臣们,一听到二十万清军南下的消息,都如同惊弓之鸟,瞬间慌了神,更不要说此时得知鞑子有百万大军的普通百姓们了。
不仅如此,凤阳派往各处安抚军心的官员将领们,本身也对清军畏惧,更是习惯性地以讹传讹起来,以显摆自己的消息可靠。
而这些行为,都毫无疑问进一步助长了百姓的恐慌和不安,更是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本就不稳的军心。
这便是朱慈烺力排众议,绝不后退的原因了。
否则江北诸城,恐怕清军还没来,就已经有半数陷入混乱,甚至还会不战而降,就如同李自成跑了之后的陕西一般。
而只要他这面旗帜还在凤阳的城头上飘扬着,清军带来的恐慌,便不会被无限放大,至少那几个领军的主将,也会继续观望。
毕竟,大明的皇帝还没急呢,中都的文武百官,都还没动身呢,便是顶破天了,能有多大的危险?
不是有一句话说吗?皇帝都不急,你个太监急啥?
当然,江北各城中的大军,经过此前的整顿,军容军纪都早就不同以往,而入城的百姓,也早就编户组织了起来,想要压制住其中几个吓破胆的百姓,这些官员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不过,战争乌云笼罩之下,躁动和无序,始终是不可避免的。
而最严重的,其实还是在数十万百姓新一轮的大迁徙过程中,各处谣言四起,特别是凤阳北面的亳州,蒙城,宿州,以及徐州,宿迁等地,鞑子吃人,三头六臂,刀枪不入的传闻,到处都是。
为此,朱慈烺还特地让锦衣卫押着天骑营哨骑俘虏的两个真鞑子,前往各城巡游,一边在百姓面前用刑,让他们看看鞑子也是人,也怕疼,也会求饶,以消除谣言,一边派出御医,给他们吊着命。
如此一来,各地的军心,民心,总算是安稳了不少,那些以讹传讹的谣言,也大多不攻自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铎迅速收服了河南各州府,并在三月中旬,将派往各处征粮征丁的兵马,全都收拢了回来。
朱慈烺在归德府坚壁清野,在江北整顿大军的一系列动作,多铎派出的哨骑,早就打探到了消息,自然也有所准备。
不过,对于明国皇帝所做的这些毫无意义的挣扎,多铎并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南征以来,大战数次,打得关内明军抱头鼠窜的顺军都不堪一击,更不要说那些南兵了。
没有强兵,明国皇帝再怎么折腾,也都只是徒劳而已!
而等到他率军进入归德府城的时候,清廷已经获悉中原平定,并下诏褒奖了他的功劳,赐嵌珠佩刀,镀金鞋带,以示嘉奖,这让多铎更加志得意满。
“王爷,这些尼堪甚是可恶,归德府诸城,都已经被搬空,南下的官道,也被悉数破坏。便是归德府各州县附近的尼堪,都已经逃完了,开封抓来的那几千尼堪青壮,恐怕还得十几日才能将通往徐州和凤阳的路修好。”
博洛说着,似乎想到了什么,顿了顿,接着又一脸气愤说道:
“不止是归德府,亳州,徐州等地,明国皇帝也早有准备,那里的百姓也基本上都已经被迁移,城外和官道两侧的草木,水井,全部都被毁了。
甚至,咱们派往砀山的那队哨骑,还被明军突袭,死了四个马甲,领军的好像是明将高杰手下的大将杨承祖。”
“哈哈哈,南方的尼堪,也就只有这点本事了,他们若是能战,又何必做这些所谓坚壁清野的无用之功?”多铎丝毫不以为意,轻蔑地笑了笑,然后又摇头道:
“这些都不过是明国那个小皇帝的垂死挣扎罢了,想要靠它们挡住我大清的铁骑,他根本就是白日做梦。”
“王爷说的是,只是据哨骑所报,明国皇帝为了抵挡我大清,做了颇多准备,江北至少布置了二十万兵马,甚至可能是三十万也不止。”博洛接收到的军情,同样和现实差距甚远。
“哈哈哈,三十万大军?”多铎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李自成也号称百万大军,结果又如何?明国皇帝若是只有三十万大军,那他的兵马,比起流寇还弱了不少呢!”
博洛听罢,也跟着笑了起来,罕见地没有提醒多铎要小心,南兵在他的眼里,和那些手无寸铁的尼堪差不多,砍起来不比切菜难多少。
而他刚刚之所以那么气愤,其实还是因为死的那四个人,是他麾下的马甲,那可是他地位的保障。博洛原本是想利用职务之便,让他们多立些功劳的,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而蚀了把米。
“王爷,哨骑还侦探到了关于明国皇帝的消息,其人现如今就在淮河南面的凤阳,咱们等路一修好,直奔凤阳而去,定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博洛又提议道。
“这消息不一定是真的。”多铎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凤阳那里,极有可能只是个幌子,明国皇帝虽说还算有胆识,敢趁着咱们西征,出兵北上,灭了许定国,但本王亲领大军南下,他此时应该早就被那些胆小如鼠的文臣裹挟而走了。
一个不过十几岁,刚刚登上大位的皇帝,就算是再想坚守,能扛得住那些大臣们联合起来,共同发难吗?
就算明国皇帝还在凤阳,等咱们一到,恐怕也会立刻就跑了,现在江北各河道都已经涨水,有淮河拦着,咱们围不住的。”
“王爷的意思是,咱们先扫荡淮北?”博洛眯了眯眼,又询问道。
“不,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亳州,宿州等南下的枢纽拿下,然后出其不意,从淮安绕道,迅速过河。
等大军过了淮河,兵分两路,一路直奔扬州,一路围住凤阳,到时候本王倒要看看,那明国皇帝,要往哪里跑!”
多铎嘴角一勾,然后又得意道:
“明廷的那些大臣们,一定以为本王要先攻取徐州,解决后顾之忧,但本王就是要打他一个出其不意,吓破他们的胆子!”
“亳州是从归德南撤的陈潜夫在守,驻守宿州,徐州等地的明军是高杰统领的边军残兵,淮安是黄得功统领的南兵,若是野战,这些人都不堪一击,但如果是守城,咱们恐怕还是得费不少心力。
特别是,哨骑传回了徐州,淮安,凤阳等地的军情,明廷已经将这三座城池特别加固过,在外围都筑起了土墙。
不仅如此,这几座城池内驻守的明军都十分敢战,那些哨骑凶悍异常,比蓟州的那些猛得多了,咱们的马甲暂时还无法靠近侦探。”
“城池再坚固,也是要人来守的,潼关难道不坚固吗?西安更是固若金汤,但又如何?”
多铎并没有把博洛的提醒当一回事。毕竟,再坚固的城防,能坚固到哪里去?红衣大炮轰上几天,大抵也就塌了。
“至于哨骑凶猛一些,也不足为奇,若是真如当初蓟州那般,如入无人之境,那这一仗就根本不用打了。”
博洛其实也同样是这样的看法,南直隶的明军虽然有所准备,但不过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而已。
他一边回忆着哨骑汇报上来的军情,然后又一边继续道:
“就是,淮河之上,还有明军的水师,大小舟船恐怕有数百之巨,其中一艘旗上绣着‘定远’二字的,船头足足有三墫大炮,最小的那墫,也比当初孔有德等人带来的,还要大。”
多铎自然听出了博洛的意思,但他冷笑着摆了摆手,依旧不以为意,心中反倒是觉得对方的谨慎有些可笑:
“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兵马若是指挥不动,那便算不得兵马,就如同三个月前驻守洛阳的那支闯贼一般,高杰,黄得功等人手下虽然有兵,只要没有出城野战的实力,据城而守,便是等死。
若是本王围住了凤阳,他们还敢不出城勤王吗?到那个时候,不管是徐州,淮安,还是扬州,凤阳,全都是本王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