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大军清扫战场,让常登贵去把耿仲明的炮夺过来,同时传令胡茂祯,拦住耿仲明和耿继茂,别让他们跑了!”朱慈烺扭头看着西面漫天而起的烟尘中,那片晃动的马股正变得越来越小,随即下令道。
随着两声“摔钹”先后响起,步军的各旗总,各小队长纷纷领着身边的战兵,回到了出战之前的阵列位置,各部号旗也都纷纷归位,弓箭手张弓搭箭,在原地警戒。
耿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必要的戒备依旧不能松懈。
在殿前军的军律中,“摔钹”第一声是各旗队的甲兵回到本旗队,第二声便要求各部以局为单位,以纵队形式回撤。
与此同时,原本从两翼发动反攻的哨骑,并不在回撤之列,他们将继续追击耿仲明的溃兵。
不过,此时的战场依旧是一片混乱。
军令在这种情况下,一时之间还无法迅速传导到每一个地方,部分追击的甲兵已经停下,开始回撤,但部分甲兵却依旧在奋力追赶砍杀耿军溃兵。
这便是此时的战场实况了,想要令行禁止,根本不可能!
平野之上,鼓号声之后,明军的各级军官正在大声呼喊着下达最新的命令,而许多刚刚停下追击的甲兵,还沉浸在激烈血战之中。
他们手中的刀枪虽然已经停下来了,但精神依旧亢奋,不少人都在追击的过程中冲乱了,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队长,旗总,百总在哪里。
这些从某种意义上都是经历过战场的老兵了,他们并没有被血腥吓到,在听到了代表着收队的“摔钹”声响起之后,顾不得清理一下身上的血迹,纷纷开始通过一面面竖立的三角令旗和熟悉的面孔,回归自己的队伍。
至于地面上横七竖八的尸体,散落一地的兵甲武器,代表着军功的战利品,一时间根本无人理会。
而随着各部陆续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各千总部主官在一声唢呐响起之后,纷纷来到了中军旗帜之下,每个人都是一脸激动。
这一次战斗,意义非凡,它证明了大明的军队可以在野战中击败清军,而且还是势均力敌,没有兵力优势,更没有天时地利,甚至是被清军突袭,仓惶迎战的情况下。
这无论是对于殿前军,南京京营,还是对于江北各处还在坚守的大军来说,影响都无疑是巨大的。
在林昌峰的命令下,中军当即响起了一声铜锣声,这些在这场战场上拼死奋战,最终击败了强敌的将士们,才终于可以坐下休息。
此时,朱慈烺已经走下望台,来到了战场之上,身后跟着林昌平,张煌言等人,他微笑地看着面前这些满脸血污,心情激动的士兵,一边握手慰问,一边对他们的表现点头给予肯定。
面对皇帝陛下的亲切慰问,正在集结休整的殿前军和京营将士们,更是激动不已,一个个兴奋得高呼起来。
“万岁!万岁!万岁!!!”
“万胜!万胜!万胜!!!”
平野之上,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漫山遍野都回荡着欢快的气息,明军的各色旗帜在微风中不停摇动,似乎正在响应着这些士兵的欢呼。
“各千总部都要抽调出一个副千总,选些体力保存好的甲兵,立即安排打扫战场,常登贵若是能收拢到民夫,很快也会来协助。
张煌言,你立即安排教导官和军法兵巡视,同时派人负责清点查验此战的缴获,核对斩杀的敌军数目,这些都务必在明天天亮之前完成。
林昌峰,立马安排殿前军和武勇营统计本部的人员伤亡和军械损失情况,伤兵要尽全力救治。还有,各部在此战中出现的意外,暴露的破绽,各部也都要记录,汇总,禀报……”
吩咐完这些之后,朱慈烺扭头看向了站在他身侧另外两个军官,道:
“傅春来,你立即安排人马接管降兵,全部看管起来,找出混在其中的军官,让他们相互揭发,若是有罪大恶极的,一律就地正法,其他普通兵丁则暂时收为苦役。
另外,再派塘马,告诉胡茂祯和常登贵,若是拦截不到耿仲明父子俩,便不要再追了,大可放他们回去,也好让多铎知道,朕不是他可以随便对付的。”
这个时候,对于朱慈烺来说,最重要的是收拢兵马,从容撤回凤阳城,尼堪如今还领着数千骑兵在五河,多铎若是轻骑出动,也不过一日半,就能到反应。
他的敌人依旧很强大,这一次大胜的意义固然重大,可也只是伤到了南征清军的皮毛而已。
朱慈烺虽然证明了自己亲历亲为,耗费数百万两白银练出兵马可以一战,但这丝毫没有改变清军依旧占据着军力优势的局面。
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还必须小心应对,只有通过局部战场的不断取胜,积小胜为大胜,才能真正扭转局势
而此时的外围战场上,马蹄声“哒哒哒”响个不停,胡茂祯领着麾下骑兵往来驰骋,正在拦截击杀想要突围的耿军溃兵。
随着胡茂祯,常登贵和耿继茂先后接到新的指令,三人几乎同时改变了作战方略。
耿继茂以弱势兵力主动出击,原本就已经感觉兵力不支,在对战中察觉到了不对劲,如今再接到耿仲明传来的军令,根本不敢再纠缠。
不仅如此,意识到局势不对之后,他既没等派到东面的那支骑兵,也压根没有等耿仲明也突围出来,父子汇合之后,再谋定后路,直接领着身边的三百多骑朝西北方向猛冲而去。
耿继茂擅长侦探军情,对情报的分析能力,也是一流的,他现在已经弄清楚了局势如何,自然要先跑一步。
毕竟,若是再慢,等明军骑兵完成包抄,发动全面进攻,他也得陷在这里。
而且,最关键的是,相比起他的脑袋,明帝必然更想要耿仲明的脑袋,有对方拖着,明军说不定就不会全力追击他了!
一念至此,耿继茂头也不回,直接在胡茂祯合围之前,带着三百多骑兵,从西北方向跑了。
而转眼间,整个耿军外围阵线,也全面奔溃,原本还在和明军缠斗的一队队耿军骑兵,纷纷调转马头,夺命而逃。
胡茂祯一面指挥骑兵突击,一面死死盯着南面平野上耿军的动向,他此时还不知道耿继茂已经跑了,还想着一举擒住耿家父子俩。
而在此期间,胡茂祯领着麾下骑兵,不断冲杀,只见漫天黄烟中,那面“胡”字大旗之后,紧紧追随着数百骑兵,迅速横扫了平野上来不及撤退的耿军。
胡茂祯在军中素来以勇武著称,此时亲自领军冲锋,在引起耿军骑兵大崩溃之后,又开始一路东突西撞,很快剿灭了耿继茂留下的那百余阻击兵马。
一路上,耿兵只要看到他的认旗,就纷纷躲闪,无人敢拦截,耿继茂最后留下的所谓骑兵交替掩护撤退,瞬间变成了全军溃败,被一路追杀。
很快,胡茂祯便看到了从南面冒出的耿仲明,他的眼睛一直跟着对方的认旗不停移动,然后迅速凭借优势兵马,分成三路包围而去。
他一面射杀追砍背对着他逃跑的零散耿军骑兵,一面追着耿仲明的王旗,虽然只有两三百人马,但气势一成,根本就是无人能挡。
耿仲明带出来的数十亲卫,如今早就都成了惊弓之鸟,完全失去了战心。
看着气势汹汹,朝着他涌来的明军,耿仲明一时失了神,嘴里暗暗念了好几次耿继茂的名字,他看到面前尸横遍野的景象,以为耿继茂已经被胡茂祯杀死了。
而不等他回过神,整个人已经跟着胯下的坐骑,被他的亲兵头子拉着走了,而护卫在他左右的亲卫,也纷纷开始调转方向。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在战场上逃命的经验非常丰富,这项技能虽然已经有十几年没能施展,但依旧没有忘记。
耿仲明此时来不及多想,回过神来之后,连忙带着亲兵调转马头,往北面撤退,他如今想的只有如何逃出生天。
但就在这时,他忽然发现,自己面前的西侧,忽然冒出了一队骑兵,看旗帜和兵甲,是一支从侧面包抄过来的明军。
这是胡茂祯刚刚分派出去的偏师,没能拦住耿继茂,但对付兵力更弱,姗姗来迟的耿仲明,却是绰绰有余了。
耿仲明见状,心中暴怒,“哗”的一声,高喊着拔出了使用多年的腰刀,手掌握着的刀柄处,微微凹下去的磨痕相当明显。
他这个时候还没放弃,想要带着身边的家丁向另外一个方向冲锋,突围出去。
但他刚刚调转马头,没跑出多远,视野的东侧,便又冒出了一队同样规模的骑兵,马蹄带起的漫天黄尘,正朝他滚滚涌来。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青衫兮”的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