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明帝不可小觑
耿继茂带着百余骑兵,不分昼夜,一路狂奔北上,四百多里的路程,居然不到两日就跑完了。
而这个时候,朱慈烺才刚刚凯旋,进入凤阳城行宫,派往淮安传递捷报的塘马,甚至还没入城,徐州和南京两地,更是还不知道北面的大胜。
多铎经过这段时间的筹划和调度,已经万事俱备,甚至昨晚和博洛,屯齐,图赖等人议事的时候,还为自己派出了前锋,恐吓凤阳城内的明廷君臣沾沾自喜。
毕竟,耿仲明为了邀功,南下之后给他的塘报一直都是突进如风,明军心胆俱丧,完全不值一提。
多铎,博洛,屯齐,图赖等人,这几日甚至已经能想到明帝朱慈烺和明廷的一众文武大臣们,愁眉苦脸,一筹莫展的样子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耿继茂居然会在这个时候灰头土脸跑回来,然后告诉他耿仲明没了。
不仅是耿仲明,他派出的前锋,好大好大的一坨兵马,足足三四千甲兵,三四千战马,几十门火炮,还有那么多费尽千辛万苦抓来的民夫,也一起全都没了。
多铎南征以来,就算是在徐州,被高杰坑了一把,也不过是损失了几万两金银,哪里折损过几千兵马,还被打得大败?
而不仅是他,便是博洛,屯齐,图赖等满洲亲贵们,闻言也都是惊骇不已,气愤非常,他们从来没想过明军敢主动出击,还打了个大胜仗。
经过此前徐州,宿州,亳州,宿迁,淮安等地的小规模交战之后,南方明军野战不堪一击的印象,早已经深深刻在他们的心中。
耿继茂看着这些满洲亲贵又惊又怒的神情,深知大事不妙,但好在他早有准备,逃回来的路上,忍着颠簸股裂之痛,想好了对策,随即开口为自己辩解起来。
“王爷,明帝出动了足足三万大军,单单是骑兵就有四五千之众,刘忠麾下的那千余旧部不听军令,轻敌冒进,陷入了明军的包围,奴才不得不救,这才最终被三面包围”
耿继茂跪在多铎,博洛,屯齐等一众满洲亲贵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为自己证明,他这次只带了不到两百骑兵突围出来,就是那些监军的满洲八旗马甲,此时也还不知所踪。
“如果不是刘忠旧部贪功,家父绝不会遭此横祸,惨死军中,都是他们连累的前锋大军,这些人很有可能早早就暗通明军了。”
“此事没那么简单。”
多铎眉头紧锁,脸色阴沉。
“若不是耿仲明当初偏要本王派援兵给他,自己又弹压不住,事情岂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本王当初便和他说过,这些降兵不能重用,可他却阳奉阴违!”
多铎对于耿仲明中了明军的埋伏,身死阵中的遭遇,并没有多少触动,反而是经此一役后,对凤阳那支战力超常的明军,更感兴趣了。
但现在,耿继茂扯上刘忠旧部,那就和他有关系了,这到底是他亲自招降,并派给耿仲明的兵马。
要知道,耿仲明当初是想要多铎派一支八旗兵前往助战的,但他根本不把淮南的明军放在眼里,只给了对方千余降兵,就打发了。
多铎现在是大权在握,掌握着满清的半数军队,但这些兵马并不完全听他的,他也时刻担心多尔衮的背刺,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和耿继茂过多纠缠。
而耿继茂当然也很清楚这一点,他此番不过是借此暗示多铎,让对方不要继续追究此事,追究他的罪责罢了。
这怀顺王的爵位,他还想继承呢!
于是乎,两人一唱一和,很快就把罪责全部推到了刘忠旧部的身上。此次遇伏,都是刘忠旧部的将领争功好胜,不听军令,轻敌冒进所致。
而把这个一等一的大事处理完之后,多铎也随即问起了大战的情况,他此时已经准备妥当,正要指挥手下的大军开拔南下。
“王爷,此次伏击,乃是明帝亲征,所领的兵马超过了三万,应当是凤阳城内的守军主力了。”耿继茂又继续解释道。
“明帝亲征?”多铎脸上闪过一丝惊诧。
“千真万确!”耿继茂笃定道,面色更是坚定,尽管他只是听塘马说的。“奴才连龙旗都看到了。”
“这明帝,还真是胆识非凡,不可小觑啊!”图赖听罢,直接皱起了眉头,阴森森道。
多铎闻言,总觉得图赖话里有话,但他并没有说什么,又继续问道:
“明军的骑兵,当真有四五千?”
相比起来,他更关心明军有没有反击之力,而这就得看明军有多少骑兵,而非明帝是否有胆识,更不是明军有多少兵马。
“应当是有的,而且看样子那四五千骑兵,应该就是凤阳城里的全部骑兵了。”耿继茂语气坚定道。
“你们杀伤了明军多少人马,特别是骑兵,那些明军骑兵的战力如何?”多铎听了,眉头一时皱得更深。
“明军应当也损失了三五千兵马,在火枪这一块,便是南方的明军全部凑在一块,也绝对无法和我耿家相提并论,几轮齐射下来,明军就死伤了三千多人,但其兵力雄厚,明帝又亲自督战,步骑同时上阵,这才.”
耿继茂脸上做出了痛苦遗憾的神情,他根本不知道那天战场上发生了什么,只是按着自己的推断,想到了这一条合情合理的解释。
“那些明军的骑兵战力也不是很强,两千多人对战奴才的九百余人,也只是勉强维持,若不是后续明帝又加派了两千多骑兵参战,奴才绝对不会败。”
“那也就是说”多铎顿了顿,然后冷冷笑道:“两个明军骑兵,才堪堪比得上你的一个家丁,四千明军骑兵,才能击败你麾下的九百余骑兵!”
多铎直接把耿继茂的话当成了战场实况,进而十分草率地对天骑营的战力,做出了判断。
毕竟,在他的意识里面,明军就该是这样的。即便是对付耿继茂,倚仗着数倍的兵力,在伏击得手的情况下,依旧打得很艰难。
“没错!”耿继茂神色坚定,完全看不出一点心虚的样子。
“哈哈哈哈.”多铎哈哈大笑起来。“那便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这些明军恐怕除了守城之外,根本无法和我大清铁骑抗衡!”
“不过.”耿继茂顿了顿,然后又道:“凤阳城修得比徐州城还要高大,这数万大军守在里面,恐怕一时半会,很难攻得下。”
多铎听罢,微微挑眉,然后看向神前的另外三人:“博洛,屯齐,图赖,你们怎么看?”
明军的这次大胜,对于包括多铎,博洛,屯齐,图赖在内的满洲亲贵来说,震动是十分巨大的,他们从来没想到明帝手上居然还有能战的兵马。
当然,也仅此而已,在他们的心中,明军依旧不是大清铁骑的对手。
毕竟,耿仲明麾下的兵将战力如何,刘忠旧部的那千余精锐,又是什么德性,他们也是心里有数的,所以并不害怕。
但这几个身经百战,又参与过无数军政大事的家伙,都同时意识到了凤阳城里的那个明国皇帝—定不简单。
这绝对不是崇祯那种不知兵的汉人皇帝,而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
这个时候,别说是博洛,屯齐和图赖三人了,就是多铎,也意识到了如果不迅速解决明帝,将来一定会后患无穷。
只是,凤阳城如果真的修得比徐州城还要高大,那打起来恐怕会非常费时费力,多铎现在从豫东和淮北搜刮了快一个月,但也只抓到了十余万百姓,他很担心不够攻城。
“那些骑兵并不要紧,步军更无需担心,关键的是凤阳城,恐怕没有三五万人填沟,根本攻不下!”
图赖并不认为明军的骑兵可以和八旗马甲抗衡,他从来都没把耿仲明放在眼里,但长期在辽西和明军拉锯作战,他很清楚攻城不简单。
“而且就算是能抓来数万尼堪去填沟攻城,明帝就在城内,此番又打了胜仗,军心士气正盛,恐怕也需要数月,才能攻下。”
屯齐也随即出言道:“现在已经是四月了,万一战事拖延,后续的粮草供应,还有大军能否适应江淮的湿热气候,都得考虑。”
“缺人有什么好担心的,等咱们围住了凤阳城,再分出兵马南下搜刮,淮南的人口村落更密,想要抓多少尼堪没有?明军难不成还敢出城阻拦咱们不成?”
博洛倒是不担心这一点,不过气候上的问题,他也同样忧心忡忡:
“但若是六月还无法破城,只怕到时候南方还有明军北上勤王,那局势恐怕会十分不利,甚至重蹈已巳年的覆辙。”
多铎听罢,随即赞同地点了点头。他其实也担心这个问题,明军虽然野战依旧不堪,但守城恐怕已经足够,能击败耿仲明,估计已经有当年辽镇的七八分实力了。
“其他地方都不足为虑,本王要集中兵马,全力攻打凤阳。只要凤阳一破,其他地方的明军自然望风而降。”
“淮安的兵马可以撤,但亳州,徐州,还是要预备些。否则高杰定会出兵袭扰,若是粮道因此出了问题,那可就大事不妙了。”博洛出言提醒道。图赖闻言,也点了点头:“凤阳和亳州,徐州相距数百里,高杰若是要出兵,咱们无法迅速截击,还是要留两个甲喇的兵马。”
多铎一听到高杰的名字,脸色立刻就变得难看起来,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