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艰难取胜
湖面上的战船很快又再次朝着平野上的清军射出炮弹,三十几颗三斤到十几斤不等的石弹带着烟尾,呼啸而来,使得鳌拜的兵力调度立马就受到了影响。
这些策马奔驰,让明军闻风丧胆的八旗精锐,在炮弹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若是被击中躯干,往往连同身上的甲胄一起,直接四分五裂,炸成一堆残肢断臂。
不过,这样的远程打击,在短时间内杀伤终究是有限的,清军此时已经有意分散成了一股股冲锋,随着越来越靠近金声桓所部军阵,那些舰炮的命中率也大大降低。
而此时,为了延滞清军的攻势,明军在金声桓的指挥下,迅速开始了反击,明军阵前的火枪兵对着攻来的敌人展开一轮轮齐射。
“砰,砰,砰!!!”
一阵阵的异常响亮的火枪射击声从山口的明军阵线中传出,一两重的铅弹无情地收割着清军士兵的生命,清军骑兵前排瞬间倒下了数十人马,但很快又被紧随而至的马蹄踏得面目全非,惨呼声连绵不绝。
金声桓所部明军的近战能力虽然不行,但占据着有利地形,清军无法直接迂回,火枪的威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样的齐射杀伤力十分恐怖,给予了清军沉重的打击。
但相对于明军的齐射,清军骑兵群到底兵力雄厚,鳌拜身先士卒,亲自冲锋,清军骑兵很快便在震天撼地的喊杀声中汹涌冲来,卓布泰也领着一队马甲开始猛攻明军北翼掩护的骑兵。
随着火枪兵后撤,战兵上前,明军防线开始出现混乱,在猛然袭来的清军骑兵冲击下,双方混战在了一起,明军的战力明显要弱不少。
金声桓居于大阵后方,观察着战场的局势演变,一开始的火枪齐射虽然声势浩大,但射速太慢,而且难以持续,若想击退清军,赢得此战的最终胜利,其实还是的依靠步军方阵。
于此同时,趁着鳌拜大举进攻正面和北翼,金声桓也随即下令南翼的骑兵出战,牵制这股实力强大的清军骑兵。
他很清楚自己手下这些步军的实力,即使是在山口这样的有利地形,若是没有骑兵协助,很有可能会被清军直接突破。
但金声桓麾下的家丁骑兵战斗力其实也比八旗马甲要弱许多,他此时集结起来的兵力也远远不足以阻击一千五百八旗马甲,如果没有左梦庚,马进忠,徐勇,李国英等人的支援,恐怕根本抵挡不住鳌拜大军的冲击。
而鳌拜集中兵力进攻山口明军的正面,实际上就是想要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以防另外三股明军回过神来,派出骑兵牵制他。
他对于战场上明军之间互不支援,甚至屡屡抛下统一阵线的友军,迅速撤离的优良传统,早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甚至成为了清军在关外多次战役中取得大胜的直接原因。
山口处的明军防御方阵很快也稳固了下来,等到清军骑兵穿过白烟弥漫的战场,迎面而来的是数以千计把从阵中射出的箭矢,还有许多飞出的短兵器,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中,数十名八旗马甲直接被射倒在地。
马背上的清军骑兵也很快射出箭矢,扔出铁骨朵,短斧回击,砸在盾牌上嘭嘭作响,明军阵线中紧接着传出凄厉的惨叫声。
明军前排的火枪兵早已经撤到了阵后,他们虽然也经过了不少训练,金声桓还放弃最后一轮齐射,给他们预留了足够的撤退时间,但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还是出现了慌乱,甚至影响到了前后队列的调动。
所幸,山口的明军有胸墙,壕沟掩护,两侧的方阵还在山坡上,居高临下,清军骑兵冲到阵前时,冲击的速度并没有继续提升。
随着清军的骑兵朝方阵杀来,阵前的明军战兵挺起长枪,两股人马很快冲撞在了一起,金戈交错,重物撞击破裂的“劈里啪啦”声不绝于耳,地上不断倒下尸体,惨叫哀嚎,人鸣马嘶声不断。
明清双方一时之间都无法击败对方,激烈的冲锋和反击中,两军阵线上填满了士兵和战兵,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无数人马混在一起,前面一个刚刚倒下,后面又立马拥挤着补上一个。
阵前的地面上,尸体也很快有了堆积之状,后面的人马踩在前面倒下的人马尸体之上,依旧在拼命搏杀,尸体之下,血水正在不断蔓延流淌,胸墙外的那条狭窄壕沟血水逐渐上升。
但两军后方都没有吹响撤退的军号声,在两边督战队甲兵高举大刀的怒喝下,双方士兵都只能一个劲地往前冲,以求一线生机。
随着战场上的烟雾被南面吹来的湖风驱散,另一个方向的左梦庚,马进忠等人,也终于看到了战场前线的战况。
左梦庚从鳌拜亲自领兵出击开始,目光一刻都没有再离开过金声桓所在的主战场,而随着战局的推进,他的表情也变得愈发严肃起来。
明军猛烈的火枪火炮轰击并没能击退清军,数轮齐射只是使得清军的攻势延滞,损失的兵马只有一百余,战力并没有收到多大影响。
毕竟,这些全都是八旗军中的一线野战骑兵,战斗意志相当强韧,一两成的伤亡根本不足以让他们崩溃。
左梦庚此时还在犹豫什么时候派王允成麾下的骑兵加入战场,到时候说不定还能把马进忠一起推下去,借鳌拜的手,将金声桓,马进忠,王允成这三个当初投向何腾蛟的叛徒干掉。
他此番出战,不仅仅要全歼鳌拜大军,更要铲除异己,只要马进忠,金声桓这些人的兵马都消耗完了,徐勇和李国英不派兵增援,到时候赣北大战的功劳,便都是他这个统帅的了,而战后追责,也算不到他的头上。
这三个在左良玉最落魄的时候,选择了投靠何腾蛟的人,还有徐勇和李国英那两个早早投奔朝廷的,他一直都记恨着。
“金声桓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王允成,你立刻集结麾下的骑兵,从北侧方向突袭鳌拜,本帅很快就会调马进忠,徐勇和李国英派兵从另外的方向支援。”左梦庚朝着身侧的王允成下令道。
“金声桓麾下步骑近四千,应当还能挡住一阵,末将以为等另外三大总兵合兵行动,最为稳妥。”王允成当即推脱道。
他自然知道左梦庚的心思,金声桓救不救和他没关系,但抗命和没命他都不想选,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拖延,等到马进忠,徐勇,李国英等人和他一起,到时候便法不责众了。
“等?”左梦庚当即怒目相对,厉声喝道:“若是贻误战机,金声桓支撑不住,鳌拜跑了,你担得起吗?”
“末将.”王允成低下头,一时不敢说话。
其实,左梦庚的调度其实并无问题,但其他兵马是不是也会听令出战,还是坐观他和鳌拜拼命,就是最大的问题了。
“还不快去!”左梦庚再次喝道,完完全全就是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
他此番部署谁也挑不出毛病了,王允成若是不去,那就是违逆军令,一旦鳌拜最后跑了,他便能治对方的罪,甚至直接吞下对方的兵马。
换言之,此时南康战场上的各部人马,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左良玉此番同意出兵,不仅仅是因为朱慈烺要亲临赣北,更是要借刀杀人,行这一箭三雕之事,再度掌握赣北的主力大军。
随着焦灼的战况一直延续,明清双方都付出了惨烈的伤亡,无数刀枪剑斧在阵线上挥舞,两军士兵此时正用着各种武器互相砍杀捅刺,大部分冲击明军大阵的八旗马甲已经下马步战。
鳌拜领着手下的巴牙喇亲自督战,甚至是冲阵,手下的巴牙喇一度击穿了明军的防线,又被顽强抵抗的明军击退,数次进攻都功亏一篑,甚至还发生了甲兵擅自后撤的情况。
明军的战力和看起来颇为高昂的士气,以及主将沉稳的指挥,都在影响着他的决心,鳌拜入关以来,除了在陕北,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镇静有序的明军。
毕竟,按以往入塞的经验,大部分明军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在溃逃了,他此前也曾和明军多次作战,无不是那样的场景。
由于双方都投入了充足的兵力,加上地形的限制,两军的接触面不大,双方在短时间内都没有消耗光兵马。
在震天的喊杀声之中,两军方阵的某些位置已经形同虚设,一些军官和士兵甚至都只是凭着战场经验和血勇在搏杀,几个清军巴牙喇在杀死怯战后撤的甲兵之后,又逼着其他人冲杀了上去。
金声桓此时也亲自领着家丁在督战,他看到侧面的骑兵开始出动,最终坚持了下来。左梦庚的那点小心思,他怎么可能现在还猜不透?
但何腾蛟若是没有诓骗他们,皇帝陛下真的要在战后亲临赣北,论功行赏的话,他纵敌逃窜的罪名,可就太大了。
而且,这是唯一的机会,金声桓经过这一仗,对于清军的实力,更加不敢小觑。一千五百八旗马甲都打得那么辛苦,错过这次,往后可再也没有战场立功的机会了。
“带着弟兄们顶上去,没有老子的命令,擅自后退的,全部就地处决。”金声桓对着手下的家丁头子命令道。
那个家丁头子眼神中带着些许惶恐,但看到金声桓的神情,当即点头称是,然后立刻带了十几个家丁从山坡进入山口的军阵后方。
清军的第二轮进攻在明军的顽强抵抗下,很快停滞了下来,双方此时已经演变成了混战,随着后方明军战兵持续不断加入战场,特别是山口侧翼的骑兵发动反击,清军的锐气也逐渐被消磨,不复一开始对明军的蔑视。
金声桓如今掌握了很大的指挥权,表现得镇静自若,而且指挥得当,这些全都是他麾下的精锐,装备上了甲胄之后,固然还不能和八旗甲兵相比,但足以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