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明帝来了
湘江西岸,岳麓山北面已经伫立起一座高大的城池,城内全都是新建的工坊和仓库,湖南各地转运而来的粮草服,铁料木材,大部分都储存在了其中,无数征召来的工匠此时正全力打造军械。
堵胤锡在这座新城中视察火炮工坊的时候,收到了朱慈烺派塘马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圣旨,随即示意随从将前不久刚刚升为湖南总兵官的秦翼明召到府衙,同时加快了巡查的速度。
湘北和赣北一样,都是长江防线中段的核心防御阵地,岳州是前线,清军一旦南下,首当其冲,不适合囤积物资,因此堵胤锡选择了将长沙建设为湖广抗清的中转站。
而朱慈烺对于长沙的定位,不仅仅是供应湖广战场的军需,还包括了川南,川东战场的后勤保障。
在他的计划中,大明招抚闯军,西军余部之后,湖广也将成为二者最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
因此,两广地区征收的粮草军需,除了北运南京,满足大明朝廷的需求之外,大部分都是直接运到长沙的,江西仅供左镇大军和几个标营,还能自足。
这里有江河山岭的屏护,可以有效防止清军的侦察,堵胤锡在这里练兵和储备战略物资,清军基本无法侦察到准确信息,这对于朱慈烺隐藏自己在湖南的实力,以及将来策划反攻来说,都十分重要。
此时,堵胤锡主政湖南,已经近一年时间,长沙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枢纽,在他的建设下,又重新恢复了活力。
自去年上任湖广巡抚开始,他便组织各司各衙门,从湘南和湘西征调了大批民夫入城,填补湘中由于长时间战乱造成的人力缺口。
长沙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原本就是湖南的水陆交通枢纽,与此同时,湘江平原土地肥沃,虽然因为多年战乱,许多良田都抛荒了,但想要复垦,并不困难。
如今,长沙主城内外,到处都是干活的民夫,江面上樯桅如林,一艘艘大船正在码头进出,靠在岸边的船只吐出了大批货物,一个个简易的滑轮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装卸货物的效率成倍提升。
这是朱慈烺带来的小小创新之一,不过却给见过的众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堵胤锡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也感慨万千。
不过,这些货物从大型运输船上卸下来之后,往往还需要由平底的小型船只,通过湘江支流,转运到新城的仓库之中。
而主城东北方向的平野上,无数士兵正在抓紧训练,战鼓军号声,马蹄声,呼喊声,此起彼伏。
堵胤锡提前巡查完各兵器工坊和服工坊之后,很快便领着几十亲卫,策马出城,一行人骑在马上,沿着新修的官道一路疾驰。
官道上,无数队民夫正肩扛手拉,交错行走,而官道旁的河中,数以百计的平底船由纤夫拖拉而上,往来不绝,越靠近新城的地方,纤夫也就越多。
不多时,堵胤锡便回到了长沙主城内,秦翼明已经等候许久,快步上前,拱手抱拳问道:
“抚台,陛下有新旨意了?”
堵胤锡点了点头,然后朝着东面朱慈烺所在的方向拱手抱拳道:
“陛下三日后便会驾临长沙,吴监军马上也会领着部分兵马赶回来,这段时间你要密切注意平江和浏阳两地闯军的动向,绝对不能有任何意外。”
秦翼明一听,当即明白堵胤锡要提前启程,前往荆州会见闯军的李锦和高一功了,堵胤锡早有此计划,如今提前行动,很有可能是陛下的指示,随即问道:
“陛下还有什么指示?”
“若是平江和浏阳的闯军不听劝告,擅自集结北上,可联合郝摇旗和王进才两部兵马阻止他们,但这两部兵马,也不可全信,需要提防着用。”
堵胤锡顿了顿,随即又低声道:
“另外,陛下将会从醴陵进入长沙,驻扎在浏阳的闯军动向,需要特别关注,提前派哨骑侦探警戒,浏阳河中也派出哨船。
这一次,陛下亲领五万大军,从赣北翻山越岭,赶来支援咱们,到时候供应的粮草,还有接应的部署,你也需要上心。
本官的安排若是与实际军情有出入,你和吴监军商议之后,可视情况调整,若有分歧,便听吴监军的安排。”
秦翼明从小便随同父亲秦邦屏和姑母秦良玉南征北战,参加过平奢崇明之乱,第三次勤王抗清以及对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农民军的围剿行动,战场经验丰富,多次击败强敌,是当前湖南少有的军事人才,堵胤锡如今基本上是把长沙和岳州的兵马,都交给他指挥了。
但对于武人,堵胤锡同样没有完全信任,如果有可靠的文官在,他依旧习惯于将最高的权力,交给文官。
“那抚台打算带多少兵马前往贼营?”秦翼明又问道。
他对于堵胤锡的委派,以及自己要听从吴晋锡的命令,并不感到意外,堵胤锡早有计划前往闯军大营,说服李锦,只不过一直没有确定时间而已。
“几十骑足矣,闯军当前看起来并无敌意,本官若是带太多人前往,反而是没诚意了。”
“抚台,那些到底是贼寇,恃强凌弱,见风使舵,下官担心他们到时候会起歹意。”秦翼明拱手抱拳,神色凝重劝道:
“下官此前也曾参与中原围剿,其中便和闯贼打过交道,在一众贼寇中,他们是最难缠的,更是投降最少的,李锦和高一功,都是积年老贼,诡计多端.”
“本官明白。”堵胤锡叹了口气,他其实也没把握李锦和高一功会不会软禁他,这些毕竟都是反贼。
“下官说句不该说的.”
秦翼明想了想,好像是做出了相当大的决心,最终还是出言劝道:
“此前,清军步步紧逼,岳州岌岌可危,湖南也确实无兵可派,咱们无力围剿那些闯贼。但现在陛下亲领援军入湘,郝摇旗,王进才又有意接受招抚,咱们何不先灭了田见秀等部,然后再突袭李锦,高一功,届时必定大事可成。
田部,李部,二者其实互为倚仗,只要咱们能够铲除其中一部,另外一部说不定就接受招抚了,对待这些贼寇,抚台绝对不可心慈手软啊!”
但堵胤锡听罢,还是摇了摇头,道:
“现在,国家新造,如此精兵强将,又与清军有着血海深仇,势不能剿,否则必定逼得义士投清,于国乃是大害。”
“可”
“不用再说了!”
堵胤锡抬手制止了秦翼明,对方还是没看明白当前的严峻局势,更不明白长江防线若要稳固,到底需要多少兵马,若是不能收服这支闯军,迅速组建强兵,清军一旦以主力突入湖南,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了,随即毅然道:
“此事若成,乃国家之福,若不成,不过吾毕命之日而已。苟利国家,吾必行之!”
“轰!轰!轰!!!”
“啪,啪,啪”
荆州城西面,一束束呼啸而来的石弹砸到了城墙的砖石上,不少直接镶嵌在了此前炮弹留下的弹坑中,城墙上冒起了朵朵土,碎石纷纷扬扬落在了周围的护城河上,发出了好像砖石垮塌的声音。
在墙根的地面上,掉落的石弹和泥土层层叠叠,顺军每次炮击,在地面和墙体的共同震动中,新近修缮的土墙上,就会不断有碎石掉落。
顺军烟雾弥漫的炮兵阵地上,二十多门大将军炮,随即开始了新一轮齐射的准备,炮手开始清理炮膛,打湿的布在发烫的炮膛里面被迅速加热,不断发出嘶嘶的水汽蒸发声。
而清理一结束,另外一个炮手就迅速填入了一铲新的发射火药,然后就是刚刚清理炮膛的士兵将石弹从炮口装入,再用那根粗长的羊毛棍熟练地将这些炮弹压实。
顺军在建制之前,因为常年流窜,几乎没有大规模使用火炮,甚至制造精良的火枪,都是少数,所谓的火枪兵大部分都还是使用火铳,甚至三眼铳。
但在短暂建国的这段时间,顺军毕竟吸收了大量中原明军和陕甘边军,炮兵虽然不强,但也有个样子了。
只不过,这样的实力用来攻打荆州城,是远远不够的,李过和高一功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荆州城依旧没有伤到皮毛。
火炮阵地上,炮兵压弹结束后,几个炮兵迅速调整好了火炮的角度和位置,他们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指挥的军官下令,便能点火发射。
但这个时候,突然有一队甲兵上前,这些甲兵中最前面的两人手里都举着盾牌,护在了最前面,他们一直走到了荆州城的护城河边上,才停下来。
看着上前的士兵,李过对着李来亨满意地点了点头。李来亨昨日便已经从松滋的大营带兵赶来支援,并献上了劝降的计策。
经过这十几日的围攻,李过和高一功,以及军中的一众大将,对于攻下荆州城,都渐渐失去了信心。
在一开始,李过还想设计引诱城里的清军出战,安排伏击的,但最终并没能得偿所愿。而此前的强攻,顺军损失不小,屡屡受挫,这些使得他的威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在原本历史上,李过作为李自成的侄子,又有高桂英的支持,但依旧没能整合顺军余部,甚至在东西两路顺军会合之后,还发生了两次大出走,既有他本人主动性不足,又有接受招抚之后,明廷体制束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