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153章 九江派和长沙派

第153章 九江派和长沙派(2 / 2)

“陛下。”这个时候,吴晋锡也随即起身道:

“臣以为,我大军应当迅速加强荆州,岳州的防御,这两地乃湖南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朱慈烺闻言,点了点头道:

“朕也有此意,看了荆州和岳州传回的军报,朕便已经打算将原本要部署到南昌和九江的部分精锐,派往荆州,岳州,加强这两地的防御,以确保防御战略万无一失。”

堵胤锡听了,随即笑意盈盈,开口赞同道:

“陛下英明,在这两地加强驻军乃明智之举。只要荆州,岳州这两座军事要塞紧握在我朝手中,我朝大军便可以不断干扰清军粮道,无需担心清军在中途拦截伏击。”

而长沙派的几个文武大臣闻言,也纷纷点头,吴晋锡更是直接出言赞同道:

“陛下英明,荆州、岳州是两处战略要地,若能控制它们,便能掌控长江中游的局势,牵制住清军的大部分兵马,这才是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

朱慈烺看着众臣,又继续说道:

“此前的部署,因为军情不明,确实是考虑不周,既想要引诱清军强攻九江,又想要清军遇挫后,再去硬啃长沙,好像清军就是咱们的提线木偶一般。

而且,两地相隔数百里,调兵运粮不易,许多战略实际上无法实施,更是忽略了清军很有可能不再冒进。”

其实,南方一旦拥有了可以一战的强军,清军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便是痴心妄想了,特别是清廷此时还没有完全消化北方。

多尔衮一开始其实也是不信的,急切地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但他很快就在北地忠心难测的绿营军,关外蠢蠢欲动的外藩蒙古,以及南方已经初露锋芒的明军力量的多重压力下,最终选择了相信洪承畴。

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多难判断的事情,多尔衮这点战略水平,当然是有的。

北方有华北平原,清军一旦站稳脚跟,特别是攻占山西之后,便可以骑兵可以发挥机动优势,迅速席卷各地。而南方则是长江平原沟通各地,但这里河网密布,清军的行动始终受到影响。

不仅如此,水师也是清军的极大劣势,更不用说即便是控制了长江平原,清军依旧要面对南方的崇山峻岭,无法迅速攻取福建,两广和云贵,甚至浙南,赣南,湘西等地,同样难以迅速控制。

一旦明白这一点,多尔衮便知道他即使是攻克了九江,只要无法歼灭朱慈烺的主力,东征依旧困难重重。

而大清主力倾巢出动,无法在南方持续作战超过一年,这只是选择进攻长沙,攻取整个湖广,为下一阶段进攻江西,稳定北方,而后两面夹击江南,才是真正稳妥的办法。

多尔衮也想借着这些战事,把彻底豪格,济尔哈朗等势力铲除,多铎此前的战败,大量扩充汉八旗,使得他现在不具备这样的威信。

看着面前的文武大臣们没有说话,朱慈烺又继续道:

“不仅如此,朕还打算抓住清军主力尚未南下的机会,主动出击,给进攻荆门州的清军以重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清军如此猖狂,敢不断袭扰咱们,咱们必须要果断反击。

如此一来,必能迫使多尔衮不得不留下更多兵马在后方防范我军的袭扰,进一步削弱其攻击长沙,亦或者九江的兵力。”

“陛下。”严起恒闻言,面露忧色道:

“荆门州不过是清军偏师,何须陛下御驾亲征?况且,多尔衮老奸巨猾,我军贸然出击,恐中其圈套,此举实在太过冒险了!”

朱慈烺早就料到了何腾蛟,严起恒等所谓九江派的官员会劝,不过他没想到严起恒居然抢在了何腾蛟前面,随即道:

“正因为这是清军偏师,清军主力尚未南下,朕才要御驾亲征,打一个大大的胜仗,鼓舞军民士气。

多尔衮既然亲征了,朕当然也要御驾亲征,难不成朕还不如这个所谓的奴酋?”

“陛下,绝不可意气用事!”何腾蛟也当即劝道,他知道若是让朱慈烺领军北上,那殿前军,京营各部主力,就不可能留在九江了。

“何阁老多虑了。”朱慈烺摇了摇头,缓缓解释道:

“朕绝非意在与多尔衮决战,若是其主力已经南下,此战便打不得。此番主动出击,是为了今后能在荆州,岳州等地牵制其兵力,使其不敢全力南下。

李过在荆州,已经打探到了确切的军情,清军此番进攻荆门州的,不过是叶臣,巴哈纳两部兵马,其中马甲不超过五千,步军也只有数千,只要天骑军北上,必能一战。”

“陛下英明,此番北上,定能重创清军,再造江北战役之辉煌!”

堵胤锡,吴晋锡等长沙派的官员们见何腾蛟吃瘪,当即齐声唱道。

他们自然也看明白此举背后的意义,知道朱慈烺早就做出了决定,只不过是要看他们这些前线大臣的意见,以确保自己的判断没有错。

这是所谓“九江派”和“长沙派”的博弈,其实也是君臣之间的博弈。只要底下的臣子们不是铁板一块,大多数时候,身为大明天子的朱慈烺都会占尽优势,拥有最终的决断权。

而这个时候,叶臣和巴哈纳已经在荆门州城西南,东南,正北三个方向上的平野上,筑起了三个大营。

在清军数千骑兵的监视下,城内的明军根本不敢轻举妄动,便是清军派出收集木料柴火的绿营兵,他们也不敢贸然出城袭扰。

明军在前几日清军前锋刚刚抵达权河北岸的时候,还是采取了有效反击的,并最终在清军前锋大军站稳脚跟之后,在步军和城头火炮的接应下,从浮桥上从容撤退。

不仅如此,他们在撤退的同时,迅速将河面的浮桥撤去,让身后的清军彻底断绝了追击的念头,并在河对岸架炮轰击。

但随着巴哈纳领着另外一支骑兵快马加鞭赶到,近两千八旗马甲在荆门州城北面的平野上迅速摆开了阵势,并从多处开始尝试渡河。

面对清军的绝对战力优势,明军很快便全部撤回了城内,根本不敢再出城反击。

而等到清军主力抵达,数千兵马,上万民夫,浩浩荡荡,连绵不绝,城中的明军更是不敢再言出击突袭。

这便是绝对的实力碾压,李过虽然加强了荆门州的兵力,但城内只有两千多步军,两百骑兵,还有三千多民夫,根本不具备和叶臣部清军野战的实力。

刘汝魁站在荆门州城南门的城头上,看着东西里面连绵的清军大营,一言不发,脸色阴沉。他周围都是当初一起南下的闯营老兄弟。

这个时候,他已经接到了李过传来的军令,知道对方很快就会领着大军北上接应,甚至陛下也会领兵前来,他只需要坚守半月,甚至不到十日便可。

因此,面对当前的局势,刘汝魁自然是选择了静观其变,等待援军赶来。李过向来言出必行,城中的一众将领,对此也几乎没有任何怀疑。

不过,看着城外正在架起的火炮,贺蓝心中依旧有些担心,当初荆州城那般坚固高大,也撑不了多少天,荆门州能不能坚持半个月,他其实心里有些打鼓。

在清军主力包围荆门州城的这两天时间里面,城内的明军在刘汝魁的调度下,已经重新完成了防御部署。

而叶臣和巴哈纳同样行动迅速,他们一面部署各部安营扎寨,一面调遣民夫修筑炮兵阵地,昨日便已经成功将二十几门红衣大炮架设在了阵地上。

经过此前半日的试炮,清军的火炮手已经发现了荆门州城南面城墙最薄弱的位置,并迅速将大部分火炮的齐射方向,集中在了那个区域。

叶臣对于城内的明军十分轻视,巴哈纳早已经问过了前锋大军,知道了这支明军只有两百骑兵,同样不觉得他们能有什么威胁。

而只要火炮轰塌城墙,他们都还不怀疑城内的明军会立刻溃不成军,突围的后果就是在城外被砍杀殆尽,就算是那两百明军骑兵,也无法克服双方在兵力上的巨大差距。

叶臣和巴哈纳的认旗此时都立在了城南偏西的位置,一众八旗将领也都面目严肃,汇聚于此,观看着即将开始的火炮齐射。

而在他们的面前,大约两百多步的位置,二十几门火炮排成了两行,几十个炮兵正在准备,有的举着点火叉棍,有的炮兵军官拿着一些工具,正在最后测量,似乎在准备调整射击角度。

很快,随着中军旗帜一摇,清军炮兵阵地上,立即响起了一阵嘹亮的军号,已经调整好火炮角度的炮手们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点火叉棍,炮兵军官们齐齐看向了令旗的位置。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洛阳锦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