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天炉战法
宝塔山西南方向的平野上,轰隆隆的马蹄声很快便再次密集响起,林昌福没有丝毫犹豫,直接领着集结起来的数百骑兵,开始追击。
他跟在朱慈烺身边那么久,耳濡目染之下,再加上此前在凤阳,亲自领兵出战了好几次,对于战场局势的判断,已经十分敏锐。
现在,林昌福不需要犹豫,只是环顾战场一圈,追击的方略就直接从脑中蹦了出来,就好像这已经是他的本能一般。
而这个时候,平野之上的八旗军溃兵,还有接近千人,他们在遭受了御营和天骑军的数轮冲击后,早就毫无建制可言,同时士气十分低沉,几乎不可能再重新形成战斗力。
不仅如此,随着刚刚的冲击结束,溃散到西侧的数百名八旗马甲,已经在往西南方向溃逃,林昌福留在最后的那条散兵线,根本无法将他们全部拦截。
西侧一马平川,这些八旗马甲也全都是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从明军骑阵冲锋的短暂愣神中反应过来之后,便立马开始了溃逃。
而林昌福麾下的骑兵主力,自然暂时无法顾及到他们,他刚刚为了充分发挥骑阵的优势,直接投入了全部兵马,现在已经无兵可用。
不过,东面宝塔山一侧的那数百名八旗溃兵,此时除了南面,已经根本无路可退了,但南面正是骑阵的第三条散兵线。
叶臣和护卫着他的几个巴牙喇马甲一起,很快又在混乱中被第三条散兵线中的天骑军游骑赶往了宝塔山东麓。
这个时候,因为刚刚明军骑阵一边倒的碾杀,曾经不可一世的八旗溃兵们,完全就是仓皇失措,甚至为了抢先一步逃命,相互冲撞挤压,根本无法组织,更不用说发挥出什么战斗力了。
叶臣看着刚刚两军冲撞的地方,密密麻麻的人马尸体,心中止不住颤抖起来,握着缰绳的手都不由得颤抖。
明军骑兵这种完全不要命的打法,是他此前无法想象的,更何况这些都还是关内南方的明军!
在他的认知里面,关内的明军都是一触即溃,毫无战力的。就算有部分能战的,也不过是凤毛麟角,不值一提。
叶臣从来没想过明廷的骑兵能那么猛,汉人能有这样的战力,这甚至已经超过他身旁的这些巴牙喇马甲了。
“明帝太可怕了!”
叶臣不由自主地将目光从两军对撞的战场转移到了大营,不到一个时辰,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铎在江北输的不冤啊!”
这时,叶臣身侧的一个巴牙喇头子,忽然拉起他的缰绳,着急道:
“主子,那些尼堪马上就要杀来了,咱们快逃吧!”
而原本还在惊恐之中,呆呆发愣的叶臣被这么一喊,终于从失魂落魄中惊醒了过来,多年征战沙场的气势,似乎又回来了。
他随即朝着北面扭头看去,只见林昌福已经领着大队骑兵,又杀了回来,距离他估计只有不到四百步。
叶臣刚刚虽然真的被骑阵吓到了,但作为一军统帅,独当一面的心理素质和经验胆气,他还是有的,更没有因此脑子一片空白。
如今,局势虽然急转直下,但他对于战场形势,依旧有着敏锐地判断——这是逃命的最后机会。
于是乎,在看到林昌福领着刚刚猛冲而过的明军骑兵直接朝着他冲过来后,叶臣也随即带着身边的巴牙喇,朝着南面杀去。
他要趁着明军此时也处于混乱之际,撕开口子,突围出去,甚至局势允许的话,就尽可能带走一些兵马。
这支八旗马甲,除了少数反应迅速,跟着一起逃出大营的新兵外,大部分都是百战精锐,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只要给他们喘息的时间,他们大部分都能迅速恢复一定的战力,并找机会逃跑。
但现在,明军骑兵已经重新集结,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动了新的攻势,而清军骑兵群,则是早就没了指挥,同时军心溃散。
要知道,那些早早散到两翼,没有遭到明军太多冲击的八旗马甲,战力依旧十分强悍,甚至还有好几十马甲敢在这个时候,下马用步弓朝着明军骑兵射击,硬抗追杀而来的明军散兵线。
但这些都没能改变战局,随着林昌福重新发起进攻,叶臣领着几个巴牙喇,几十个八旗马甲溃逃,明军骑兵冲锋时“呜呜呜”的铜号声,也接连响起。
随着铜号声传出,原本还想要反击的八旗马甲们,彻底失去了战心,趁着马甲骑兵还没有冲来,纷纷调转马头,飞速逃离这个恐怖的战场。
但明军的简易骑阵行动迅速,很快就追击上来了,随着冲锋的铜号发出三声急促的号角,数百名的御营和天骑军的将士,策马奔驰,加速拉近和溃逃清军的距离。
此时此刻,御营的军旗,天骑军的军旗,还有林昌福的认旗,各部的千总旗,把总旗,百总旗,以及数十支旗枪,都朝着狼狈溃逃的清军骑兵前倾,而清军完全就是“兵败如山倒”。
横扫而来的明军骑兵群从背后追逐砍杀这些曾经不可战胜的强敌,就如同他们曾经肆无忌惮地追击砍杀溃败的明军一般。而大部分八旗马甲还没有接敌,就已经自行溃散了。
当然,这种时候,清军溃兵中,依旧有一些战场经验丰富的军官,带着少数部下,趁着明军骑兵群经过了数百步的冲锋,同样一片混乱的机会,从明军追击的间隙中穿过,甚至还有的趁机射箭反击,掩护溃逃。
但林昌福领着骑兵群追击而来,平野上残余的清军骑兵,大多数都没能逃脱,他们迅速被明军骑兵追上砍倒,在逃跑的过程中坠落马下,然后被骑兵群淹没。
战场西侧的清军溃兵没有山丘阻挡,不少马甲都顺利逃脱了,但东侧被山丘挡住了去路,只能往南跑的那些八旗马甲,就没有幸运了。
林昌福在击溃了成群逃跑的清军溃兵之后,他身后那些新集结起来的骑兵,也迅速扩散到战场之上,清理绞杀那些坠马受伤,或者是来不及逃跑的漏网之鱼。
荆门州城南面的战场上,残存的近千八旗马甲,很快就被淹没在了御营和天骑军骑兵群狂风暴雨一般的追击中!
清军的溃败在朱慈烺,常登贵,林昌锋等人的预料之内,叶臣带出来的八旗马甲兵力并不占什么优势,准备还不足,骑阵冲锋之后,自然难有战力。
不过,出乎朱慈烺预料的是,叶臣居然没能成功逃脱,他刚刚带着几十个八旗马甲逃出了一里多,就被林昌福追上,最终死在了骑兵追逐战中。
而随着叶臣身死,林昌福领着骑兵追出足足十里之外,八旗军几乎全军覆没,“荆门州突袭战”,也随之进入了尾声。
荆门州附近的地形大部分都是平野,清军一旦成功来开距离,再追击便没有什么意义了。
而且,南面巴哈纳还领着一支上千骑兵的主力,朱慈烺此时还不清楚南面的局势如何,李过是胜了,还是败了,亦或者是根本没和巴纳哈交战。
这种情况下,林昌福直接领兵追击,风险极大。
汉江平原虽然地形平坦,但当前的天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下起雪来,贸然出击很容易遭到埋伏。
毕竟,骑兵急速追击的情况下,前锋很难探查清楚敌情,几十里的距离,朱慈烺根本无法迅速支援。
现在,朱慈烺百里奔袭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他自然没必要继续冒险。“湖广大战”现在才刚刚开始,更大更重要的较量还在后面,他需要保存好兵力,而非逞一时之勇!
这百里奔袭的一战,朱慈烺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战略目标,这是掌兵者,最基本的素质。
而且,他还需要那些溃逃的八旗马甲,成功回到多尔衮的南下大军之中,将天骑军的神勇无敌,传到八旗军主力,让多尔衮不敢再轻视他。
这一战,叶臣部几乎全军覆没,数千绿营军,不是死在了夜袭之中,便是在最后投降了,而清军的核心战力——八旗军,除了不到三百马甲逃脱之外,全都死在了阵中。
而明军一方,除了在骑兵对冲的战斗中伤亡的三四百骑兵,其他时候的损失,对于五千兵力的天骑军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明军在突袭清军大营的时候,叶臣毫无准备,一路几乎都是长驱直入,清军在反应过来之后的反击,也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这便是古今战场之上,重演了一遍又一遍的事实:占据优势的一方,对另外一方的单方面屠杀,几乎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这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