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172章 清军的恐惧

第172章 清军的恐惧(1 / 2)

第172章清军的恐惧

“明帝暗中集结了数万大军,利用水路将兵马秘密运到了荆州城外,准塔和巴哈纳料敌失措,加之轻敌大意,冒进决战,中了明帝的圈套,荆州的留守兵马,已经全部溃败.”

清军大帐内,多尔衮面无表情地陈述着塘马传回的前线加急军情,语气十分低沉,一听就知道事态的严重,这使得帐中的满洲亲贵们,刚开始的时候全都不敢吱声。

而此话一出,尼堪,屯齐等原本对局势还不知情的贝勒贝子们,就直接坐不住了,一个个都面露惊骇。

准塔部居然在荆州城外的平野上,直接被明帝击溃了,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准塔和巴哈纳麾下,可是足足有数千八旗马甲,还有两千多披甲包衣兵的,那些披甲包衣兵几乎都是在关外就多次随军,砍过明军人头的老奴。

他们的战场经验十分丰富,战斗力也一点不弱,甚至装备齐全之后,比那些新近入伍的甲兵还要强悍。

而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准塔部被击溃,多尔衮费尽心血,百般筹谋的整个湖广战局,原本大好的形势,也瞬间崩塌,清军已然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过短短七八日,局势居然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尔衮从长沙府城外带来了一万多精锐马甲,想要在荆州城外击溃明军主力的企望,更是瞬间就化为了泡影!

这让刚刚收到军报,惊觉自己所做的一切,全都打了水漂的多尔衮,差点就控制不住的失态了。而那些贝勒贝子们,则是一个个面面相觑,但又不敢说话,以免引火烧身。

要知道,准塔部的溃败,就意味着北面粮道失去了保护,汉江彻底没了屏障,襄阳,承天,汉阳等地,也将直接暴露在荆州明军的兵锋之下。

如此一来,多尔衮必须增兵荆州,否则清军在湖广的战略优势,将会由此开始,一步步被明军蚕食。

多尔衮虽然领着清军主力南下,可兵力到底是有限的,他就算想要再派一支兵马牵制荆州,也得考虑朱慈烺会不会再故技重施,以及军中的异议。

而且,他若是不能说服军中的一众将领,将原本用来围攻长沙的八旗主力,抽调一部分北上荆州,那他就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刚刚预想中的一切发生。

谭泰见多尔衮脸色不对,自然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他身为多尔衮的心腹,赶紧出言道:

“当初,荆门州之战,叶臣大败时,摄政王便说过,一定要小心明帝,情况不明,绝不可轻易与之决战,但准塔以为自己身经百战,丝毫不以为意,现在根本就是自食恶果。

如今,荆州战败,消息一旦传出,各地的绿营军必定动摇,且不说其他地方,单单是湖广各地,也必定隐患重重,襄阳,承天,汉阳各州府,明军若是想要夺回,必定易如反掌”

“明帝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与之交锋,是断不可不小心的,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明帝现如今很有可能分兵襄阳,承天等地,也很有可能直接领着兵马南下,返回岳州。”

多尔衮知道谭泰这是为他说话,有这么一个“知心人”在关键时候说上几句,他维持住摄政王的架子,便容易多了。

“这一点,必须要侦探清楚,若是明帝逗留北面,本王定要将其生擒,碎尸万段,但若是其悄悄撤回了岳州府城,那咱们就得将长沙城外的大军召回了,否则汉江粮道必定难保。

临湘城城内,驻军不到一万,远远算不上固若金汤。如今人心惶惶,若是内部再出什么问题,本王又领着大军北上了,不能及时回援,局势说不得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谭泰刚刚的突然出言,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一开口就是要给荆州战败找责任人,已经战死沙场的老将准塔,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毕竟,多尔衮虽然是整场大战的统帅,但很多时候,战败不一定是他的责任,那些客观因素,准塔和巴哈纳的主观因素,都是确定责任的时候,可以推卸的点。

而听了谭泰的话之后,尼堪,屯齐等满洲亲贵们,一个个也都不好再说什么了。

否则,他们就是明着对多尔衮这个摄政王有意见了。

多尔衮是什么脾气,他们都很清楚,若是多铎和阿济格在这里,或许还能有一场好戏看看。但现在,谁都不愿意做那个出头鸟!

当然了,多尔衮此时依旧是不由得眉头微皱,他作为大军的最高统帅,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开,御下不严,用人不当,同样是他的错。

但如今湖广的战事如此吃紧,明军在岳州,长沙又准备充足,九江也不是可以轻易攻下的地方,他和明帝之间,必定是一场持久战。

如此一来,多尔衮若是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势,防范多铎,甚至是远在江北的阿济格赶来夺权,就必须要把自己摘干净一些。

这就是权力之争,看起来好像简单粗暴,蛮不讲理,但其中的政治潜规则,是谁也不能触碰的,一碰就会死。

“那咱们在临湘,也必须小心提防,特别是要严密监视那些绿营军,切断临湘城内和明军的联系,同时还要将各处城楼都换成各旗的兵马,绝不可再因小失大了。”

尼堪随即出言道,多尔衮虽然棋差一招,但比起多铎,尼堪还是更加信任他。但尼堪同样不敢小瞧明帝,经过那么多次失利,他已经不敢再轻敌了。

而屯齐听了尼堪的话,自然也知道了对方的态度,连尼堪都表态了,他自然不能落后,随即也出言表示,要静观其变。

其实,刚刚听到谭泰的慷慨陈词,再看多尔衮的回应,屯齐便知道对方要避重就轻了。只不过,他还要再看其他人的态度,才能决定自己要说什么话。

毕竟,他现在只是贝子,而且并不受到重用。若是想要改变现在的处境,那他就得等待时机,投靠多铎,或者是阿济格,才能借着乱局,进一步往上爬。

要知道,在官场上想要顺利晋升,不仅要看做出了什么样的成果,还得看跟没跟对老大哥。否则,就算再怎么努力,甚至打好了群众基础,也往往没有老大哥点一点头,来得管用。

毕竟,若是没跟对人,又怎么可能有机遇,怎么可能能够事半功倍,迅速做出成果呢?

屯齐比尼堪要精明得多,自然一早就听明白了多尔衮的话,也知道这个时候多尔衮把一众满洲大将叫来,但是一个汉将都没叫,是为了要稳住军心。

如今,整个湖广的战局大变,屯齐虽然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自己的利益,但对于大清的利益,也同样重视。

这其实也是原本历史上,满清能够胜过明廷的原因——满清内部虽然同样矛盾重重,斗起来甚至更加残酷,但关乎整个政权生死存亡的大事,从来都是放在首位的。

而诸将一番表态之后,多尔衮也随即开始主持大局,并开始调整此前的战略战术,以应对主动出击,咄咄逼人的明帝。

多尔衮虽然选择了先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但始终保持着清醒,他知道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诸位说得都有道理,本王亦是那么认为的,咱们如今最紧要的,还是得对付明帝,荆州一战,因为准塔和巴哈纳轻敌大意,本王部署在荆州的精锐一朝尽失,整个北面战场,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漏洞,必须立刻补上。

现在必须得立刻确定明帝接下来的动向,明帝这次在荆州到底动用了多少兵马,南面长沙府城的守军,还要岳州府城,九江府城的刘体纯,何腾蛟会不会趁机采取行动,这些咱们都还不清楚。”

“摄政王说得没错,明帝的实力恐怕要比咱们的想象中的要强,否则,不可能在荆州城外击败准塔大军,而且水师也十分强悍。”

屯齐向来做事谨慎小心,他虽然掌握的军情不多,但对于明军的实力,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一字一句道:

“现在来看,明军在各地的守军,实力也相当之强,甚至可以从九江和岳州同时往南面和东面袭扰,而从水师的情况来看,城中明军所拥有的火炮数量,恐怕也是超乎想象的。”

“明军的实力确实不能小觑了,准塔打仗还是有一手的,居然就这么败了。明帝就算有两倍的兵力优势,也绝对不可能轻易取胜。”

尼堪说话就直接多了,他到这个时候,已经不再和之前一样狂妄。

毕竟,即便是尼堪,也是打老仗的人,一两次还能说明军侥幸,这都多少次了?他可不是明廷朝堂上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老头子。

而谭泰见状,又接着道:

“没错,明帝之前屡屡露怯,无非就是想要迷惑咱们,伺机恢复实力。只是,真没想到他居然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养出数万强军,积累那么多军备,连连击败我大清强军。”

多尔衮现在虽然暂时不明白朱慈烺是怎么做到的,但他也只能先接受现实,明帝的强大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甚至强得太快,快到有点太不可思议了。

“此前,本王是以明军不能野战来部署各地战略,如此才有了数千马甲牵制一地之法,但如今来看,此法是断不能继续实行的。”

这不仅仅是多尔衮一个人的误判,更是这一次的“荆州之战”前,清军上上下下对明军的误判。“为今之计,一是要稳固临湘周边的局势,各城即日起,临湘城必须严加防守,除了大军进出,各城门必须保持紧闭,任何可疑之人,可疑兵马,都不得入城,以防再中了明帝之计。

最新小说: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 撩遍顶级哨兵后,我被全星际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