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摇了摇头,想了想,又扭头看向张煌言道:
“传令水师,明天一早,立马组织一次新的进攻,想办法威胁到南阳城下,务必要打乱多尔衮往湍河西岸输送兵马的计划,表现出足够的战力来,这样清军才不会怀疑!”
多尔衮自然也提前在白河干流的关键位置,设置了火炮阵地,并部署了火攻船,这些确实也发挥了些许作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击沉了洞庭湖水师的五艘战船,还烧了三艘哨船,七艘鸟船。
但这也只是伤到了洞庭湖水师的皮毛而已,后者根本没有被伤及核心。朱慈烺如今正是打算利用水师的优势,突然出击,以此坚定清军决战的信心。
“如此一来,多尔衮和阿济格恐怕就更加坚定决心了。”张煌言笑道。
“各部各营紧急撤退的时候,在邓州城,新野城,还有沿途,把那些即将报废的火炮,全都留下,但是全部和遗留的粮草辎重一起烧了,让阿济格看看,朕此番是如何仓皇逃命的。”
朱慈烺说罢,扭头看向了昨天才北上汇报军情的李过,缓缓问道:“襄阳大营和宜城大营都已经准备好了吗?”
“启禀陛下,两座大营都已经安排妥当了,特别是宜城大营,已经一切准备就绪。另外,大军转运火炮和辎重所需的船只,臣也已经准备妥当,必定能保证大军南下的速度。
不过,襄阳北面的樊城关和南面的鹿门山,咱们恐怕都很难守住,但是宜城北面的那片山岭,咱们可以得派一个战兵营的兵马驻守,以此牵制清军的行动。
清军全军南渡之后,便会立即受到汉江的阻隔,即便是拥有襄阳城这座坚城的依托,也难以迅速发动新的攻势。襄阳府南面河网密布,地势平缓,不足以形成阻挡,到时候咱们就不能在做出让步了。”
朱慈烺闻言,当即点了点头道:“五军都督府再检查一遍各部的计划执行情况,若是无误,便按原本的计划行事,大军直接撤到宜城。只要清军主力进入襄阳,多尔衮和阿济格再想要退,就没这么容易了。”
他知道多尔衮和阿济格也很想决战,最迟不过明天傍晚,一定会派一支兵马绕过内乡,进入邓州。而等到了襄阳,清军行动进一步便利之后,他再做出让步,决战的形势恐怕就要直接形成了。
换言之,在那样的平原野地之上,两支都拥有强悍实力的大军,无论是朱慈烺要继续撤兵,还是多尔衮,阿济格要渡过无数河流,都将困难重重,一旦有任何失误,军队都将死伤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现在就看多尔衮和阿济格有没有这个定力,直接将主力留在新野和邓州一线了。”张煌言有些担心道。
“这里对于八旗马甲来说,就是最好的战场,但是对于咱们来说并不是。阿济格曾经在湖广取得十几场胜利,他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田见秀回忆起四年前的战败,沉声道。
不过,朱慈烺听罢,却是笑了笑,然后便幽幽道:
“这便是朕需要看到的,阿济格既然觉得襄阳是咱们的葬身之地,就不可能不来。今时不同往日,朕在湖广的准备,不要说是阿济格了,就算是多尔衮和洪承畴,恐怕也没有料到。”
很快,随着哨骑将军令传出,殿前军,天骑军,左军,右军和洞庭湖水师的各部将领,也纷纷开始了行动。
当天傍晚,洞庭湖水师主力便开始北上,准备再一次组织起了攻势。
而白河,湍河,潦河的交汇处,多尔衮部署的清军的火炮阵地,依旧强悍,不断射出炮弹覆盖江面,虽然毫无准头,但依靠密集的齐射,再加上江中部署的障碍,依旧能发挥不小作用。
洞庭湖水师的战船上,固然也装备有火炮,但数量不多,威力也不够强,这样的对轰明显会吃亏,他们自然不会做这样的蠢事。而是趁着清军火炮发射散热的间隙,直接强冲穿过了河口地带。
至于清军火炮轰击造成的损伤,还有清军的火攻船,在明军水师主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这也使得多尔衮更加确信,明帝此番真的是反应不及了,但如今再亡羊补牢,想要依靠水师组织起反击,根本为时已晚。
因为,这个时候,清军主力早已靠着搭建好的渡河浮桥,将大部分辎重转运了过去,上万骑兵也绕过了湍河。只要有接应的大军,浮桥垮了,那就再搭便是了,根本阻止不了他们的行动。
而阿济格所派的八旗马甲突破明军的防线,南下之后,借着夜色的掩护,发动夜袭,明军根本就是防不胜防。在朱慈烺的军令下,撤退得越来越快。
这在多尔衮和阿济格看来,当然是自己的突袭起了作用,多尔衮收到阿济格派人传来的军报之后,甚至下了三道加急军令,督促前线大军加速行动。
等到第三日,多尔衮领着清军主力,开始搭建浮桥,准备强渡湍河的时候,邓州的明军主力,甚至包括内乡,新野等地的两翼兵马,都基本移营完毕。
不过,湍河西岸依旧有明军在固守,林昌峰甚至还领着天骑军,接连两次打退了阿济格力量不足的突袭,后方的移营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士气。
阿济格虽然已经得到了多尔衮的进一步增援,但后者并没有派出足够的军力,使得阿济格无法发挥出实力,这也是林昌峰还敢和八旗军纠缠的原因。
阿济格虽然对此颇为不满,但也无能为力,多尔衮分明是担心他立功太多,影响到自己的权威。
在这几日和天骑军的对战中,他在军中的威信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而他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是信心十足——这些尼堪,果然还是不如八旗马甲的!
到了第四日午时,多尔衮终于成功投送一支主力大军,渡过了湍河,并派出数支千人骑兵南下,打算绕到了襄阳的北面,阻击明军的南撤,甚至截断明军的南撤通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