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清军最终溃败
陈福聚拢兵马之后,迅速将他那六百精锐亲卫骑兵作为核心力量,部署在进攻阵型的右翼,跟随其后的还有数百名聚集起来的骑兵。
而另外的一千余骑则被安排在阵型的左翼。
至于中路,则由战兵方阵紧密排列,形成了坚实的进攻盾牌。
陈福亲自披挂上阵,身先士卒,率领全军冲锋,这一举动立刻大大振奋了明军的士气。
原本因为连日作战,已经显得疲软的明军,瞬间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支由五六千残兵组成的进攻方阵,在陈福的带领下,朝着清军阵线义无反顾地发动了猛攻,气势如虹,似有无穷力量。
陈福的计划非常明确,只要他所率领的亲卫骑兵能够突破清军左翼的防线,便可与林昌峰的部队会合。
到那时,上千名骑兵足以穿透清军的整个阵线,一举瓦解敌军。
而随着中路与南面阵地的失守,清军必然如惊弓之鸟,崩溃溃逃,战局将彻底扭转。
然而,就在明军气势正盛时,一阵沉闷的“砰砰砰”火枪声从清军阵地传来,瞬间打乱了明军前排的进攻节奏。
陈福眼前的士兵一片片倒下,数百名明军前排战士在火枪齐射中丧命,身旁骑兵中也有十几人不幸中弹,栽下马背。
转瞬间,他们便被马蹄碾成血肉模糊的惨状。
即便如此,陈福仍稳住阵脚,率领大军继续前行。
在清军的阵地上,钟鼎福亲自率领着两百多名精锐家丁,紧张地指挥作战。
他残余的火枪兵还不到一千人,但却再度被重新集结,继续展开齐射,试图遏制明军的迅猛攻势。
清军的齐射虽然仍然具备一定的杀伤力,但面对士气如虹的明军,这点火力已经显得不足为惧。
钟鼎福眼见明军的进攻阵线越逼越近,尤其是那面迎风猎猎的大旗——那是陈福的亲自到来,意识到局势已无可挽回。
他的心里甚至已经开始泛起了绝望。
“满人这次怕是要输了……”钟鼎福喃喃自语。
他的声音低沉而痛苦,目光渐渐失去了锐气。
此刻,他再无退路,战局已经走到生死攸关的边缘。
随着明清两军的距离越来越近,战场骤然进入到最为残酷的阶段。
火枪对射此起彼伏,清军和明军的前排士兵几乎是成排倒下,骑兵也同样在枪林弹雨中接连毙命。
战马受到惊吓,失控地嘶鸣着四处跳跃,场面混乱不堪,整个战场似乎陷入了无法掌控的动荡。
很快,两军距离已不足五十步。
伴随着一声震天的喊杀声,明清两军的步兵、骑兵同时发动了猛冲。
整个山谷内杀声震天,双方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对方,刀枪交错,血雨横飞,整个战场都被浓烈的杀气笼罩。
钟鼎福望着已经冲上去的绿营军和八旗兵,心中依然充满了犹豫。
他纵然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面对如此惨烈的战况,生死之间的抉择依旧艰难。
他握紧了手中的刀,额头沁出冷汗,双眼紧盯着前方的战局,内心的挣扎清晰可见。
就在这时,清军后阵忽然出现了一支气势汹汹的骑兵队伍,卷起了漫天尘土。
那面黄色的大旗格外显眼,钟鼎福一眼认出那是阿济格的旗帜。
看到这支援军出现,他的心猛地一沉,来不及再多做思考,钟鼎福迅速做出了决断。
他再不犹豫,率领着身边两百多名精锐家丁,紧跟着阿济格的队伍,朝前冲去。
阿济格的出现,仿佛给了清军最后的希望。
这支由数百骑兵组成的队伍,如一股疾风般横扫战场,所过之处,尘土飞扬,战马嘶鸣。
而钟鼎福带领的家丁也紧随其后,直冲向明军的锋线。
战场上,双方的士兵已经杀红了眼。
明军在陈福的指挥下勇猛无比,仿佛不畏生死。
清军则在阿济格与钟鼎福的带领下,亦全力反击,誓死捍卫阵地。
双方的军阵在这片战场上不断厮杀,刀光剑影中,鲜血四溅,战场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尽管明军势如破竹,但钟鼎福深知,这场战斗的结果已然悬而未决。
阿济格的加入使得清军士气有所回升,尤其是这股突然杀出的骑兵队伍,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钟鼎福也咬紧牙关,奋力冲杀。
阿济格与金砺截然不同,此刻他已然不再想着苟延残喘。
他对当前的局势几乎不抱任何幻想,屡战屡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若是战后清算,他恐怕也难逃惩处。
与其忍辱偷生,不如在此为大清慷慨赴死,留下最后一份忠诚。
轰鸣的马蹄声震撼天地,阿济格率领着清军骑兵如暴风骤雨般冲向明军的侧翼。
长枪与大刀闪耀着寒光,迅猛地挥斩而出,所过之处,明军士兵纷纷倒下。
鲜血飞溅,刀光剑影间,明军战兵竖起长枪火铳,拼命抵挡来袭的骑兵,近距离射击、突刺的交战声此起彼伏。
战场上的喊杀声、惨叫声如同潮水般将整个天地淹没。
然而,不久之后,数百名明军骑兵从侧翼突袭而来,恰如其分地切断了这支锐不可当的清军骑兵。
他们仿佛一道利刃,将清军的攻势一分为二,遏制住了原本的攻势。
这一拦截使得局势瞬息万变,清军的锐气被遏制,战场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与混乱。
陈福一跃而起,翻身骑上了亲卫的战马。
他原来的坐骑因被清军火枪兵击中脖子,痛苦倒地,难逃死亡。
幸而陈福身手敏捷,武艺精湛,未曾摔落尘埃。他迅速找到第二匹战马,身披战甲,再次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