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生存(2 / 2)

利益分配的冲突,迟早会再次浮出水面。

与其让这些军队留在内地互相争斗,耗尽国力,不如将他们派往外地,去开疆拓土,为后代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这种策略,不仅可以缓解内战的隐患,还能借机削弱地方势力的军事实力,将焦点从内部分裂转向外部扩张。

辽东和东北的开拓计划,正是朱慈烺的核心战略,他深知这片土地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李过主攻的西北,郝摇旗等人负责的蒙古,郑芝龙关注的安南,甚至郑森负责的台湾收复行动,都远不及辽东的战略意义。

而且,朱慈烺在这些安排背后,隐藏着他的私心。

他将辽东作为首要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复兴和疆域的扩展,还希望通过外部战事的牵制,稳固他在朝廷内外的威望和权力。

辽东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理和军事价值,若能成功开辟这片疆土,足以奠定他作为中兴之君的地位。

与此同时,他也在利用郑家等地方势力的力量,确保自己在更广阔的战场上占据主动。

朱慈烺的策略十分精明,他没有急于削弱郑家等地方势力的军力,而是将他们的力量导向外部。

这样一来,既能避免正面冲突,也能通过长时间的消耗战,逐步削弱这些地方军阀的影响力。

从长远来看,朱慈烺的计划无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他通过外战避免了内战的爆发,为朝廷争取了喘息的时间。他

在此期间,朱慈烺可以逐步加强中央集权,将权力重新集中到朝廷手中。

然而,朱慈烺也明白,这一切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终究会再次激化。

郑家虽然表面上暂时归顺,但其庞大的水师力量以及家族在福建的根基,使他们始终怀有自立的念头。

朱慈烺清楚,要真正彻底解决地方势力割据的问题,必须在他统治期间完成全国的整军计划,否则未来将会陷入更大的混乱。

而对于郑成功和其他地方势力来说,他们也明白当前形势的严峻,既不愿完全屈从于朝廷,也无法正面抗衡,只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微妙的平衡。

李过和郝摇旗等人以对外战争为借口,力求保住他们的兵权。

这一点,郑芝龙和郑家的做法也不会例外。

然而,他们所选择的战场注定将使其军队在艰苦的征战中大幅消耗。

首先,西北用兵的挑战极大。

蒙古的战斗力虽弱,但补给却极为困难。

辽阔的草原和戈壁让后勤工作寸步难行,稍有差池,便可能让大军损失惨重。

尽管蒙古军实力不足为惧,然而这片荒凉而险恶的地域,却是对将领意志和士兵生存能力的严酷考验。

草原上没有粮食和水源可供,漫长的战线拖垮士气,加上冬季的酷寒,往往让这些远征大军折损过半。

而台岛方向,郑森面临的挑战同样艰巨。台湾岛上盘踞的荷兰人,海军力量强大,远胜于郑家的水师。

更重要的是,荷兰人早已在岛上建起坚固的棱堡,防御异常严密。

郑森全力进攻,兵马不损失一两万人,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战果。

每一座棱堡的攻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郑家水师虽号称强大,但与欧洲海军的现代化战术和装备相比,仍显不足。

最棘手的挑战则是安南(今越南),这是郑芝龙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

两广的核心地带——珠江三角洲,与安南的红河三角洲之间相隔千山万水,山高路远,地形复杂。

而且,安南的本地豪绅大族根深蒂固,他们对土地的掌控能力强大,并且具备极强的号召力。

一旦他们发起游击战,将会极大地拖慢郑家的进军速度,甚至可能让郑芝龙的军队陷入长期的消耗战中。

游击战的灵活性和对地形的熟悉,带来持续的麻烦,这也是郑芝龙必须考虑的。

相比之下,朱慈烺的辽东方向战略则显得明智得多。

辽东的满清残部早已几乎被消灭,辽东的土地更是开发成熟,原住民几近绝迹。

只要他能够将新移民重新安置在辽东,建立起稳固的据点,便能轻而易举地将这一地区完全控制。

朱慈烺的计划不止于此,他还准备通过羁縻政策和贸易手段,逐步渗透整个黑龙江流域,进而控制整个内外东北。

以十七世纪的生产力来看,这并不是一件难以实现的目标。

辽东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资源丰厚的地区,重新开发和控制这一地区,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支持。

换句话说,朱慈烺在谋划着一个更大的图景。

当这些边疆领土基本收复完毕,甚至即便未能彻底收复,敌人也已被打得元气大伤。

那时,正是他整顿全国、统一兵权的最佳时机。他的终极目标,就是将各省的兵权完全收回,实现中央集权。

要知道,朱慈烺手握全国最富庶的产粮区,尤其是江南地区,这一地区不仅富甲天下,而且是兵力、物资的最主要来源。

江南在他的掌控之下,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这也使得他能够维持强大的军队,并不断进行扩军备战。

正是这份底气,让他可以大胆地推行自己的整军计划,逐步削弱地方势力的影响。

对于这一点,李过、郝摇旗、郑芝龙等人心里也多少有所察觉。

他们明白这些,尽管心中不愿意接受,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朱慈烺不仅占据了战略优势,还在道义上站稳了脚跟。

朝廷的行动有理有据,使得他们即便有些不满,也无法公然反对。

眼下的形势,已经逼得他们不得不与朱慈烺妥协。

郑芝龙清楚,眼下的形势并不容他另作他想。

无论是面对海上的荷兰人,还是安南的游击战,抑或是草原的蒙古人,战事的艰难和复杂都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郑家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在全国一统的背景下,地方割据势力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他必须审时度势,与朝廷合作,保持表面的和平,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寻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毕竟,郑家虽占据了东南沿海的要地,但若与中央政权对抗,终究难以长久生存。

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保全现有的势力,在局势变化中灵活应对,等待更好的机会。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洛阳锦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