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器营的掩护下,近两百名火枪兵分为三组,轮流齐射,不间断地向箭楼发动火力覆盖。在六七十步的距离内,铅弹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击着箭楼防守的清军,完全压制了对方的弓箭和火铳。
这密集的火力如同一场无法抵挡的暴风雨,箭楼内的清兵已是抱头鼠窜,躲避着墙角,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
箭楼内的弓弩火器失去掩护之后,月城内的明军随即加快步伐,向瓮城内推进。
后续冲上月城的步卒和火枪兵也在月楼和瓮城的连接处架设云梯,准备进一步登上瓮城。
而从吊桥上源源不断涌入的明军将士,则直接从瓮城外围架设云梯,对瓮城展开合围攻势,形成了“三路齐攻”的包围态势。
整个瓮城在明军的猛烈攻势下显得危在旦夕。突袭部队的百总们眼神坚定,他们深知此时一鼓作气便能打开瓮城的大门。
清军在箭楼内无力抵抗,瓮城的城墙上,明军的火枪兵和步卒如潮水般涌入,占据了有利地势,越过每一道障碍。
每一名明军将士都知道,东门的胜利将为攻陷复州城的全局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他们拼尽全力,英勇无畏,向着瓮城的各处防线发起冲击。
与此同时,瓮城内部的清军士兵士气已然崩溃,他们无数次向上级请求支援,但支援迟迟未到,箭楼内的阵地接连失守,守军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些清兵开始在战场上犹疑不决,逃跑的念头浮上心头。
混乱之中,不少清兵将武器丢下,仓皇向后撤去。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挣扎,东门内的明军已然稳步向前,步步进逼,在瓮城内攻城梯步步架设,几乎封锁了清军的每一个逃跑通道。
正当明军士气如虹,一步步逼近时,瓮城的残存清兵意识到再守无望,有人举起手中的白旗,试图乞降。
然而突袭部队毫不理会,他们知道战机稍纵即逝,若给对方一丝喘息,便可能延误全局。
攻势如潮水般继续向城中推进,火枪和长矛在瓮城内激烈搏杀,阵阵呐喊声和拼杀声响彻天际。
复州城东门的防线,在明军的步步紧逼下,终于接连崩溃。
此时瓮城城墙上的清军人数不过数百,面对明军如雷霆般的攻势,已是步步受挫。
尽管他们身居高处,原本占据有利地形,但在明军密集的火枪齐射之下竟连头都抬不起来,仓皇失措,形同坐以待毙。
火枪接连不断地喷出灼热火焰,清军士兵只要稍露身形,便被子弹逼得再度缩回掩体之后,毫无还手之力。
当火枪的爆炸声渐渐消停,明军数千将士已从月城、瓮城外围及瓮城内部分三路齐头并进,将瓮城上稀疏的清军团团围困,重重封锁。
城墙上,清军兵士眼见已无退路,心中逐渐生出恐慌,而明军的步步紧逼,更让他们无从喘息。
从月城登梯攀上的明军部队主要负责攻占瓮城的箭楼,这支编队混合了火枪兵与近战步兵,是专为城市巷战精心打造的突击力量。
箭楼内仅剩的十余名清兵原本企图再战,刚刚冲到城墙上,却正好撞上了来势汹汹的明军突击队。
明军反应迅速,立刻停下队伍,前列的刀盾手迅速排成六人一列,形成坚固屏障,刀盾手身后,六支火枪也从盾阵间的空隙中探出,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迎面而来的敌人。
清军士兵满腔愤勇冲至十步之内,忽然明军阵中响起一声大喝,六支火枪同时喷射火焰,震耳欲聋的爆响让空气都为之一滞,冲在最前方的几个清兵当场中弹倒地,血溅四散。
剩余的清兵见状,士气骤然萎缩,攻势大乱,不由自主地后退几步,队形霎时四分五裂,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
明军将士趁此良机,训练有素地展开反扑,刀盾手与长枪手配合默契,刀锋与枪尖齐齐刺出,犹如雷霆之势猛扑向敌阵。
清军仅存的十几人溃不成军,短短片刻即被击溃,明军轻而易举地占据了箭楼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从外围登梯而上的另一支明军也在清剿城墙上的清军残兵。
这群清兵被火枪压制已久,头顶炮火和枪声不断,心弦绷紧到极点,稍有喘息后刚欲重整防线,便迎面遇上明军将士翻跃城墙,手持利刃奋力冲杀而来。
明军步兵动作敏捷,挥刀劈砍,动作如虎入羊群,干脆利落。
城墙之上瞬间爆发出一场生死混战,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气,八旗甲兵在绝境中展现出他们的剽悍与凶悍,顽强抵抗。
双方你来我往,激烈搏杀,刀光与惨叫交织,血水沿着墙体缓缓流淌,染红了地砖,宛如一片血海。
明军的火力虽给清军带来极大压迫,但八旗甲兵的强悍在近战中显露无遗,他们嘶吼着拼尽全力,手中兵刃舞动如风,和明军士兵展开近身厮杀。
明军虽勇猛,但八旗兵们因背水一战,每招每式皆抱着必死之心,竟顽强地抵住了明军的攻势。
双方士兵在狭窄的城墙上你来我往,每一寸土地都染上了鲜血,每一次击杀都在战场上留下一道鲜红的痕迹。
城墙之上,刀剑碰撞声、盔甲撞击声不绝于耳,士兵们脚下踩踏的血水与残肢,已然成了战场的一部分。
明军在前线指挥官的喝令下,不断调整攻势,有条不紊地推进,而清军的防线却在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下逐渐瓦解。
清军士兵虽然极力抵抗,但在火枪与刀盾手的双重夹击下,阵型越来越分散。
在这场胶着的战斗中,明军凭借训练有素的纪律与精良武器逐步占据上风。
火枪兵的齐射不断压缩清军的生存空间,刀盾手则沉着稳健地推进,逐一击破清军防线。
即使是清军中最为精锐的八旗兵,也在明军这种精密配合之下渐渐失去了反抗的力气。
短短一炷香的时间,明军已完全掌控了箭楼,进而向瓮城内逐步推进。
而清军的反抗逐渐陷入苦战,士兵在溃败中不断倒下,嘶喊声在战场上渐渐微弱,瓮城上已被明军的旗帜所覆盖。
这一战,瓮城终究未能挡住明军精锐的冲锋,城墙上哀嚎与战鼓声渐渐平息,宣告着明军在瓮城的初步胜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