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继续进攻
复州城被张煌言攻克之后,明军在辽东地区终于获得了一个坚固的立足点。
作为辽东南地区的重要堡垒,这块战略要塞的落入明军之手意义非凡。
其不仅大大增强了明军在辽东的控制力,还为后续作战提供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阵地。
随着复州的夺取,在水师的助力下,明军在辽东的陆地补给线得以巩固。
后勤运输不再受到清军压制,进一步进攻盖州也多了几分胜算。
换言之,此时明军即便无法一举攻下盖州,仍可仰赖复州之稳固根基,来年再次卷土重来,步步为营。
复州城一旦安稳下来,山东方面的明军闻讯立刻渡海支援。
张煌言迅速调集主力,趁势北上,准备与朱慈烺的盖州大军会师,扩大明军在辽东的声势。
与此同时,在辽西走廊南端的盖州府附近,荒野中一座隐蔽的土丘下,几名清军士兵正匍匐于树丛间,静默潜伏。
一个个剃得光溜溜的脑袋若隐若现,他们身后跟随的是一群健壮如熊的满族巴牙喇士兵。
前线士兵万明就在这支小队中,目光锐利地盯着前方那座明军的哨所。
夜色浓重,万明紧随几名巴牙喇战士,趴伏在离哨所不到五十步的黑暗处。
每当他看到对方的光头在微光下闪烁,手便不由得按在刀柄上,战意汹涌。
他已经在战场上搏杀多年,凭借着一身凶悍本领和一次次拼死冲杀,晋升为把总,在明军里头也是少有的狠角色。
死在他手下的清军兵士已有七人之多,而在这支清军突击小队中,恐怕连最为骁勇的巴牙喇士兵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不过,明军内部的整顿,也让万明这样的老兵逐渐失去阵脚。
朱慈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不久前他开展了几个月的“严打”整治活动,以雷霆之势肃清军中腐败之风。
原本军中层层官僚的贪腐现象得到极大遏制,各地官员纷纷收敛,不敢轻举妄动,唯恐这阵整肃之风吹到自己身上。
然而,由于行动之激进和准备不足,反腐运动中出现了少量意外状况。
许多官员和将领因担心惩罚过于严苛,悄然鼓动家丁和亲信意图潜逃;甚至有些为避罪牵连而投靠清军,给明军带来了不小隐患。
这些在职位上盘根错节的官员在逃亡之中不甘束手就擒,组成了大小不一的利益集团,进一步影响军中士气,明军内部因反腐带来的震动一时难以平息。
虽然朱慈烺和他的心腹已尽快布防封锁了山东、北直隶通往关外的各个要道。
但在银子与权力的引诱下,仍有几条漏网之鱼逃脱,暗中窥探时局,意图东山再起。
而万明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兵痞混迹军中,性情凶狠跋扈,不守军纪,反而将驻守登州的日子视为称霸一方的机会。
在他驻扎登州的短短半年中,已强娶了三房妻妾,其中一户村民因不愿送女为妾,竟被他以“通满卖国”之名诛杀满门。
由此,万明愈发肆无忌惮,不仅纵兵抢掠,还四处敲诈百姓,将家境稍有财富的居民视为目标。
在几次杀人灭口后,他对外宣称这些人是清军安插的奸细,假借此名头冒功请赏。
他更与一些军法官狼狈为奸,通过报功邀赏、勾结权贵的手段让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愈加稳固。
然而,这一切在朱慈烺的严打风暴中终被揭露。
昔日无法无天的万明未能逃脱惩罚,被迅速拿下并当作反面典型,最终以军法处决。
万明身陷险境,却毅然将所有罪名揽在自己一身,终于在半个月前靠几个死忠亲信的斡旋,才得以从登州监牢中成功脱逃。
他这番“死里逃生”让人唏嘘不已,可代价亦惨痛:
他的家人早已被流放,家产也被查抄殆尽,一夜之间身无长物。
他无处可去,朱慈烺推行的“编户齐民”政策和农兵训练令他难以隐匿,且周围村民随时可能揭发他,使得他几近走投无路。
最终,为求生存,万明不得不投奔清廷。
此时,除了那些患难与共的兄弟外,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然丧命。
明军内部接连爆发动乱,甚至有军官投奔清军的消息传至清廷。
多尔衮为此提高了警觉,亲自接见万明及几位从各地潜逃出来的明军基层将领。
然而,他并未急于向外界公开此事,而是选择严格封锁消息,谨慎行事。
这种隐秘策略让多尔衮与他的谋士们有了充分的时间了解事态的真相。
随着山东、北直隶等地接连出现明廷文臣、军官和地方豪绅叛降的情况,人数渐增至数十人,局势一度风起云涌。
多尔衮与范文程得以梳理出背后的因果关系,逐渐掌握了朱慈烺在山东、北直隶的兵力部署情况。
这些地方的布防细节暴露,使得明军在两军对峙时处于信息劣势,令朱慈烺的战略部署摇摇欲坠。
张煌言、常登贵等明军将领迅速调整山海关、胶东一带的防御部署,试图弥补因敌情外泄而带来的缺口。
但在清军已经掌握大部分兵力配备和装备情况的情况下,明军仍难免处于劣势。
更为棘手的是,这些叛变的文官、军官原本就是各自集团的中坚力量,关系网遍布军中与地方。
由于潜逃的消息一经传开,许多他们曾经的下属、属地豪绅心生不满,已然被清廷暗中拉拢。
若两者暗通款曲,足以引发更大的叛乱,甚至威胁明军的整体稳定。
万明不仅成功逃脱,还在辽东驻地的掩护下秘密联系上了旧部,顺利探知了陈福在石门关附近的布防情况。
这一重要情报使多尔衮终于决定亲率大军发动夜袭,拟定攻打石门关的详细计划,计划里应外合,给明军迎头痛击,甚至希望藉此断了朱慈烺的后路。
如今,多尔衮已率部驻扎在盖州整整一个月,他原本就想试探朱慈烺在盖州周边的防御力量,这次内应提供的情报恰好成了他窥视明军部署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