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反伏击
刘斌扫了一眼已经集结完毕的百余名士兵,脸上浮现一抹冷峻的神色。
他深吸一口气,挥了挥手,带领部队顺着陈亮刚才去的方向,小心翼翼地潜行而去,尽量不发出丝毫声响。
前方的草丛中,陈亮正趴伏在地,目光死死盯着山道上清军的行进路线。
他压低声音,缓缓说道:
“恐怕敌人不止三四千人,估计得有五六千人马。从行军的队列来看,纪律严明,显然是精锐之师。”
他皱眉继续道:
“清军怎么会如此轻车熟路地摸进来?而且他们居然没带炮,这么自信,难道就凭这些人马就敢偷袭?”
刘斌冷静地分析着,眼神中透出一丝凶光:
“前方的暗堡完全没有发出警报,这绝不正常。
恐怕是咱们内部出了叛徒,搞不好城内已经有人投靠了鞑子!”
他的目光锐利,像是透过夜色在搜寻敌暗友明的线索:
“我早听说因为近期的严打,有些贪生怕死的军官投降了鞑子。
如果这些人充当内应,帮助他们顺利进入,那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刘斌平时虽为人护短,不拘小节,有时也不苛求严格的军纪,但他却是非分明,有着明确的立场与底线。
这次严打中,他不仅安然无恙,反而因清白无私的表现受到上级的赏识,听说不久后还有升迁的机会。
陈亮眉头紧锁,满脸的疑虑和担忧,他低声道:
“咱们现在怎么办?这地方满是丘陵,若直接发信号请求援军,恐怕石门关内的大军还没来得及救援,我们就得战死在这里了。”
他的眼神严肃,带着不安。
清军占据了兵力优势,一旦发现明军的踪迹,只需稍加围剿,就能将刘斌所部百人团团围住。
这样的地形下,逃跑几乎不可能,只要清军反应过来,他们便无路可退。
更糟糕的是,在这样的局面下,石门关内的大部队究竟会不会贸然出兵救援,谁也无法确定。
刘斌和陈亮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些严峻的现实,稍有不慎,他们的处境将变得异常危险。
沉默片刻后,刘斌嘴角微微勾起,显露出一丝冷静的笑意,他沉声道:
“我们就等,等清军从这里经过再动手。”
语气虽低,却透出一股难以掩饰的自信:
“清军为了不惊动河道上的哨兵,只能走这些山间小道。
他们的大队人马排得很长,队伍拉开足足有二里地。
只要我们等到他们的先头部队过去,然后从后方袭击,清军就一时间拿我们没有办法。”
刘斌的话让陈亮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虽知此计冒险,但在眼下的局势中,却是保全自身和袭扰敌军的最佳选择。
刘斌对周围的地形早已了然于心,自进驻此地以来,他利用夜袭演练熟悉山林丘陵,摸清了每一条小路和可供伏击的隐蔽之地。
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制定出行动方案,心中也已有了周密的打算。
“只要我们掌握节奏,控制出击的时间和方式,就能拖住他们主力的行进速度。”刘斌继续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冷厉:
“即便无法彻底击退,也能延缓他们的推进,为石门关内的部队争取到足够的反应时间。”
陈亮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内心的紧张稍稍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毅的决心。
他知道,今夜注定是不眠之夜。周围的士兵们也都屏息凝神,神情肃穆,等待着指挥官的下一步命令。
刘斌转头环视四周,低声对手下的几个小队长指示道:
“所有人散开,在小道两侧布置埋伏,严禁发出任何声音。
等他们尾部的行军经过时,先攻击侧翼马队,不要恋战。迅速撤回隐蔽点,等待下一个机会。”
士兵们纷纷领命,动作迅速而隐秘。
他们借着夜色的掩护,将身形隐藏在灌木丛和岩石后面,形成一个个隐秘的伏击点。
这些士兵虽然人数不多,却都是精兵强将,对命令的执行毫无怨言,皆以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准备迎接这场战斗。
随着清军队伍缓缓推进,刘斌目光如鹰隼般冷峻,默默地计算着时间。
他心中明白,一旦袭击展开,就意味着无路可退,必须一击即中。
静谧的山林间,除了偶尔一两声马嘶声,几乎一片死寂。
双方在这黑暗中进行着无声的较量,似乎谁的耐性稍显不足,便会成为对方的猎物。
终于,前方传来轻微的响动,清军的尾部逐渐接近他们埋伏的区域。
刘斌深吸一口气,右手做了个简短的手势,示意所有人进入战备状态。
那些潜伏在隐秘处的士兵迅速调整姿势,将目光牢牢锁定住敌军的后方马队,等待着指挥官的命令。
刘斌的一个副官紧张地凑上前来,问道:
“信号怎么办?要不要提前通知?”
“不急,”刘斌挥了挥手,嘴角带着自信的笑意:
“清军距离县城还有六七里地,就算再快也需要点时间。
等他们稍微过去些,再用信号弹发起进攻,给他们个措手不及的迎头痛击!”他的语气沉稳,从容不迫。
“既然他们摆出了一字长龙阵,我们集中兵力,从后头掐断这条‘长龙’,把他们切成几截!”
刘斌眼神锐利,目光扫视着周围的部下,语气中透着坚定与策谋:
“他们跑了一整夜,早就疲惫不堪,而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歇一歇。等兄弟们恢复体力,养足精力,再发起猛攻!”
他微微抬手,示意众人放松,调整状态。
刘斌从战场多次生死搏杀中总结出一条铁律:急于求成往往导致惨败,稳扎稳打才能扭转乾坤。
他深知自己的士兵需要精力充沛才能对敌军形成碾压之势,因此保持耐心、不急不躁是他长期以来在战斗中的制胜之道。
与此同时,清军的统帅巴明骑在马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回头望了望身后那绵延数里的清军队伍,又转过头眺望石门关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
关内的陈福是他的目标,是他立功的最佳机会!
只要能拿下陈福,不论生死,这战功都足以让他在朝廷中赢得一席之地。
想到这里,巴明的双拳微微握紧,心中充满了热血沸腾的冲动。
巴明的内心,实际上有着一丝焦急与野心,他还年轻,战场经验有限,资历更是浅薄,难以压服手下的老将们。
他明白,若是能在此次战斗中击败明军的高级将领陈福,将军功带回朝廷,不仅会赢得满朝上下的赞赏,更能让那些心高气傲的悍将们对他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