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迅速意识到这一点,紧随其后,围成了新的包围圈。
几名明军士兵举起弓箭,瞄准了这股逃兵队伍,开始疯狂射击。
许石林和张砺几乎是几乎同时出声:
“杀!”
两人同时下令,麾下的骑兵们也在一瞬间冲破了原本的阵线,随即迅速向前推进,向明军发起了猛烈攻击。明军的士兵本就处于紧张和混乱之中,这时又被清军的反击打得措手不及,许石林与张砺所带的骑兵队伍犹如破竹之势,直冲明军阵地。
他们已经完全没有时间组织有效的防御,明军的预备部队原本应当在明军合围时留守,但由于济拜贝勒出其不意的反击,直接打乱了整个合围的节奏。
与此同时,杨名高也在正面与林昌峰死死拖住了敌军的主力,使得明军的合围计划瞬间陷入了混乱。
眼看着清军反击的骑兵已经发起进攻,明军溃兵四散,士气开始动摇。
许石林和张砺带领的骑兵在短短几分钟内便割裂了明军的阵型,清军的两面夹击使得明军的防线几乎崩溃。
明军的队伍不堪一击,倒下了大量的士兵,死伤人数很快就突破了百人。
许石林和张砺并没有放慢步伐,继续压迫明军的溃兵。
两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若能够趁机压制住明军的退路,势必能够大大扭转局势,甚至可能一举击溃明军的反击力量。
然而,尽管明军阵地一片混乱,许石林和张砺依然小心谨慎,他们并未盲目地全力进攻,而是保持了较为谨慎的推进节奏。
两人都明白,这样的突袭虽然来得迅速且猛烈,但要想彻底改变战局,还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更精确的配合。
许石林深知,眼下绝非可以轻敌的时刻,若在此时过于急功近利,可能会反而招致不可预见的风险。
而明军方面,虽然很快有几名军官迅速反应过来,组织部队进行了反击,试图重新稳住防线,但由于清军的猛烈攻击和明军内部的混乱,反击效果非常微弱。
几波攻击下去,明军的抵抗显得愈发乏力。
清军的骑兵如同利剑般穿插其中,切割着明军的防线,明军士兵的士气崩溃,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这一刻,张砺与许石林知道,他们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
随着一阵密集的火枪声和弓箭的呼啸,明军的阵线迅速展开,战场上血腥气味愈发浓烈。
张砺和许石林一马当先,率领大军紧随其后,迅速冲入敌阵。
随着他们的进攻,明军的合围逐渐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缺口,战局瞬间倾斜。
两位将领的心情却并未因此而放松,反而愈加沉重,他们清楚,在这次突围中,最令人担忧的不是敌军的火力,而是济拜的安危。
两位将领时刻保持警觉,目光在战场上搜寻着济拜的身影。
济拜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此次行动的成败,如果他出了事,不仅这支主力部队的撤退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连带他们个人的安危也会成为后宫权臣和上层决策者的攻击口实。
无论如何,张砺和许石林都不敢轻视这次行动的成败,背后紧跟着的责任远超他们的想象。
张砺心里清楚,如果济拜真的有事,那无论这场夜袭战多么成功,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为了应对这一潜在的危机,张砺在部署中已经暗中下了手,指示心腹下属随时观察济拜的动向,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救援。
两百多名精锐部队被分派到东西两侧的大营去接应,可根据刚才塘马带回的情报,东西两面敌人已经崩溃,逃脱的都是零星的溃兵,主力早已被压制。
那两个方向,几乎已经成了死地,能够撤出的希望渺茫,张砺心中并不抱太大期望。
尽管如此,张砺依然坚持继续派遣援兵前往,他并不想放弃任何一线生机。
与此同时,他背地里已悄悄指示了亲信部下,要求他们根据局势做出应变,提前准备撤退方案。
一旦形势不容乐观,务必保持警觉,确保自己这边的兵力能够顺利撤离。
张砺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他的脑海里不断回想着刚才收到的情报,眼下最需要解决的仍是济拜的安危。
他和许石林都知道,济拜身处阵中,敌军的箭矢和火枪随时可能让他成为目标,如果济拜倒下,那么整个计划几乎就宣告失败。
随着战场上的局势急转直下,张砺终于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带领兵马找到了济拜。
看到济拜依旧安然无恙,张砺内心如释重负。
然而,正当他松一口气的同时,许石林的眼珠几乎要瞪出来。
张砺压下心头的焦虑,迅速和杨高会合,随后,几位清军主将在亲卫家丁的掩护下,开始向着城门方向突破。
眼看着明军渐渐围拢过来,张砺知道,再不撤退就真有可能被困在这片死地之中。
为了保证主力部队能够顺利突围,他和许石林几乎是带着余力,也没再顾及其他,带着剩余的兵力开始急速撤离。
战场上的情况依旧错综复杂,枪声、火炮的轰鸣和弓箭的呼啸声不绝于耳。
明军士兵已经完全投入到追击清军溃兵的战斗中,他们的士气如同猛兽般咆哮,在这片战场上纵横冲杀。
眼看着主将旗帜远去,困在明军阵中的清军士兵们失去了最后的斗志,顿时群龙无首,四散逃窜。
一些士兵眼见撤退无望,转身便开始拼命逃命,而另一些则已经被明军的箭矢和火枪击倒。
在这场近乎绝望的战斗中,许多清军士兵带着伤痛拼命逃跑,但大部分人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有的士兵失去武器,只能拖着伤腿勉力前行,但明军的追击没有给他们一丝喘息的机会。
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精兵,此时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沦为悲惨的逃兵。
他们的眼中写满了恐惧,有的甚至被身后的明军士兵活生生斩杀,而另一些则倒在了已经丧命的同袍身上,成了战场上的弃尸。
明军见清军溃败,毫不手软,奋力追击。
那些试图投降的清军士兵,也无一例外地死在了明军的乱刀之下,身后不断传明军士兵愤怒的呼喊和武器碰撞的声音。
然而,尽管清军大部分士兵已经开始四散逃命,但在张砺、许石林等人的带领下,济拜、杨高等主将最终成功突破了重围,带着剩余的兵马快速撤入城内。
刚好,随着他们的撤退,城墙上的火炮也开始开火,火炮的轰鸣声响彻云霄,极大地压制了敌军的进攻势头。
此时的清军主将们虽然已脱险,但依然清楚,他们这次的战斗,虽然保住了命,但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明军在战场上的猛烈追击和清军的败退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交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