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朱慈烺并未让众将归营休整。叙功结束后,他立即召集诸将召开军议,商讨战后的部署,战机稍纵即逝,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局势逆转。
“此战之后,清军必然元气大伤。除非有援军入城,否则城中士气势必萎靡,再次出城与我大军野战,已无可能。”
朱慈烺沉吟片刻,随即眉头微皱,语气中透出几分谨慎:
“但盖州城中仍有上万兵马,而我大军目前能战之兵不足五万。如果辽中清军趁我军攻城之际前来增援,恐怕局势会变得极为不利。”
话音刚落,帐中诸将一片沉默,气氛陡然凝重。
虽然明军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但朱慈烺的担忧不无道理,盖州城的城防坚固,而清军若退守城中,守城作战的难度将大幅增加。
更何况,辽中清军的动向尚未明确,随时可能对明军形成夹击之势。
见众人沉思,朱慈烺缓缓起身,语气愈发沉稳:
“朕已决定,明日便调遣探马加强侦查,重点监视辽中方向的敌军动向。
同时,马宝、林昌峰,你二人率部先对盖州城东南角进行试探性攻击,务必摸清清军的防御弱点。
此外,水师也需随时待命,必要时封锁海路,断绝敌军的后援。”
听到这里,马宝躬身领命,林昌峰亦连忙应声道:
“臣必竭尽所能,完成任务!”
朱慈烺点点头,又将目光投向其他几位将领:
“至于城外防线,也不能有丝毫懈怠。高杰,你率部驻守北侧防线,谨防清军突袭。玄著,你负责西面阵地,加强警戒,确保后方运输线安全。
所有人必须明白,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攻下盖州城,更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这番话掷地有声,令众将心中一震,他们看着朱慈烺,心中不禁升起敬佩之情。
朱慈烺的话音刚落,大帐之内立刻响起了一片低声的议论声。
虽然众将纷纷窃窃私语,脸上多带着思索之色,却没有一人出列明确提出自己的策略。
这样的沉默并不让朱慈烺感到意外,反而让他更加笃定自己已经掌握了场上的节奏。
他心中早已对眼下局势有了一个初步的谋划,但作为大明军队的最高统帅,他绝不能将自己的所有策略轻易抛出。
若是所有的方略都由他一人制定,众人不过附和、补充几句,那么他的权威何以体现?威严又从何而来?
思绪至此,朱慈烺的目光扫过在座的诸位将领,他稳坐于主位,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暗暗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
良久,低声的议论声渐渐消退,大帐内又恢复了短暂的安静。
一片沉默之中,张煌言再一次打破了僵局,他拱手出列,抱拳恭敬道:
“陛下,辽中之敌虽多,但他们若想南下,便需越过北面的群山。这些山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作为我军反制之关键。”
朱慈烺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看向张煌言,沉声道:
“正是如此。朕的想法与张将军不谋而合。
多尔衮想要大举进军,必定要从北山调动兵马。若我军能于山间设伏,便可断其进军之路,甚至可重创其先锋部队。”
众将听到这里,纷纷点头称是,议论声再度响起。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盖州城内,战况虽暂时平息,但满城却依然弥漫着混乱与不安的气氛。
范文程站在临时布置的指挥所内,脸上看不出半点轻松,他已确认明军确实退兵,朱慈烺未乘胜追击攻城。
然而,战败的阴影挥之不去。
范文程一刻也不敢松懈,连忙召集城内各路将领,对退入城中的三千余溃兵进行重新安置。
他深知,这支溃兵已是满清在此地最后的一点力量,一旦无法稳住他们的士气,城防将变得岌岌可危。
范文程指示手下,将还能作战的精锐士卒挑选出来,重新编列,并分配到各城墙的关键防御位置。
他小心翼翼地将士兵们调整到最佳状态,务求应对明军可能的下一轮攻势。
直到将溃兵安置完毕,范文程抬头看了一眼西斜的日头,发现天色已然昏暗。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顾不得片刻休息,便又急匆匆地召集败退回城的各位将领,商议接下来的守城策略。
“各位,”范文程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眼下我们在此地的兵力已经不如之前,更何况今日一战后,士气更是大受打击。
若不尽快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守城方案,只怕我们难以支撑下去。”
然而,他话音未落,张砺便从席间站了起来,面色不善,抱拳冷声道:
“国士,末将之前便曾多次进言,夜袭本就冒险至极,稍有差池,便会导致大局崩坏。如今果不其然!
我们损兵折将,士气低落,若是乖乖坚守城池,待明军疲惫,再伺机而动,至少还能有些回旋余地。而今却弄成这般局面,实在令人痛心!”
张砺的话语中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甚至隐隐带有斥责的意味,他自恃在接应溃兵一事上立了功,因此说话显得格外强硬。
他不敢对济拜这个满清贵胄直接发难,但却不惮于将矛头指向范文程这个汉臣,语气中有愤怒,也带着几分轻视。
范文程面色微沉,但没有立刻反驳,他知道此时此刻,自己的处境极为微妙。
他既是此次行动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又是汉臣出身,若贸然与张砺争辩,只会加剧内部矛盾,令局势更加复杂。
周围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济拜、林城德、陈有时等人虽然同属军中激进派,此刻却一言不发。
他们既是战败方,又在战斗中损兵折将,士气本就低迷,自然没有足够的底气反驳张砺。
何况,张砺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
范文程沉思片刻,终于开口打破沉默,他的声音低缓,却带着一丝压迫:
“张将军所言,不无道理。今日之败,确实有我等决策失误之处。但现下再追究责任已无意义。
当务之急,是如何稳定军心、巩固城防。若再因内部分歧而耽误时机,恐怕明军来袭之时,我们连最后的反击之力都难以维系!”
他一席话既承认了失策,又将话题引向了眼下的紧迫局势,巧妙地化解了场中的尴尬。
张砺冷哼一声,却没有再多言。
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附和,表示愿意集中精力,共同商议守城之策。
随着讨论的继续,盖州城内的灯火渐次亮起,一场关于生死存亡的部署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