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内政(1 / 2)

第367章内政

然而,在赫尔木怒气冲天之际,他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冲锋,已经进入了明军最为致命的防线。明军阵地并未因先前的损失而崩溃,相反,他们已经准备好迎接这场最后的决战。

且不说此时明军军阵两翼已经没了成建制的骑兵掩护,便是步卒战兵刚刚也已经被击溃,这样的军阵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成千上万八旗兵的冲击?而只要这些掩护的火枪兵,弓箭手被击溃,这数千溃兵只需片刻便能冲乱其后还在紧急收拢的明军士兵。

如此一来,这支明军必然在此全军覆没,赫尔木刚刚战败的奇耻大辱也能顷刻得报!只是,这些没有听到撤退军号的火枪兵,弓箭手,丝毫没有撤退的意思。

林昌峰看着已经冲到了二十步以内的骑兵,又看着重新装填完毕的三排火枪兵,冒着不时从身边射过的清军箭矢,再度奋力敲响了战鼓。

在主将丝毫不退的鼓舞下,盾牌之上立即爆发出了更加猛烈的的火焰,三排火枪兵同时发射,朝着已经冲到了眼前的清军骑兵发出了最后一击,便是其后的弓箭手,也随即再发出了一次猛烈的抛射。

如此集中火力的最后一击,如此近的距离,数千颗威力巨大铅弹给冲锋在前的清军再次造成了堪称恐怖的打击,并让清军的攻势再度减缓了下来。

且说,满洲八旗虽说作战勇猛,军法严苛,可毕竟不是神仙,面对如此打击,哪里还能和一开始一样?这要是包衣绿营南明军,恐怕早就已经溃不成军了!

战场上的风云变幻,瞬息万变,就在清军骑兵的冲锋一度取得优势时,意外的变数却悄然来临。眼见阵中的清兵被不断冲击而倒地,倒下的战马和清军士兵横七竖八地堆积成堆,而陈福依旧在为最终的包抄做着准备。

这一时刻,林昌峰忍无可忍,他已不再顾及可能的后果,双眼微眯,盔甲上两支箭矢的痕迹几乎没能让他产生丝毫动摇。只见他猛地扔下手中的鼓锤,双手迅速插入腰间,一把短斧在手,他随即一声怒吼,朝着前方冲了过去。

“杀!”他那浑厚的声音震耳欲聋,犹如一道雷霆。

而见主将如此英勇,数千火枪兵、弓箭手也纷纷扔下手中的武器,拔出了短斧、狼牙棒、厚背刀和铁锤,紧随其后,跟着林昌峰奋力向前冲杀。原本在后方的两支伏兵也不甘示弱,纷纷举起长枪,加入了这场混战之中。

对于赫尔木来说,这本该是一场轻松的胜利。他原本深信,面对即将溃败的明军,火枪兵的最后一轮火力足以将明军彻底摧毁,自己只需冲杀过去,就能夺得这场战斗的最后胜利。然而,事与愿违。当他执旗亲自冲向敌阵时,一颗铅弹却悄然飞来,击中了他的胯下战马的右腿。

战马失控,赫尔木瞬间被甩了下来,摔倒在泥泞的地面上。还没等他完全恢复平衡,林昌峰便如猛虎般跳出军阵,挥动斧头,几乎是在一瞬之间,“嘭”的一声,斧头直劈赫尔木的脑袋,生死未卜之前,赫尔木甚至连攻击者是谁都未曾意识到。

随着赫尔木倒下,清军的士气也随之崩塌。明军的最后一轮火器攻击击中了清军的主将,赫尔木的死标志着清军的精神支柱瓦解,而八旗兵原本就已因为反复遭遇重击,处于停顿状态。

此时的清军,面对这些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直冲过来的明军,完全乱了阵脚。那些依靠骑兵优势勉力维持阵形的清军,如今面对明军的反击,顿时乱作一团,根本无法再有效反击。

如果不是骑兵数量的优势,他们恐怕早已被彻底击溃。此时的林昌峰,凭借着个人的勇猛和率先冲锋的行动,迅速带动了全军的士气。

他的突袭行动为明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陈福终于抓住机会,成功完成了两侧的包抄。经过精心布置,明军的三面夹击终于真正生效,清军被完全围困,战斗的节奏瞬间发生了逆转。

与此同时,从另一方向赶来的常青山部队,也趁着清军主力与明军激烈交战的空隙,成功突袭了多尔衮的大营。

多尔衮原本正带领大军与朱慈烺大军在正面激烈厮杀,双方一度胶着,明军的三面夹击让清军骑兵的优势被大大削弱。

此时,明军依靠两翼骑步协同作战,渐渐平衡了骑兵与步兵之间的力量对比,而清军主将赫尔木的阵亡更是令士气大跌,骑兵的优势难以再发挥作用。

然而,当常青山的部队打入大营,焚烧清军的帐篷并放火烧连营时,局势瞬间变得更加危险。

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整个清军大营仿佛陷入了地狱,明军的火力以及突袭的震撼效果,给了多尔衮极大的压力。

看到大营被焚烧,常青山部的气势如同千军万马压过来一样,令多尔衮顿时意识到大势已去。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可能中了明军的埋伏,但他并未想到,局势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急转直下。大营被火焚,远处烟尘滚滚,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是多尔衮,也无法继续坚定进攻下去。

毕竟,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他深知,继续留下来只会是自取灭亡。于是,他果断下令撤退,带领部队迅速后撤,朝着辽中的方向撤去。

当战场上的局势发生急剧变化时,清军的溃败几乎是瞬间的事情。就在朱慈烺带领明军稳步前进,接连击败清军的那一刻,整个清军阵营的抵抗力几乎在一瞬间瓦解。

刚才还在鏖战的清军士兵,似乎突然失去了斗志,兵刃纷乱、马匹奔腾,完全没有了丝毫组织和纪律。

战场上,那些清军骑兵和步兵如同丢盔弃甲的败军,不顾一切地四散而逃,原本气吞万里、气吞山河的清军,转眼间成了溃不成军的草芥,溃败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这场战斗的转折,似乎是发生在一瞬间,和朱慈烺的前期判断一致,清军的军心不稳,战斗力在面临强大压力时迅速瓦解。

就在清军的军阵被撕裂之际,明军的士气瞬间达到了顶点,战场上鼓声阵阵,士兵们高声欢呼,士气如虹,正是鼓足勇气,力挽狂澜之时。

最新小说: 洛阳锦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