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头闪过一丝急迫,这不仅仅是关于封赏的问题,而是关乎整个大顺军未来走向的深刻变化。李过站了起来,语气中透出几分焦虑:“那封奏折到底怎么说?是不是有什么新变动?”高桂英微微一笑,轻轻摆了摆手:“放心,李过,大军的指挥权朱慈烺还是给你保留了。至于兵额多少,这个暂时还不清楚,但我估计,应该不低于两万。”
李过听后,虽然略感宽慰,但依然隐约察觉到局势中的某些不安定因素。
她顿了顿,又看向有些失落的高一功,语气轻松地道:“倒是要恭喜一功了,据说朱慈烺要把户部尚书的位置给你。”
高桂英一边说着,一边微笑着打趣,显然是在安抚高一功心中的失落与疑虑,高一功微微抬起的眉毛和眼中一闪而过喜色。
李过侧头看向高一功,见他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心中顿时有了几分明了,高桂英如此说话,显然是在暗示一种新的权力安排。
“夫人。”李过低声道,目光落在高桂英的脸上,语气变得沉稳起来:“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份奏折中的变化?
朱慈烺的意图是什么?他究竟想通过这种方式做什么?”
他心知肚明,面对当前局势,单靠一纸封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高桂英抬头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一种难以捉摸的光芒:
“我并不完全明白朱慈烺的用意,但他不可能仅仅因为封赏和权力安排就轻易放手。如果真如我所料,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削弱我们大顺军的凝聚力,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松散,从而更好地掌控局势。我们必须小心应对,团结所有有能力的将领,确保大顺军的核心力量不受损。”
听到这里,李过心中一紧,高桂英所说的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论。眼下的局势,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在朱慈烺的压迫下,大顺军余部的将领们若不能团结一心,必定会陷入内耗。
高一功听完高桂英的话后,心中不由得一震,猛然意识到局势可能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便赶紧拱手抱拳,语气中带着一丝慌乱与疑虑:“夫人,这个臣不知!”
高桂英见状,突然笑了笑,声音轻松带着几分玩笑道:“哈哈哈,一功,这怎么了?听说你在大军中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朱慈烺看起来也是爱才惜才之人,怎么会不知呢?况且,按照辈分,你可是他叔叔辈的人,既然他让你去做这个内政大臣,你就去吧,没什么好犹豫的。”
高一功低下头,面色微沉道:“夫人……我其实是想留在军中,继续为老兄弟们出力。”
高桂英的眼中闪过一丝深邃,她轻轻点了点头:“一功放心去吧,朝中正需要你这样的人。记住,朱慈烺任命你为尚书,不是因为你是高一功,而是因为你代表的是大顺的高一功。你不仅仅是为他效力,更是为了老兄弟们未来的安稳,明白吗?”
这番话让高一功心中一震,他知道,高桂英所说的不只是话语中的道理,更是一种警示——他的身份不仅是个人的,而是代表着一个更大的力量。
他缓缓抬起头,看向高桂英的眼睛,语气坚定:“夫人,我明白了。我一定不负重托,为老兄弟尽心尽力。”
高桂英微微一笑,回头看向高一功:“朱慈烺的确是一个有大志之人,但他也非常清楚,身为皇帝,必须时刻控制住自己手下的将领和军队。如今他已经打算削弱那些地方势力,强化中央集权。也就是说,这个安排看似是对你们的信任,但实际背后,却可能是一个更加深远的战略意图。”
高一功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夫人,您觉得他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我们这些将领的势力吗?”
高桂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眼神复杂地望着远方,低声道:“朱慈烺已经做出了选择,他不会让任何一个人、任何一股势力威胁到他的统治。”
李过此时站在一旁,沉默听着他们之间的对话,他深知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眼中的疑虑也渐渐浮现出来。片刻之后,他低声道:
“朱慈烺这样提拔我们大顺的将军,是不是意味着他有意利用我们来对付郑家?毕竟,郑家如今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若没有外力的牵制,恐怕他也不会甘心服从。”
高桂英听了,不禁微微一笑:“你想的没错,李过。朱慈烺心中确实有这个打算,他想借助我们大顺的力量来牵制郑森。毕竟,郑家在福建的影响力太大了,如果不加以控制,恐怕难以维持朝廷的统一性。”
李过眉头一挑:“那他为何又不怕我们掌握了兵权后,可能不听命令?”
高桂英淡然一笑:“朱慈烺的雄心壮志啊,说白了,他将你们置于一个棋盘中,用权力和利益来控制你们。”
李过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但依然心生疑虑:“他这样做,能保证我们这些兵权之人不会反叛吗?”
高桂英转身看向两位大将,眼中透出一股复杂的情感:“朱慈烺并不全然信任我们,他更信任自己手中的政权。他知道,朝中所有的将领和重臣,都是有自己的利益和野心的,唯有控制住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权力。”
李过深深吸了一口气,忽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我们现在究竟该如何行动?朱慈烺如此安排,我们难道只能接受吗?”
高桂英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片刻后,才缓缓开口:“今天召集你们来,并非只是为了这些话,我有其他事情要与你们商量。朱慈烺的野心,虽然可怕,但他也有自己的困境。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这一点,然后做出最明智的决定。无论未来如何,保持清醒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