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在梁元和的鼓舞下,匈奴兵士气大涨,在被虏汉卒的遮挡下,各个趋步登山,无不希望率先破了汉军
很快,匈奴兵已是出现在汉卒的射程之内,汉卒欲射箭时,猛地便听见前头传来汉人惶恐的声音。
“别放箭,我乃雁门郡兵李贵!”
“兄弟饶我一命,我家中尚有父母需照料。”
被虏汉卒纷纷开口,各种求饶声响彻于岭上,恳求同僚莫要放箭射杀他们。
见此场景,栅后不少汉卒露出迟疑之色,动了恻隐之心。
“啪!”
郭缊用鞭子狠狠抽打犯浑的汉卒,骂道:“敌寇临近,何不放箭!”
被鞭挞的汉卒委屈说道:“前头不是匈奴人,而是之前袍泽。”
郭缊愤怒说道:“今开口求饶,欲为匈奴人带破阵,可有将你视为袍泽。”
说罢,郭缊夺过汉卒手上的弓箭,朝着逼近木栅的匈奴兵射去,喊道:“今有引弓不射者,以军法从事。”
“诺!”
有了郭缊带头射箭,善射的汉卒不再迟疑,纷纷瞄准登山的匈奴兵方阵。
什翼率先射出号箭,将一名持盾护头的被虏汉卒射死,向众人示警已是可以射箭。
“嗖!”
顷刻间,持有弓弩的汉卒经过瞄准,将箭矢倾泻而出,射向迎头冲锋的胡兵。
“啊!”
持盾的被虏汉卒因大腿中箭,瞬间倒在坡上哀嚎,而他身后的匈奴兵不顾其死活,继续涌上前头。
不待他哀嚎几声,却见之前越他而进的匈奴兵头部中箭,惨叫了一声,便径直倒地翻滚下岭。
“走!”
匈奴兵拿箭顶着他,逼被虏汉卒上前。
见前有箭矢,后有匈奴兵驱赶,被虏汉卒为了性命,咬了下牙,将盾挡在前头,拖着伤腿而进,希望能存活下来。
“嗖!”
蹒跚走了几步,被虏汉卒一个没注意,摔倒在浅坑里。趁着他摔倒,几支箭矢迎头而来,箭矢射中他的腹部,被虏汉卒吃痛了声,捂着腹部倒了下去,急吸了几口气,便当场死亡。
而在他死后,持弓的匈奴兵因失去了掩护,因躲避不及时,被两支冷箭射死。
为了防备匈奴人用盾阵靠近,张虞在木栅前将树木推平,并挖了不少浅坑,用高低错落的形式,打断盾阵的连续性。
箭矢嗖嗖作响,在人肉盾牌的掩护下,匈奴兵艰难的在浅坑行进了不少距离,但很快便遇见新的问题。
因张虞在黄芦岭上构筑的工事为‘凹’形,两翼匈奴兵进入了汉卒箭矢的打击范围之内,且配合险峻的地势,将匈奴兵卡在距离木栅前五十余步,适合步射瞄准的距离。
不仅于此,为了保持箭矢打击的连续性,张虞将弓手分成两列,弩手分成三列,分番迭射,箭矢连发不绝,如雨滴纷下般,压着匈奴兵难以前进。
而匈奴兵若想还击,但还击必须冒头射箭,但汉军有木栅保护,且还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匈奴兵若想回射,其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一时间,匈奴兵被卡在半道,仅能凭借着周围的掩体,与汉卒进行对射。
见匈奴兵难以进退,张虞亲入军阵,与汉军射手并肩作战,瞄准冒头还击的匈奴兵。
“着!”
箭矢离弓,张虞如有所感,大喝了一声。
声音未落,箭如流星,正中弓手的眼眶,将其眼珠子射爆,鲜血飞溅而出。弓手猛地倒地,哀嚎了几声,活活被疼死。
“督帅神箭!”
见状,军士士气大振,为张虞的箭术而喝彩。
两军攻防,一方居高临下,一方仰首回击。因汉军精选善射者回击,在对射上匈奴兵死伤惨重。
战至中午时分,匈奴兵承受不住伤亡,直接从山岭上退了下来。
下午,新的一批匈奴兵登山,根据之前的暴露出来的问题,打算用土填平坑洞。
针对匈奴兵的对策,汉军将滚木巨石扔了下去,破解了匈奴兵的登山攻势,并趁机用箭矢收割匈奴兵性命。而匈奴兵在折腾一番无果,只得扔下尸体,灰溜溜地撤下山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