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约为兄弟,各有所得
在徐庶的游说下,张燕已被常山太守所诱,答应与张虞会面。
五月十日,经徐庶居中奔走,张燕选择于潇水河畔的马首邑,与张虞会面。
马首邑,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张虞率三百骑至潇水畔河川,与张燕所率三百骑相隔数里相望。
因河谷地形平坦,一览无余,加之有许褚亲自探查,张虞倒不畏张燕设伏,率先策马而出。
很快,张燕如张虞般身着便服,不携兵器、弓矢,单骑前往。
将爱马放出去吃草,张虞对着远远而来的张燕,拱手说道:“度辽将军虞,见过平难中郎将。”
张燕牵着战马,回礼道:“燕见过张度辽。张度辽威震河朔之名,燕居山中亦有所耳闻。今日得见张度辽,方知年少有为之意。”
“过奖了!”
张虞笑道:“将军能以一介贫寒之身,混迹河北,雄踞太行,统百万之众,虞敬佩至极!”
见张虞如此言语,张燕反问道:“度辽不弃我出身微寒,劫掠州郡,呼啸山林否?”
“为何嫌弃?”
张虞拉近与张燕的脚步,神情凛然说道:“虞少年牧羊放马,仅比将军略胜一筹,安敢嫌弃将军。况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将军虎踞太行,活民百万,足以堪称大丈夫。”
“且呼啸山林非将军本意,实因民生艰难,黎民流离,将军走投无路,方聚众于山谷,缘边耕作,艰难求生,令民众不受官府所害。”
或许是前世出身平民之故,张虞天然对农民起义军有好感。尤其是张燕这种起义军领袖,虽有割据一方之野望,但至少给麾下数十万百姓活路。且张燕所率的北部黑山军,在纪律上比南部黑山军好很多。
见张虞如此言语,张燕好感度大增,笑道:“度辽之语深得我心,去岁君伐王当,诸僚欲击上党。时见君侯招揽流民,授田耕作,后不幸遭逢蝗灾,百姓无所食。燕生不忍之心,遂拒诸将建言。”
“多谢将军活上党百姓一命!”张虞拱手说道。
张燕的话,张虞听一半信一半。上艾离上党盆地太远了,若前来劫掠,怕不是得不偿失。至于遭逢蝗灾,不劫掠上党,怕不是没油水可捞。
当然了,不管真相如何,张燕这么说,张虞必须信,而且还要施以感谢。
“客气了!”
经一番寒暄,二张之间气氛算是拉近许多。
张燕耐不住性子,率先问道:“度辽欲表我为常山太守,不知真假如何?徐元直所言三家分冀之事,真假如何?”
张虞整理了思绪,说道:“元直所言皆为属实,袁绍心怀大志,欲据冀州,而韩馥性情怯弱,为袁氏故吏。袁绍邀我军击冀州,意在逼韩馥让冀州于他。形势不难料之,公孙赞、袁本初二人日后必分食冀州。”
张燕将信将疑,问道:“若依君言,三家分冀,试问将军欲取何地?”
“实不相瞒,我军深受董卓所制,今无力发兵据冀州。”张虞笑道:“故我击冀州,实意换取河内郡。而所取冀州城邑,我愿转授予将军。”
“转授与我?”
张燕握持马鞭,在河岸畔踱步思考,忽然笑指上党方向,说道:“度辽居上党,却效冯亭献地之策。若一切如君所言,我必与袁绍、公孙瓒结怨,彼时我将受累于常山,将无力侵害并州,而君则能图我矣!”
见张燕想到这一层,张虞心中不由暗叹张燕识局势。能在乱世中保全自身之人,其眼光独到,果非凡人。
“哈哈!”
张虞驻步临水而笑,说道:“张君所言何其愚也?”
“何出此言?”张燕神情微沉,问道。
张虞负手踱步,说道:“公孙瓒若与袁绍并据冀州,虞试问将军,二人能和睦并存否?”
“和睦并存?”
张燕蹙眉深思,说道:“公孙瓒手上虽有雄兵,但却受制于刘虞,故公孙瓒渴求冀州为基。一山不容二虎,若袁绍欲全据冀州,其与公孙瓒势必一战。”
“然也!”
张虞负手而笑,说道:“鼎三足才能立,二足分立,一方必倾之。将军既知一山不容二虎之意,为何不知三足鼎立之语?”
“将军手握太行之众,兵马不弱孙、袁。孙盛则助袁,袁盛则助孙,盖三足鼎立之理!”
“冯亭之策,虞不屑为也!”
张燕微微点头,说道:“倒是燕错怪度辽!”
顿了顿,张燕话锋一转,问道:“度辽既为我思量,不知所图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