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虎头蛇尾
五月二十四日,裴城
清晨已过,朝阳东升,光芒万丈。
寨门,张虞负手踱步,时而眺望,时而驻足,似乎在等待什么人。
见久久不见来人,张虞问道:“可有公明消息?”
什翼摇了摇头,说道:“自昨日来信,便无徐都尉消息,仆已命人散出探寻,或许稍后便有徐都尉音讯。”
“好事莫嫌晚!”
辛毗安抚道:“昨日徐都尉来信,言已劝降杨奉、韩暹二将。若不出意外,许都尉与二将兵马将至大营。”
“仅是关中危急!”
张虞说道:“胡轸、杨正二人反叛,致使徐荣兵败身亡,而今关西诸将兵逼长安,长安人心复杂,今若遭叛军包围,天子与司徒恐是有危!”
张虞没想到事态发展会这么快,王允在四月二十三日诛杀董卓,他收到诛董的消息,并匆匆赶回晋阳已是五月上旬,今中下旬出兵征讨牛辅,本以为能赶上关中之变。
不料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行动出乎意料的果断,在五月中旬便起兵,而且一路上几乎没遭遇阻挡。
王允所派出的大将徐荣本意阻击关西叛军,然不料胡轸、杨正二人反叛,内外联合大败徐荣,甚至徐荣都因此兵败身亡。
见张虞关心长安局势,郭图捋须默默无语,自那日与郦嵩交谈之后,他愈发觉得相比‘活王允’,‘死王允’对张虞更有利。毕竟若是王允存在,很有可能造成张虞内部集团的分裂。
在张虞等待之际,候骑快马而来,欣喜说道:“君侯,许都尉与二位将军已在二十里外。”
闻言,张虞面露欢喜之色,谓左右众人,说道:“公明只身入敌营,为孤劝降二将,胆略之超群,纵观古今亦是少见。”
“随孤出迎公明,以观其之风采!”
“诺!”
为迎接徐晃,张虞命营门打开,甲士充当仪仗队,持槊立于两侧,鼓手敲响金鼓,旌旗飘扬。
张虞统兵至今,几乎没有出营迎接将领的习惯,而今出迎徐晃,除了张虞本身器重徐晃之外,更是因为徐晃所立军功值得张虞出迎。孤身一人入敌营,为他说服两名将校投靠,此功寡有人能比。
当然了,考虑到安抚杨奉、韩暹二人,张虞亦是有必要出迎,以免二人心生疑虑。
张虞领着众人步行一里地时,便见徐晃扬鞭策马而来,左右另有二骑。
徐晃见张虞亲迎,心情多有激动,不待马停,便翻身下马,快步至张虞身前,拱手而拜,说道:“晃不辱使命,今为君侯劝得杨、韩二位将军归降。”
“末将杨奉、韩暹拜见君侯!”
张虞先行扶起徐晃,继而握着徐晃的手,再扶起杨、韩二人,笑道:“公明自归顺以来,屡屡向孤举荐二位,言二君骁勇善战,故我心慕已久。今得二位归顺,征灭牛辅,易如反掌。”
杨奉、韩暹二人名声虽说不显,但骁勇善战的能力毋庸置疑。毕竟能和郭、李交手数次,且还追随吕布大破过袁术。用徐晃的言语评价,杨、韩二人勇而寡谋。故而虽难为大将,但冲锋陷阵不成问题。
“多谢君侯垂爱!”
杨奉惭愧说道:“若知君侯这般器重我二人,奉当率部自降,不劳徐将军奔波。”
“哈哈!”
张虞笑了几声,神情和蔼,问道:“不知二位在牛辅帐下,官拜何职?今领多少兵马前来?”
杨奉说道:“奉兵马稍众,约近两千人马;而子光(韩暹)兵马略少,仅千人步骑。昔受董卓册封,皆官拜校尉。”
“善!”
见二人神情忐忑,张虞沉吟片刻,说道:“二位可先归由公明统率,今先屈任校尉。待平河东,孤一并累功封赏。”
“多谢君侯!”
说着,张虞看向徐晃,说道:“公明胆气过人,孤甚壮之。今孤表君为行建威中郎将,都督杨、韩二将兵马,不知能否胜任?”
闻言,徐晃内心大喜,拱手说道:“晃拜谢君侯,当为君侯殚精竭虑,殊死以报恩。”
张虞挽着徐晃手臂,谓随行众人,说道:“孤帐下中郎将不多,唯文远、张君、伯松等寥寥数人。今公明为孤降服良将两名,降兵三千余众,故孤特拜为行中郎将,望诸位日后勉之。”
“诺!”
见张虞拿自己为样板,徐晃心里美滋滋,愈发觉得自己没有效忠错人。而杨奉、韩暹则是羡慕徐晃,今他二人尚为校尉,往昔与他们平级的徐晃今已官拜中郎将,果然跟对人才是关键。
为了能得到张虞的器重,杨奉寻机说道:“君侯,奉自牛辅帐下而来,今略知牛辅军中情形,不知能否禀告?”
“左右皆为孤之亲信,君但说无妨!”张虞说道。
杨奉拱手说道:“自董卓被杀以来,牛辅出入惶恐,不能自安,常疑部众欲反。故牛辅以相师为手足,每见一人,必让相师相之,问反气有无,因而众部将人心涣散。”
“奉在牛辅军中尚有友人数位,今可遣书信招降,令众人引兵前来投效,以乱牛辅军心。”
见杨奉抢先提供情报,韩暹心中懊悔不已,恨自己竟慢了一拍,由是赶忙说道:“君侯,暹亦有数名友人在牛辅帐下,今愿书信降邀,以为君侯效力。”
张虞大笑几声,说道:“牛辅之所以能御下,皆赖董卓权势。今董卓已亡,牛辅不得人心,我得二位相助,必能破之。劳二位书信于牛辅部将,以来离散敌军。”
“明日大军向南开拔,务必速破牛辅!”
“诺!”
且不言张虞得到杨奉、韩暹二人投效,进一步针对牛辅用兵。而牛辅得知杨、韩二人投效张虞,既惶恐又震怒。
“我待杨奉、韩暹二人不薄,今二人怎敢弃我而走!”
牛辅将案几掀翻,负手背腰,在帐中气冲冲踱步。
“将军息怒,二贼危难来降,今危难出走,不难预料!”董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