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视天下为棋,玄德入吾彀也!
十月,乐安国。
郡府内,孙资被刘备礼迎入府,并邀与之共坐。
“不知右将军遣孙先生出使平原是为何故?”刘备让左右奉上蜜水,问道。
“回府君,董卓作乱朝廷,于五月被王公诛杀,然余孽复起,拥兵十余万,陷长安,杀王公,挟持天子。君侯怒而兴兵,诛牛辅,然因敌众悬殊之故,遂欲邀关东义士起兵,共诛郭、李,迎天子车驾于雒阳。”
孙资从怀里取出书信,说道:“今檄文至此,请刘府君一阅。”
刘备双手接过书信,神情收敛,说道:“右将军竟记得平原刘玄德!”
“刘府君为汉室宗亲,仁德爱民,武勇出杰,与右将军关系莫逆,怎会不记得府君!”孙资神色尊敬,说道。
刘备浏览书信,问道:“足下从幽州而来,为何不出使公孙伯珪?”
孙资放下装有蜜水的漆杯,说道:“公孙伯珪屡败于袁绍,今袁绍虎视眈眈渤海,其贪恋疆土,恐无意出兵。而刘府君不然,君有匡扶天下之志,岂会坐视天子于危难之中。”
袁绍解决完黑山贼之后,在八月中旬之时,为了争夺青州,与公孙瓒在平原大战一场。公孙瓒兵败而走,退守渤海郡。而刘备与田楷率败军撤至安乐国内。
青州共有六郡国,东莱郡被公孙度所据,孔融为北海太守,余者平原、济南、乐安、齐四郡国本为公孙瓒占据。然经平原之败,公孙瓒丧失了平原、济南二郡国,今仅有安乐、齐二郡国。
而公孙瓒在兵败之后,为了抵御袁绍的进攻,几乎是变本加厉的征兵,以及向幽州索要军粮,故才有孙资口中公孙瓒屡败袁绍这一说。
刘备读完书信,问道:“不知刘幽州是否愿出兵?”
“刘幽州已答应出兵粮与君侯!”孙资说道:“今刘府君若能响应檄文讨贼,君侯将会表君为陈留太守,扬武将军,以便日后护卫天子。”
刘备神情不悦,反问道:“君侯莫以为备乃贪图官爵之人?”
“岂敢!”
孙资拱手说道:“君侯立盟,尊袁术为大将军,今府君表官爵,是为彰显讨贼诚意!”
刘备面露惊讶,问道:“右将军立盟,遥尊袁术为首,不知是何道理?”
“贼寇多达十余万,君侯为能一举而平贼人,故欲谦盟主之位于袁术,以求袁术出兵相助。”孙资说道。
闻言,刘备大为感慨,说道:“右将军匡扶汉室之心,备终知矣!”
不管张虞此行出兵是否有其他意图,但光从不贪图名利这点上,便值得刘备为之钦佩。毕竟之前的关东诸侯讨董,无不是名托讨贼,实则各取所得。
今下如能将天子从郭、李手中救出,移驾至雒阳,至少能强化汉室的威望,让关东诸侯不敢肆无忌惮兼并郡国。
“那不知刘府君之意?”孙资试探问道。
刘备收敛神情,说道:“为国讨贼之事,备岂敢犹豫。不知何时出兵,又将何时用兵?”
“回府君,君侯于明年正月会盟,二、三月出兵关中。君今起兵恐需前往河内,再至河东郡屯兵。”孙资说道。
“善!”
刘备微微点头,说道:“备今兵马仅千人,容备拜会公孙伯珪,请他拨些兵马于我。”
“若是求不得兵马呢?”孙资问道。
“无论求得兵马,还是求不得兵马,备都当前往河东,随右将军讨贼!”刘备正色说道。
“资恭候府君佳音!”孙资由衷敬佩道。
张虞之前让他来找刘备,孙资不以为然,或是说他认为刘备不会出兵。毕竟刘备兵马仅千人,放在几万人的大战里根本不起眼。
甚至他以为说出贼寇十几万人会吓退刘备,然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刘备竟敢应盟。今孙资不得不佩服刘备的胆气,同样佩服张虞的识人之明。
待孙资离开府堂时,关羽皱眉发问道:“兄长,今果真前往并州讨贼?”
“为何不往?”
刘备盘腿而坐,收起书信,感慨说道:“今汉室衰微,天下崩裂,我为刘氏子孙,岂能不助张济安一臂之力。”
“莫非云长畏兵众乎?”
关羽神情肃然,说道:“兄长何出此言?纵前途为火海,弟亦敢赴之,今何况李傕、郭汜之辈。”
顿了顿,关羽说道:“汉室衰微,天子失权,群雄并起。仅弟恐张虞复为董卓!”
“昔周室东迁,得以绵延数百载。今汉室难以中兴,如能效东周之事,亦未尝不可。”刘备从榻上而起,按剑踱步至堂口,叹气说道:“至于张虞是否复为董卓,且先救出天子再说!”
刘备虽无超群的战略视角,但却也知今下情况之复杂。汉灵帝去世,天下因董卓之故,忽然陷入分裂当中,今数年过去,天下愈发混乱,而天子被叛军操于手中。
在他看来若想让汉室中兴,除了再出现一位光武外,别无其他方法。若出现不了光武,或许唯有效仿东周那般,在雒阳勉强维系所谓的汉家天下。
而他出身微寒,若想出人头地,寻常时候多有困难。今如能解救天子的话,或许能更上一层楼。毕竟今跟随公孙瓒的话,屡屡被袁绍所败,他实在看不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