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沉吟少许,说道:“我今得从事齐周消息,言他与鲜于辅等人已至燕北,与阎柔于平城相见。阎柔与众人奔走召集燕北汉、胡义士,聚拢幽州各地兵马,预计能得人两万余众。我今欲先行北上雁门,看能否于大军开拔前,夺取代、上谷燕北二郡,以确保道路畅通。”“可行!”
张虞说道:“仅恐北疆今时天气严寒,幽州率兵北上多有不便!”
闻言,刘和神情严肃,说道:“公孙瓒与我有深仇,今区区风寒无所畏惧,我早日至代地,便能联络更多义士。”
见刘和报仇心切,张虞说道:“既然如此,幽州可率三千精骑先行,看能否于燕北立足,以便粮草转运至代地。待开春之后,雨雪融化,我将率大军北上与幽州汇合。”
“好!”
刘和先应了声,之后沉吟少许,说道:“我屯兵河东已有月余,军中粮草已是紧缺,故若率兵北上,沿途恐需君侯提供粮草。”
“提供粮草不难!”
张虞不假思索,说道:“我下令于辛太原与杨雁门,让二郡调拨军粮于幽州。”
“多谢君侯!”
刘和面露感激,说道:“此番出讨幽州,皆赖君侯之力。我如能报得大仇,将会回报君侯。”
“不必言谢!”
张虞感叹说道:“昔我上党受蝗灾所害,刘公拨三十万石粮与我,于我有再造之恩。今刘公被公孙瓒所害,我岂能不为刘公复仇!”
张虞出兵幽州的目的不少,除了为了方便日后进攻河北外,张虞真有意为刘虞报仇。在张虞的发家路上,刘虞真就提供不少帮助,拨粮三十万石赈济上党,几乎是挽救了张虞的基业。
有了三十万石粮,张虞方能先破了太原,后续调太原之粮赈济上党,吸收河北流民入晋,让他腾空而起。之后出兵讨关中,刘虞心甘情愿出粮,为张虞省去大批军粮。
故厚恩之下,张虞若不为刘虞报仇,他怕不是会饱受非议。
刘和起身告辞之后,陪坐的吕范担忧说道:“朝廷以刘和为幽州牧,君侯出兵征讨公孙瓒,若是击败公孙瓒,恐会让刘和得利!”
张虞笑了笑,说道:“子衡所言,我岂会不知。今征讨幽州,便是助刘和继任州牧。”
“那君侯为何行劳而无功之事?”吕范疑惑问道。
郭图捋须而笑,说道:“吕司马莫非以为无刘和出任幽州牧,便能打下幽州不成?”
“我军今如克幽州,袁绍忧虑北疆之患,断然不愿见我军占据幽州,故会果断出兵,袭击我并州。或是出兵幽州,将我军驱逐出幽州。”郭图说道:“今若是刘和治幽州,袁绍顾虑朝廷诏令,暂能忍受一时,故除非公孙瓒有败亡之危,袁绍不会轻易出兵。”
吕范若有所思,说道:“依公则之意而观,袁绍既无意见君侯坐拥幽州,也不愿见公孙瓒盘踞幽州,而是欲让幽州难为其边患。”
郭图与张虞对视了眼,笑道:“今不敢笃定袁绍所思,但却能断言以袁绍性格断不会行无利可图之事。”
顿了顿,郭图补充说道:“袁绍或欲作壁上观,如公孙瓒若胜则西取并州,而公孙瓒兵败恐会出兵助之。”
“袁绍作壁上观,欲让幽州难为其患,故乐意见公孙瓒兵败。然为避免我军取幽州,故或会于公孙瓒危急时出兵,以解公孙瓒之危,消北疆之患。”
吕范稍微渐渐明白形势,说道:“而君侯知我军难下幽州,故欲以刘和为幽州牧,用他与公孙瓒争斗,避免今后我军东征袁绍,公孙瓒会出兵相助!”
“大体如此!”
张虞负手踱步,说道:“幽州距我并州遥远,而与冀州毗邻,故欲治幽州不易。我今出兵欲能据燕北二郡,扶持刘和立足幽州,我便是足矣!”
“日后如若征讨河北,大军出上党,令刘和率兵南下,或是遣骑卒劫掠冀州。彼时我军背靠秦、晋,而袁绍腹地辽阔,其将无能为也!”
幽州位于冀州的北部,如果张虞能将手伸入河北,他日后与袁绍作战时,他便能派兵从南下袭扰袁绍。而他的大军因背靠并州,将会让袁绍无法袭扰。故二者作战,张虞将能更从容与袁绍交战。
幽州领土的话,张虞不可能不占领,要不然张虞怎会表奏阎柔出任代郡太守。故张虞实际的目的是控制燕山以北的代、上谷二郡,将燕山之险掌握在手中,而燕南地区让刘和管理。
一旦燕山之险被张虞所有,那么燕南的幽州诸郡将无险可阻,辽阔的平原将会在张虞马蹄的进攻范围内,而这算是张虞变相控制幽州的一种方式。
吕范点了点头,赞叹道:“君侯智谋深远,非范所能料!”
张虞驻步于堂,望着窗台外的雪沫,沉声说道:“我今据有三晋与关中,中原能为我强敌者,除袁绍之外,别无二者。故与之交锋,岂能仓促而行,需早作图谋。”
随着大量郡国被诸侯兼并,乱世逐鹿的局面已经过了前期,最关键的中期即将到来,而中期的发挥将决定谁有资格统一中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