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披红挂彩,神助攻
两天后。
方唯跟着郑先发一起乘坐拖拉机来到了公社,然后搭乘班车直奔县城。
此时的班车那叫一个破烂,车身、车架和车窗就没一个地方不响,一路颠簸下来,浑身都快颠散架了。
车不好,路况更糟,这就是现如今的真实写照。
郑先发在班车上不停的和人打招呼,方唯和这些人不熟悉,也就没有说话。
来到县城,大家下了车,两人步行去了县剧院。
今天的表彰大会就在剧院召开,里面乌泱泱的全是人。
“郑先发,郑队长,这边。”
两人有点蒙圈,正好公社的刘干事看到了他们,挥手把他俩叫了过去。
座位是按照公社安排的,两人坐下之后,过了十几分钟就有人宣布开会。
随后县领导开始做总结报告,总结夏收夏种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他对瑶岭公社提出了表扬,着重说了一下二队培育出优良稻种的先进事迹。
讲话的时间很长,方唯神游天外,听进去了一些,但大部分没听进去。
稍后到了颁奖的环节,他和郑先发分别登台领奖。
一张奖状、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个人奖品就这些,集体奖品就只有一张奖状。
郑先发并不嫌弃,拿着奖状一直在傻笑。
他还是很看重集体荣誉的,薄薄的一张纸,却代表了队里全体社员无数的汗水和辛劳。
“方唯,你先不要走,中午吃过饭领导要见你。”
方唯和郑先发从剧院出来,公社的刘干事追上他俩,让方唯吃过饭不要走,就在食堂里等着。
此时临近中午,县机关食堂安排了饭食,可以免费吃一顿饭。
有些公社离得远,要是空着肚子赶回去,还不得饿坏了?
“好的,我知道了。”
方唯回应了一句,就和郑先发一起去了食堂。
饭食很简单,一份红薯丝米饭、一份【辣椒炒肉】、一小碗丝瓜汤。
说是【辣椒炒肉】,菜里面只能见到一点肉星星,吃进嘴里有些肉味就不错了。
方唯和郑先发都不挑食,很快就把饭菜一扫而光,吃的很满足。
两人一大早就出发,折腾到公社再折腾到县里,到了这会儿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吃什么都香。
“小秀才,领导接见你,你说话要注意一点,不要什么都往外说。把不准的宁可不说,也不要乱说,省得惹麻烦。
我先回去了,你忙完自己坐车去公社,听到没?”
因为领导只见方唯一人,郑先发就打算先走一步。
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后生仔不知深浅,言语间得罪了领导。
方唯连连点头,能体会到对方的关切之情,尽管他并不需要。作为两世为人的他来说,早就见惯了潮起潮落,不会因为见了谁而失态。
郑先发走了之后,他就坐在食堂的角落里休息。
过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有县办的工作人员找到他,带他去了薛宇民的办公室。
薛宇民是县里的管事人,五十岁左右的年纪,但脸上看起来沟壑纵横,面相比实际年龄老得多。
“方唯同志真是年轻有为啊,请坐。”
薛宇民看到方唯,忍不住感叹对方是如此的年轻,却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随后二人分别落座,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容。
“年轻有为不敢当,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
方唯知道面对领导的表扬要谦逊,没有哪个领导喜欢个性张扬的人。
果然,薛宇民脸上的笑容又多了两分真诚。
接下来,薛宇民询问了育种工作的一些细节,尤其想知道【南光一号】的产量极限在哪里。
当听说【南光一号】的亩产不大可能突破800斤时,他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人啊,的确不应该贪心。能有现在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怎么可能要求更多呢?小方,希望你再接再厉,今后能培育出更加优良的稻种。”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薛宇民结束了这次谈话。
等方唯走了之后,他让人把等候在其他办公室的唐泽喊了进来。
“老领导,你觉得方唯这后生怎么样?”
唐泽在薛宇民的面前一点都不拘束,薛宇民是他的老上级和指路人,两人很熟悉。
他坐下之后,就笑着问了一句。
“很有意思的后生,年纪虽小但心思沉稳,不浮夸不说大话,是个做实事的人。
你算是捡到了宝,关键时刻推你一把,那件事基本上成了。”
薛宇民看着自己的心腹爱将,可谓是感慨万千。
这个唐泽的运气也太好了吧?关键时刻,瑶岭公社取得了粮食大幅增长的佳绩,把竞争者远远的甩到了身后。
“成了?多谢老领导的提携。”
唐泽顿时露出了兴奋的神情,晋升的事儿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没想到说成就成。
他按耐住喜悦的心情,略一思索就知道奠定胜局的关键因素所在。
正因为自己排除障碍,大力推行【南光一号】的种植,才有了全公社稻谷的大幅度增产。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方唯,是他搞出了【南光一号】的稻种。
“谢我做么子?首先是你的工作做得好,善于抓机会,换一个人未必敢这么快推广新稻种。
还有,回头你得谢谢人家方唯,没有他的【南光一号】,就没有你的胜出。”
县里这次要提拔一名副职,原则上从基层公社当中遴选。
这一层级的干部人才辈出,唐泽在其中并不拔尖,没想到关键时刻来了神助攻。
不提二人在办公室畅谈未来,只说方唯。
他从薛宇民的办公室出来之后,不紧不慢的走在老街上,一时之间勾起了很多关于原身的回忆。
这是县城唯一的一条长街,路面全都是青石板,光可鉴人。
道路两边的建筑古香古色,据说这条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走在这里仿佛走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方唯并不是第一次来老街,但这几年忙忙活活,几乎没怎么来过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