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114章 一记响亮的耳光

第114章 一记响亮的耳光(1 / 2)

第114章一记响亮的耳光

吃完饭收拾好,方唯便告辞离去,把空间腾给了他们师兄弟。

孙道人果然只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午后就走了,说是需要去采买一些东西,然后就回山上。

方唯清闲了几天,转眼就到了秋收的日子。

试验田培育的各种稻子还没有这么快成熟,于是方平就带着育种小组的所有成员,一起到大田里帮忙割禾。

队里120亩大田全都种植了【农垦58】粳稻,而且这一季,大田也纳入了指定区域,一看就知道产量相当不错。

公社的徐广生书记以及大队的郑先发支书,两人就蹲在田埂上看大家干活。

“徐书记,你这是何苦?别的公社各个生产队都不稀罕二队的稻种,宁可换购二手的便宜货,也不拿正眼瞧一下我们的小秀才。

你卡着不让二队自己销售稻种,有用吗?我觉得没用,除非那些人能改变观念,要不然按照小秀才的脾气,你根本挡不住。”

徐广生与其说是来指导秋收工作的,不如说是来盯着方唯的。

方唯在夏收后,陆陆续续将高产稻种和高产黄豆种子卖给了收购站,都特么落到临县去了。

县里不发话,可他徐广生不敢任由方唯这么搞。

要是县里回头找他要高产稻种,他可变不出来。与其等到时候自己背锅,不如现在辛苦点,先把方唯这一头摁住。

实际上方唯也没打算和县里赌气,他有他自己的办法。

“徐书记,郑支书,二位喝点茶水。”

对于徐广生和郑先发的蹲点,方唯没什么抵触情绪。

他反而要时不时地关心两人,饿了送来饭食、渴了送上茶水,丝毫没有想让两人尽快离开的意思。

“老郑,你看人家都在忙着,就咱们坐在这里跟大爷似的。走,下去割禾,松松筋骨。”

徐广生有点坐不住了,拉着郑先发去田里割禾。

方唯只好跟上,两位领导都亲自下地干活了,他作为队长当然不能干看着。

仅仅几天的功夫,大田里的稻子全都收割完毕。

这段时间的天气不错,有利于稻子的晾晒。

徐广生和郑先发终于等到了数据出炉,120亩大田收获了87960斤稻谷,平均亩产733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87960,总点数:100765点】

“你们这个【农垦58】稻种的产量太厉害了!方队长,这次挑选出来的稻种一定要留好,千万不要自己拿出去销售。郑支书,你可得盯着点。”

徐广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给郑先发和方唯做了交代之后,马上去县里向唐泽作了汇报。

唐泽听完也很高兴,不过,他更关心其他生产队的秋收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公社下属生产队,纷纷完成了秋收工作。

这几天。

魏光华整天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晚稻,一队全面种植了【农垦58】三代稻种。统计数据显示,亩产达到了599斤。

这其实也达到了【农垦58】在非指定区域的产量极限,农垦58的产量上限为亩产550斤-600斤。

一队的晚稻亩产差不多就是600斤,增产效果明显。

“赶紧把次一级稻种挑出来,你们找人到处去宣扬一下我们的亩产数据,回头好卖种子。”

魏光华喜欢这种生意,倒手之后就有5倍的收益。

他手上掌握的可是真正的次一级稻种,根据他大量的调查研究,次一级稻种的减产情况,在10%左右,性价比极高,还是很受欢迎的。

而次二级稻种,就是经过两代留种的稻种,减产情况在25%-30%。

次三级稻种则会出现严重的种子退化,产量直接打回原形,亩产不超过200斤。

“这个小秀才还真厉害!搞出来的稻种,最多可以种植两到三代。实际上到第三代的性价比就不高了呢。”

魏光华意识到方唯的厉害之后,然后马上带人去了二队。

他去干啥?当然是换购稻种啊。

他掌握了稻种退化的规律和事实,别人也不是傻子,迟早也会知道的。所以,二队的稻种还会像以前那样无人问津吗?

魏光华从来不赌,所以秋收后第一个就跑来换购种子。

这两年,一队闷声发大财,谷仓里的稻谷堆积如山。别看他本人高调,但一队却很低调,没几个人知道一队的具体情况。

“方队长,我需要4000斤【南光一号】和4000斤【农垦58】三代稻种。你放心,咱们的换购比例不变,还是按照1比10的比例进行兑换。”

“咦?你怎么突然换购这么多的稻种,起码够你们一队种植三季的吧?”

“你别管,我多留一些稻种备用还不行啊。”

“行,怎么不行,你把8万斤稻谷拉来,我马上给你种子。”

“莫得问题,8万斤稻谷已经在路上了。”

方唯大概能猜到魏光华的小心思,但他懒得管。

对方只要不赊账,公平交易即可,别的事都和自己没关系。

秋收之后,郑虎带人挑选出来了60000斤【农垦58】三代稻种,除去原先队里留下的各类种子,二队的存粮只有44833斤稻谷。

其他不算,等魏光华拉走了8000斤稻种之后,方唯的手上,目前还有2.6万斤【南光一号】三代稻种,以及5.6万斤【农垦58】三代稻种。

谷仓里的稻谷一下子就变成了124833斤。

所以对于二队来说,来钱最快的就是培育稻种,搞副业都没啥意思。

第二家来找方唯换购种子的,还是瑶寨。

盘莲今儿打扮的可漂亮了,身着传统服饰,就跟从画里走出来的人似的。

瑶寨的晚稻大丰收,种植的【农垦58】稻种,亩产达到了550斤,再一次刷新了寨子的水稻亩产记录。

阿公人老成精,同样看到了次一级稻种的潜力,因此也是早早前来换购稻种。只不过他没有一队财大气粗,依然是换了2000斤【南光一号】三代稻种、2000斤【农垦58】三代稻种。

最新小说: 迷津雪 听掷(赌博文学、群像、NP) 安念(骨科 1V1) 和导师相亲后,我嫁进了顶级豪门 穿书,别想阻止本咸鱼改剧本呐 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马了吗 冷气候 风月有染/此地风月吟 梨花覆山 强娶的前夫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