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节(2 / 2)

“大将军打算在沧州那边兴建大片的盐场,还有港口,要有提水的风车、道路、水渠、干活的男人少说也有三四万!这些男人里就没几个有媳妇的,就得有人给他们烧饭洗衣,这不就有女人的活计了?还有当地有很多芦苇,编芦席老人孩子也能干,还有船上的绳子,人穿的草鞋,你想想,只要有手有脚,怎么会没活干?”

“那敢情好!”听了行商们的解释,那中年汉子大喜,忙不迭向二人行礼:“多谢二位提点,小人这里多谢了!”

“这么说来你打算去沧州了?”高个行商看了看中年汉子,问道:“你是一个人去,还是一家人去?”

“一家人!”中年汉子指了指不远处:“都在那儿!”

“嗯,十几号人呢!有男有女!”高个行商点了点头:“那你们可有什么手艺?”

“我爹会养马,我和我两兄弟会点木匠,我媳妇会纺纱织布,我小叔会打铁!剩下几个也能吃苦卖气力!”

“那敢情好!”高个行商眼睛一亮:“你们这些人去沧州正好!弄不好还能发财呢!”

“发财?”中年汉子闻言一愣:“这个从何说起?我们这些卖气力的也能发财?”

“别的地方不成,沧州却可以!”那高个行商笑道:“今日看你投缘,索性一发告诉你,权当是结个善缘!店家,再拿点茶水来,一起坐下说话!”

“好说!”那茶肆老板笑嘻嘻的提了一大壶粗茶,又拿了个粗陶碗,给三人面前添满了:“三位慢用!”

高个行商喝了口茶水:“你说你们兄弟几个会木匠,那门窗梁木可会做?”

“这个自然会!”中年汉子应道:“便是粗使桌椅长凳,我们也是会的!”

“那就好,那和泥夯土,砌墙打干草铺房顶,也会吧?”

“这个谁不会?”中年汉子笑道:“自小便看着长辈做的,也不知道跟着做了多少,莫说这些,便是架梁上橼我们兄弟几个也都会!”

“那就好!”高个行商笑道:“你看看,你们这家人光是青壮男劳力就有七八个,还都是有手艺的。到了沧州之后,就搭个地窝棚安置下来,男人们帮人盖房子去,凭你们的手艺,又有十几口人,两三个月就把买梁木的材料的钱挣回来了,盖房的泥巴和铺房顶的芦苇又不要钱,只要花气力就行了。然后在路旁弄块地,建一个骡马客栈。你爹会养马,带两个小子就能伺候好往来客商的骡马牲口,你小叔会打铁,你们还会木匠手艺,就能帮人打马蹄铁,修理往来的车辆,女人帮厨,缝补缝补衣服,还怕生意不兴隆?用不了几年功夫,你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这个,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吧?”中年汉子苦笑道:“气力和手艺咱们是有,可当地有这么多活计干嘛?还有开骡马店,这盖房子的地从哪里来?要开店也应该要当地大户出具担保,官府才能同意吧?这里面要有多少花费,二位可曾想到?”

“你倒是个仔细人!”高个行商笑道:“这要在其他地方的确是个麻烦,但在沧州,不用!盖房子的地,是按照人口给的,你报几口人,官府就按照口数给你宅地,以为永业之地。至于骡马店,也就是在官府通告一声,也用不着别人给你担保,当然,每年是要给衙门交一笔租税,按照你铺面大小算的,也不多,这么大的一个店面,一年下来也就十几贯!”

在确认了诸多细节之后,中年汉子心事重重的回到亲人们身边,他没有把从行商口中得到的消息立刻说出来,而是等到所有亲人都已经表示找不到出路之后,他才低声道:“我倒是打听到一条出路,只是不知道是真是假!”

“老大你先说出来,是真是假大伙儿一起琢磨!”老人道。

“嗯!”中年汉子将那两个行商的建议讲述了一遍,最后道:“阿耶,孩儿觉得那两个行商说的挺有道理的,但沧州离这里有上百里地,咱们家就没人去过那儿,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真是假,所以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那还犹豫什么!”那青年汉子跳了起来:“咱们在这里根本就没活路,沧州那儿再差也比留在这里好!照我看,赶快收拾东西出发,省的留在这里又有什么麻烦!”

青年汉子的话引起了一番争论,有人赞同青年的建议,认为越早离开越好,有人却觉得只凭那两个行商的只言片语就背井离乡着实太莽撞了,何况那两个行商会不会设下圈套,把他们骗到半路上谋害呢?

咳咳咳!

老人的咳嗽打断了众人的争论,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老人身上,等待着他的决断。

“老大有句话说错了,咱们家有人去过沧州!”老人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着老爷去过一趟沧州,那儿的确盛产盐和芦苇,那两个行商没有骗咱们!”

“真的!”中年汉子闻言大喜:“您也去过沧州?那儿真的那么繁荣?哪儿人都有?”

“不!”老人摇了摇头:“我去的时候那儿荒凉的很,离海边还有几十里地就没有什么人烟,大片大片的芦苇滩,听当地人说,那地里都是碱水泡透的,秋天一到就是白白的一片,都是碱土,除了芦苇,啥都长不好,就连人喝的水都一口子苦味。”

“啊?那两个行商难道是骗我们?”

“那倒也不一定!”老人道:“我说的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这么长时间发生什么都不奇怪。再说了,人家不是也说了,大将军打算在那边建大片的盐场,沧州那地方若是做别的不成,若是搞盐场那却是正好。再说,如果当地本来就人多,就不会来那么多倭人、靺鞨人,我们想要立足也没那么容易了!”

听了老人的话,众人又兴奋了起来,毕竟如果那两个行商的话是真的,他们也能多一条出路。于是老人走到茶时和两个行商商议了一番,获得同意两天后一起结伴前往沧州。在临分别前,那高个子行商还给了老人一个建议:“老丈,沧州那边有不少人,啥都缺。我要是您,去之前就带上一点日用品,比如针线什么的,贩卖还能把路上的花费赚回来!”

“多谢二位提点!”

沧州,盐司监衙门。

海风吹过院子里槐树树梢,发出呜呜的声响,好似鬼泣。几个身着绿袍的官员垂首站在堂下,屏住呼吸,惟恐哪里惹恼了堂上的大人物,引来责罚。

“嗯!”王文佐放下手中的书册:“沧州海边晾晒盐的铺子都在这书册上了?”

“回禀大将军!”为首的那个绿袍官员上前一步,小心答道:“沧州这里海岸曲折,盐滩算起来有两百余里,到处是芦苇荡、盐泽,可以晾晒盐的地方数也数不清,卑职的衙门上下也就百余人,若想将这么长盐滩尽数稽查,实在是力所难及。下官只能说固定、较大的晾晒盐处这书册上都有了,有些就把地上的碱土刮了,然后找个地方煮水成盐的,着实不能尽数查清!”

“嗯!”王文佐点了点头,神色平静。唐代的盐业制度大体上是分成两个阶段,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政府对盐业的税收很低廉,甚至干脆就是免税的,所以盐价也并不贵,贩卖私盐的人也并不多;而安史之乱后,由于唐中央政府的财用匮乏,才把主意打到了盐税上,颁布了盐专卖政策。盐价也随之飞起,贩卖私盐也就成了重罪,也还是屡禁不止。当时还处于第一个阶段,自然也没有后世对私下煮盐的严厉刑罚。就像那个盐监司衙门的官儿说的,有些穷苦百姓干脆就把地上随处可见的碱土刮下来,然后用水浸透后再煮出来,这种做法要是放在几十年后,都是动辄要掉脑袋的重罪,王文佐自然也不会和这些穷苦人过不去。

“煮盐也好,晒盐也好,都是民间百姓之业!本将军虽然下令大兴盐业,但也不是说只许一家专营!”王文佐道:“只是这盐若要能够远销他地,不光是河北,还有山西、河南、海东,乃至关中各地,要胜过池盐、井盐,那就要做到四个字:“物美价廉”!既要盐好,又要便宜!”

“是,是!大将军所言甚是!”那个绿袍官员口中连连称是,心中却是不以为意,暗想这大将军今日是发什么疯了,居然跑到自己一个小小的盐监司衙门里说胡话起来了。这好盐价钱就贵,差盐就便宜,哪有盐又好,价格又便宜的道理?再说了,山西人和关中人吃池盐,河南淮北人吃淮盐,这都是上千年来传下来的规矩。哪有河北盐卖到那边去的道理?这岂不是砸了别人的饭碗?生出无数的事端来?这大将军位高权重,以为天底下的事情都是他说一句便是一句的吗?当真可笑!”

“安盐监!”王文佐突然笑道:“你可是心里觉得我刚刚在说胡话?”

“没有,绝对没有!”那安盐监被吓了一跳,赶忙道:“卑职微末小官,怎敢妄自质疑大将军所言!”

“呵呵!”王文佐笑了起来:“你说你官小所以才不敢质疑,那好,我就升你的官,你是不是就敢了?”

“啊?”安盐监几乎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大将军说要升自己的官?这大人物的喜怒无常,做下僚的真是难伺候呀!

“我说要升你的官,你是不是就敢觉得我说胡话了?”王文佐笑了笑:“比如说把你身上这官袍换成深绿色,如何?”

第816章 辛苦人

“官袍变为深绿色?”那安盐监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这个盐监司乃是从七品上,而深绿色的官袍最低也就是正六品,王文佐等于是超阶升迁他了。他稍一犹豫,升官的欲望还是压倒了自保的谨慎:“那下官要如何才可以换一身绿袍?”

“好!”王文佐笑了起来,他年纪越大就越喜欢的就是这种有想法的属下,无他,只要画画大饼就能驱使其拼命出力,谁不喜欢?

“很简单,沧州未来将会成为盐业重镇。而本官不打算官营……”“不打算官营!”安盐监惊讶的抬起头来,也难怪他如此惊讶,身为沧州当地的盐业官员,他当然知道王文佐在盐业经营上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投入了这么多资源,却不官营,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不错!”王文佐点了点头:“若是官营,只怕最后出的盐劣价高,不如改为民营,才能出得好盐。”

最新小说: 给毛茸茸当老婆[快穿] 穿书后我搞养殖养首辅 重生99做汽车巨头 快穿:炮灰宿主总是被偏执反派觊觎 霓裳铁衣曲 重生之步步升仙 我,萨摩耶,可爱崽崽 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制作游戏,震撼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