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滑落,于杨闭上眼,如潮的记忆翻涌上来,他颤抖着声音将那段往事全盘说了出来。
于杨和文玉两人的确在高中时没有什么交集,或者说高中时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文玉上高中时一直都是班长,他相貌出众,成绩优异,性格也好,班上的人都很喜欢他,而于杨却和他恰恰相反,高中时的于杨有点口吃,再加上家里条件不好,他很自卑,几乎在班上不怎么说话,永远佝偻着腰默默坐在角落里,是透明人一样的存在。
读书时于杨很嫉妒文玉,每当看见文玉被众人簇拥时,他都羡慕的厉害,但也仅此而已,他并未因此想过去做些什么。
一直到高中毕业,他和文玉都没有什么交集。毕业之后,班上同学各奔东西,于杨连最后的同学聚会也没有参加。而毫无意外的,他没考上大学,他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然后找工作打工挣钱。进了社会不比在学校象牙塔可以安安稳稳龟缩一隅,现实把他逼的不得不开口说话,久而久之,口吃好了不少,脸皮也变得厚了。
于杨换了好几份工作,后来跑到一家同性酒吧做服务生,而这成了他很长一段时间内干的最久的工作,也是在这里,他再次遇见了文玉。
于杨是从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性向和常人不同,他不喜欢女人,而是喜欢男人。
于他而言,这并不是多难接受的现实,因为家里已经没有人对他能够结婚生子这件事抱有期待了,更何况在他意识到性向的不久之后同性就被允许可婚。
但有人坦然接受,有人就会迷茫不安,文玉就是那其中一个。
那天于杨刚上班就看见了独自坐在角落里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文玉,他当时还以为自己是看错了,好好学生文玉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等走近了多看了好几眼他才确信,眼前坐着的人就是文玉没错。
说不上来当时是什么感觉,有惊讶,有疑惑,但更多的是发现原来文玉和自己也没有什么区别的窃喜。
于杨主动过去和文玉说话,那时的文玉正处于刚发现自己性向的迷茫期,心里有很多话想倾泄,自然而然于杨这个“同类”就成了文玉的倾诉对象。
那天晚上,文玉将自己的心事和迷茫都讲给了于杨,于杨作为“同类”很知道该怎么安慰文玉,就这样,从那晚过后两人渐渐走的近了。
一开始于杨只是抱着好奇看热闹的心理和文玉交朋友,但相处下来,他发现文玉是个很不错的人,没有好学生高高在上的架子,也没有看不起他,那样的真诚让他也渐渐敞开了心扉。
于杨那时候总想爱幻想能攀个高枝,少奋斗十年,于是成天研究怎么一头扎进富人圈子。
他算计琢磨,还真让他撬开了富人圈的一角,在里面他碰见了个让他一见钟情的,而那个人就是宁洲。宁洲长相英俊,家世显赫,听说还是个很有才情的画家,这每一点都无不让他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