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晚厨房放在门口给父女俩留的饭菜叶文添都没吃,他回来后就躺在地上面朝墙仿佛睡去,可叶秋知道他没睡。
她只要跟着躺下,故意凑过去,“爹,你给阿秋说说江叔的事好不好,其实昨天阿秋见过江叔,他似乎很关心爹,当时不知道阿秋是爹的女儿,问了阿秋好多关于爹的事情。”
这话果然让难过的叶文添有了反应,他猛地坐了起来,“这是真的吗?”他是记得今天夫子跟女儿说话,原来来问过他吗?
忽想起以前在学院学习,夫子也是这般表面严厉实则对他多加照顾的事,叶文添不自觉又回想起以前的事。
“爹就跟阿秋说说吧,阿秋想知道。”
耐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也许本身也想想找个人述说下,他点了头。
于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故事在昏暗的房间里徐徐而出。
屋外冷风偶尔吹过,刮的窗户微微响着,屋内只听男人的声音,包含情绪又时而变化的在里面回响。
叶秋没想到这故事还挺精彩的。
她从来到这的时候就曾好奇过一件事,叶家那穷的叮当响的地方怎么会舍得花钱让叶文添读书,而且明明有个秀才儿子,赵氏却对这个儿子喜欢不起来,原来都是有隐情的。
说起来叶文添算是运气好,又算运气不好。
事情还得联系启山书院来这之后的说起。
那时候启山书院里面夫子不多,虽有院长的名声在,可滕春县当时本就有学院,故而启山书院学生并不多。
江振鸿当年因为文采不错,被启山书院院长从别处请来这边教学生。
某日他随着朋友去附近踏青,不知怎么的就走到杏花村。
说来也巧,刚到村口,便听桥头边一个小男童摇头晃脑的背着书不说,正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近了才瞧见写的正是背的诗句,字迹竟难得清楚。
那小男童正是年少的叶文添,因为大哥叶文山有幸上了些时日的私塾,顺便教唯一会的一句诗文给弟弟叶文添,只是他记性好,顺便记下了怎么写,乘着出来玩好奇的写写背背。
江振鸿年轻时因为家里穷读不起书,为此比旁人晚上了好几年的学,吃了不少亏。
就地考了下他,发现叶文添记性不错,说话也清楚,问及想不想念书时,那发亮的眼神更让他感同身受。
于是江振鸿亲自却叶家游说,听闻叶家没钱供叶文添上学,更是免了他大半的束脩。
后来如他所料,叶文添读书上极有天赋,直至叶文添考了秀才,江振鸿都觉得不是什么意外的事,他所期许的事叶文添离开这穷乡僻壤进京赴考。
但坏也坏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