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遇刺后,不仅是宫里的嫔妃,就连那些已经封王的皇子——包括被薄皇后抚养长大的刘越刘寄都进了内官狱,即便是被证实与刺杀一事毫无关联也没得到皇帝的赦免,至今都被关在那儿。
而与嫌疑较小的皇子相比,栗姬和程姬的儿子无疑要凄惨很多。
据说为了审出点大料,皇帝特许对这几位皇子的亲信上重刑,几乎是把年长皇子的势力清洗了一半
不仅是宫婢官吏,就连那些皇子的外家也都一一入狱,把诏狱挤了个水泄不通。
而在那进入诏狱的外戚里,栗姬的哥哥栗卿是被特别关照的那个。
栗卿,栗卿。
仅凭名字就能看出其父对儿子的期待。
然而他的出身不高,为官也马马虎虎。如果不是妹妹得到刘启的宠爱又连生三子,栗卿想进权力的中心怕是得到下辈子才有些可能。
也正因为有过这种轻易获得的万人追捧,所以在栗姬失宠,刘阏于去世,刘荣刘德也渐渐变得平平无奇后,栗卿才会如此不甘,最后演变成对刘瑞的怨恨。
第182章
戚里的显贵也就那么几家,除了最顶层的薄窦二戚,便是做皇子外戚的栗程贾三家比较有名。
而在高祖时有美人入宫的石家则是从外戚转变为世家,不仅有石奋这样的五朝元老担任少府,更是借“恭谦有礼”的家族名声将幼子石庆送入北宫,真可谓是闷声发大财的第一人。
赵禹接手刺杀案后,可以确认薄窦石没有加害太子的动机,所以把栗程贾三家请去诏狱喝茶。
廷尉闹了那么大的动作自然瞒不过宫里的老太婆。那时的薄姬并不知道受伤的是刘瑞,所以抱着维护曾孙的心态让轵侯协助赵禹调查。
这可苦了大半辈子都在混吃等死的薄戎奴。
一方面是不知情的太皇太后要维护皇家的脸面,不许刘启闹出父子相残的事儿。
而另一方面是薄家的命根子被人掘了。
说句比较残酷的话,如果能用薄戎奴的长子去换刘瑞的康复,那么不管薄戎奴同意与否,薄家都会毫不犹豫地同意这事。
所以在两面为难的压力下,轵侯对审讯外戚的事儿上心到无以复加。
尤其是在面对那个最有可能的嫌犯时,薄戎奴所表现出的脑子与毅力都非同凡响,让人感慨人的潜力果真是被逼出来的。
栗卿在进诏狱时还很嚣张,让人感叹真不愧是栗姬的兄弟,二人都是一样的没眼色加没脑子。
可就是这一眼可见腹中空空的愚蠢之人,居然真的歪打正着地伤了太子。
如果不是他们选中的刺杀者胆小又拉跨,别说是服毒断了廷尉的线索,甚至没有上前补刀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