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见儒家把会稽郡调教成第二个大本营?”不知何时过来的张汤瞧了眼慌慌张张的属官,冷冷道:“行了,你可以回去了。”
犯错的属官立刻急道:“率更,下官只是。”
“回去。”张汤仅用平平淡淡的一眼就让对方退缩:“别让旁人看了笑话。”
第203章
如果条件允许,张汤自然想和文党一样接手科举这种长脸的事,可是理智告诉他不能这么做。
且不谈大汉正处于休养生息到备战匈奴的转变,就说法家这一“前科累累”的学派接手科举一事的绝对会把开始衰落的黄老家吓得与儒家联盟,然后让法家体验什么叫赶尽杀绝。
别以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当年与墨子平分天下的杨朱学也没料到自己会有今日。
况且跟一时的便利相比,会稽郡的深层好处才是最重要的。
“率更,愿意去会稽南边的人里有带孩子的寡妇与单身小娘,您看……”就在张汤想得出神时,某个属官慌慌张张地赶来问道:“下官瞧着她们似乎很急,所以特来帮其问问。”
“带孩子寡妇和单身小娘?”张汤的眉毛一跳,冷静的脸上首次出现“诧异”的情绪:“她们知道自己是要去哪儿吗?”
中国历来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不欢迎女婴,但却欢迎妙龄少女和育龄妇女。正所谓堂下压女婴,无钱盼处女。
厚嫁之风又如何?那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
难道儿媳没陪嫁,那些被传宗接代给腌入味的底层黔首就不娶妻了。更别提在男性的非自然死亡率奇高的古代,还能把性别比干到近1.5:1乃至2:1的,那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更别提亲上加亲与换亲的常规操作令本就可怕的男女比变得雪上加霜。
这种情况下,妙龄少女只要没有生理上的缺陷就只有要嫁谁的烦恼,根本不存在嫁不嫁得出去的问题。
至于已经生了孩子的寡妇……
好家伙,那可是比妙龄少女更抢手的存在。
且不谈少妇本就比的少女更易生养,提高子嗣的容错率。就说西汉的价值观一直都是寡妇比少女抢手。能当寡妇,而且还是年轻寡妇的都是命格贵重的存在,所以一些期待转运或是自命不凡的贵族特别喜欢迎娶寡妇,好似这样就有buff加成。
张汤这种见多识广的官吏都被吓到了,而会问出此话的属官也是难以置信道:“下官问过了,这些愿意移民会稽郡的也都是迫不得已的苦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