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孤要是能劝得动皇帝,北宫至于空成那样?”薄太后虽有点意动,但又不想对不起薄姬,更不想因此事留下不孝之名,所以只能转而去骂不在得刘瑞:“那个混球别说是找女人生孩子,他连已经娶进门的卫小娘都没看几眼,恨不得把所有女人当小吏使唤。”
没人来问倒好,一有人在薄太后面前谈起此事,她便升起一肚子的怒火:“先帝生前也没少从北宫挑了模样俊俏的家人子去服侍那块木头,可那不开窍的混球把人扔到思贤苑里织布抄书,这几年竟没有宠幸一个女人。“
“一个都没有。“薄太后气得已有了头晕目眩之感:“孤也不能耽误那些思贤苑的姑娘,所以只得给了恩典让其自行婚配。”
听了这话,别说是年纪尚小的刘寄刘越都沉默了,就连已经二十好几,孩子都能开个小班的刘非都难以置信道:“卫良娣……啊不!应该说是卫夫人没有劝劝?”
虽说刘非以大丈夫自居,不爱打听女儿家的八卦,可是因为刘瑞的薄皇子出身,加之生得聪明伶俐,容貌俊美,所以在小娘乃至少妇圈里大受欢迎。尤其是在卫穆儿嫁进北宫,不出一年就赏赐拿到手软,还被托以财政大权后。关中的小娘与妇人们那是羡慕嫉妒恨到成天拿自己的夫婿与刘瑞相比,明里暗里地表示自家的夫婿不如刘瑞。
哪怕刘非身为刘瑞的异母兄长,又是藩王之尊,也没少在妃妾乃至王后那儿听其对卫夫人的嫉妒之语,然后用一言难尽的眼神看着自己。
对此,刘非表示他这弟弟如若不是妻管严那就是那方面有点问题。
而看薄太后与先帝的态度,刘瑞是妻管严的可能性好像不大,所以……
“人家倒是想劝,可劝人总得见得到人吧!”薄太后不知刘非的奇妙联想,实话实说道:“他在当上太子后不是往宫里跑,就是往彭城郡和蜀郡跑,再不济便是成天呆在思贤苑里捣鼓那些木头架子。”
“就这情况,卫夫人怎么劝?她有机会劝吗?”如果薄太后是卫穆儿的阿母,一定会哭自己的宝贝女儿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才会嫁给一块木头。
刘非觉得自己的猜测可能是对的。
而刘寄刘越则是对刘瑞肃然起敬。
第223章
薄太后这边有三个藩王锲而不舍地劝着,刘瑞那边也有老臣苦口婆心地做着皇帝的思想工作:“陛下……后嗣乃国之根本。如今陛下已虚岁双十,膝下犹空。如若不尽快立住国之根本,只怕再现殷商的九世之乱,卫宣公的五世之乱呐!”
率先规劝的是接任梁王为宗正的楚元王之孙刘弃。不同于两位叔叔是儒家的铁杆拥趸,刘弃生长于黄老学浓厚的丰沛二县,在被叔叔举荐入京后与田叔,汲黯交好,所以被章武侯推举为宗正。
既是宗正,那么在这种问题上第一个出头是名正言顺的。而在身为宗正的刘弃开口后,卫绾石奋乃至充当透明人的丞相陶青(申屠嘉在刘启的葬礼后辞官还乡了)才敢跟上:“陛下,宗正所言亦是臣等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