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知道高高在上的黄老家和法家为何同意收工农之子吗?
这就是原因之一。
刘瑞想着省时省力和借机探探诸子百家的深浅,结果……
“陛下,您……是否要请太学府祭酒过来问问情况?”李三极少见到刘瑞如此失态,毕竟以西汉的技术,搞个三层楼就已经厉害的无以复加了,基本是阳城延那种未央宫的设计师才敢接手高楼设计。
汉代的建筑工艺突破三层还是在东汉的中后期。
刘瑞这种见惯高楼的穿越者倒好,李三这种古人才叫难以置信:“直达云霄也不过如此吧!”
来之前有围墙和树叶遮挡,加上此处地势不平,所以不知到底几层。
现在看来……
“藏拙是吧!”刘瑞瞧着吭哧作业的墨者们,意味深长道:“朕要找巨子聊聊。”
问问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才流落在外。
借着墨者工坊的便利又藏了多少绝学。
第241章
皇帝来了,太学宫的项目负责人怎么也得过来过来拜见。
自梧侯阳城延后,西汉的少府令就再无可以设计工程的人。
不同于后世熟悉的汉初英雄,有哲匠之称的阳城延是高后所封的关内侯,虽说在开国功臣里排76位,但是这开国功臣的含金量不足,所以在政坛上没有什么话语权,众人也只当他是老实画图的土木人。
作为从项羽的屠刀下逃过一劫的秦国工匠,阳城延在高后时就看清国内的未来走向,靠着与萧何的关系急流勇退,从而躲过文景两帝时的各大清洗。
不过阳城家族的人从关中离开后,他们的影响力并未消散,而是随着各大工程的兴起被反复提起,直至有了“无阳城而无少府的美誉”。
对此刘瑞不信前几任少府乃至文景两帝毫无察觉。但是就像老话常谈的那样,人人都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尤其是像阳城延那样专门去搞大工程的高技术人才,没个十几二十年想学会他的手艺?做梦咧!
这也是刘启能容忍墨家的理由之一。
工程这种容易做手脚的东西,怎么能让阳城家世袭似的偷偷负责所有工程?
故在墨家站稳脚跟后,来事儿的少府令石奋没有像前几任那样请教阳城家的人,而是让墨者工坊的人担任顾问。
这一决策虽未影响关中格局,但却让千里之外的阳城家坐立难安,随即派遣子孙回来,看看新君要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