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纸质文书不好保存,铜书的造假又过于昂贵,所以刘瑞折中后决定以竹简,石板书,陶板书作为陪葬之物。每样著作都备上三份,避免后世因无法还原竹简或石板上的内容而得出一本口口文学。
这不比把金银俗物留在地里发霉要高尚得多。
“也不知程不识那儿打得怎么样了。”想得很美的刘瑞还是得从现实出发,把南方摆平后再把匈奴摆平,才能为张骞乃至大汉的商队建立一个稳定的出使环境。
刘瑞想到程不识时,程不识也心心念念着关中的陛下,并且在闽越的王城里与五花大绑的余善……以及被闽越贵族推出来的倒霉蛋居股进行亲切会谈,抢先表达了闽越身为大汉的子侄国居然对叔叔动刀的不满,就差指着闽越贵族的鼻子骂“你们真是相鼠无皮,我大汉天子之前都没计较你们跟着刘濞叛乱,合着你闽越就是这么对待我们仁慈高尚的陛下的”。
两国谈话的内容自然不像上述那般平铺直叙,但意思肯定是那么个意思。唯一令战败的余善感到不服的是他啥时候成刘瑞的侄子了?
要知道余善的阿父无诸可是汉高祖亲封闽越王,所以就辈分而言,无诸与汉高祖是叔侄关系,余善作为无诸的儿子应该与刘瑞的阿父刘启是一辈,因此就余善来看,刘瑞应该叫他叔叔才对。
可程不识敢说大汉的皇帝是闽越王的晚辈吗?
除非他想被汉人骂到自裁,否则刘瑞绝不能受这个委屈。
反正当年签订的文书也没有说明哪个皇帝是闽越王的叔叔,所以这个叔叔指代大汉的现任皇帝,侄子指代闽越的现任or下一任国君也没有问题吧!
第259章
“怎么,你对我们宽容仁慈的陛下还有不满?”程不识见余善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表情也渐渐冷了下来:“你虽是闽越王,又与我朝的陛下以叔侄相称,但大国之臣应当小国之主。本将军劝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最后闹得连去关中享福的机会都没有了。”
去关中享福?
这句话让居股在内的闽越贵族都不由得呼吸一促,眼神里满是满是想去关中富地的渴望。
得益于赵佗为自抬身价的吹嘘与秦军的思乡之情,此时的南方诸国与北方戎狄都视关中为膏腴之地,对关中……应该说是中原地区的想象堪比看完《马可波罗游记》的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
在马戛尔尼受乔治三世之令访问大清前,外国人对中国的想象大都来源于和大汉互吹的精神爷爷罗马帝国,以及来明朝进行商业合作,文化交流的传教士利玛窦,葡萄牙人曾德昭,西班牙人马丁德拉达。虽然当时以利玛窦为首的外国人已经提到明朝犯了夜郎自大,贪腐党争和海禁的毛病,但是考虑万历那厮儿的摆烂程度与南方乡绅的政治力量,所以明朝的海禁以防外敌为主,并不禁止经济技术与文化交流。加上被明朝完善的科举制度让利玛窦等生长于文艺复兴后期,见过愚昧时代的学者充分享受到中国对知识分子的极大尊重,所以他们对明朝的记录里肯定不乏美化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