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贤王罗姑比虽没继承权,但是他在王庭的地位超然。
伊稚斜弑兄篡位也好,弑侄篡位也罢,都需要在龙城大会上获得右贤王的支持才能继承大位。
因此他对右贤王的拉拢肯定是个长期的过程。
至于那位乌桓阏氏愿不愿合作……
呵!
罗姑比都六十多了,常年征战又岂能久活。
匈奴有人殉的习俗。
像罗姑比这样的贵族死去肯定会有大批的奴隶,宠爱的妻妾侍从为其殉葬。
当然,一些出身尊贵,有特殊政治意义的阏氏侍从是不必殉葬的,可以被新任单于或王姓收继婚,甚至回母家改嫁。
可乌桓阏氏不同。
乌桓在匈奴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
因此在右贤王死后,乌桓阏氏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为罗姑比殉葬。
顺带一提,有野史记载呼韩邪单于死后,传统派的匈奴贵族要求王昭君殉葬,但却被呼韩邪的大阏氏和复株累若鞮单于制止了。
毕竟那时王昭君的儿子伊屠智伢师还活着,并且在呼韩邪单于和汉室的操作下极有可能继承兄长的单于之位。
那些匈奴贵族又不傻,冒然杀了汉室的公主,未来单于的母阏氏是嫌自己命太长了吗?
只可惜乌桓阏氏没这种好运。
同理。
那些在在王昭君之前陪嫁汉室公主的宫女们也没这好运。
她们当不成冯嫽、也当不成蔡文姬,而是成了单于墓里的陪葬品,和被掳去的汉人一样,等着汉军将其接回。
于单以为自己是在恩赐对方,结果却让乌桓人感到非常耻辱。
《魏书》记载:“乌桓贵少贱老,其性悍骜,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父兄以己为种,不复报者故也。部落内,除战争外,一切皆从妇女之计”。
乌桓的母系言重一方面是传统,一方面是生存空间被不断压榨后必须得扩大参军的男丁人数,然后让妇女顶上生计之劳,鼓励她们多多生育。
匈奴这种已经壮大了三四代的部落自然不懂乌桓在与外部较量时甚至要把老弱妇幼拉上马来撑撑场面的难处。
他们只会不断压榨乌桓的男人,掠夺乌桓的女人,然后像灭掉东胡,灭掉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的部落一样渐渐灭掉乌桓这个东胡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