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2 / 2)

“诺。”李三回后没有离开,而是原地踌躇了一会儿,然后递上一封家书。

“怎么这时还有家书?”刘瑞瞧着上面的鸡毛与乌伤翁主的私印,拆开后再次沉默了。

李三不敢窥视信件,所以在那儿静静等着刘瑞的安排。

“那个想复兴东瓯的都僚……死了。”

刘瑞放下手中的信件,心中像是压了巨石,沉甸甸的十分难受:“闽越灭国后,他上书请求再次附汉,然后带着一家老小投海自尽了。”

因为都僚不大会写大汉的文字,所以他的遗书是由乌伤翁主亲自抄写的。

都僚的绝笔里不仅认下鼓动东瓯复国的罪名,甚至请求刘瑞不要迁怒那些追随他的东瓯黔首,不要为此拒绝他们的归汉之心。

话到最后,都僚表示自己不会让刘瑞为难,给大汉留下东瓯复国的种子,所以带上妻儿父母乘上破船,慢慢消失在大海之上。

话到最后,都僚表示他既生为东瓯人,就必须死在东瓯人的领土上。

既然东瓯已改汉姓,那他便在海上寻找自己的归宿吧!

刘瑞不知如何评价都僚的做法,但很清楚都僚的下场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用冷暴力与隔阂政策逼死了在两国间难以自保的都僚等人。

自此之后,东瓯人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与汉合流,成为史上的寥寥几笔与基因学的考古对象。

而这是刘瑞对外的真正手段。

他以“温和的”,貌似“民主的”方式给了东瓯人选择,实际却压根没给他们选择——因为历史会碾压一切。

在历史的洪流下,所有人都只能抱团,争取留下可以传世的种子,而不是像很多民族那样被历史碾成齑粉,由齑粉四散而去。

这是历史的残酷性,也是文明进程的达尔文定律。

“让人去海上打捞他们的遗体。”难以对都僚做出正确评价的刘瑞刚想给都僚一个体面,但又觉得这样是在侮辱都僚:“算了,他既作为东瓯人死去,就不要违背他的遗愿,让他踏上汉人的土地。”

第300章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但在刘瑞这儿,万事不仅开头难,过程难,收尾更是难上加难。

就比如说都僚死后的东瓯问题与暂时没事的闽越问题。

刘瑞想搞民族融合,但也不会蠢得要死的去弄剃发易服,因为那跟埋雷没啥两样。历史上敢这么搞基本都没好下场。国内的满清搞得宣统帝要是晚点退位,估计连还未起义的七地满城都要被屠个干净,而国外敢这么搞的有阿拉伯的委马亚王朝和公元前的日耳曼人。

委马亚王朝对西班牙的强制穆化让西班牙在双王之后反穆反得比匈牙利还魔怔,几乎到了宁可放过新教徒也绝不放过穆斯林的地步。而希腊对德国也是一样的讨厌,甚至在油管的采访上,讨厌德国的希腊人比讨厌土耳其的希腊人更多,搞得德国非常尴尬。

硬要从历史上扒拉一个民族融合的正面例子,那还得是革命老区的法国。

最新小说: 离婚后,热恋中!于他在婚综秘吻 地灵灵 雍正试婚宫女[清穿] 清穿之敦肃皇贵妃 致遥远的你 康熙老认为我是仙女转世(清穿) 他藏匿的时光 团宠锦鲤妻:我带着盲盒系统无敌了 我在诸天修金丹大道 首席舰长[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