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玩起这个可比现代人要熟练得多。
同时也残忍的多。
有了信乡长公主的“火上浇油”,边境,亦或是说边境南部与外二环的先生才多了起来。毕竟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肯定是把财产与妻儿安置到安全的地方。
同理,读书人这种还算稀缺的人才资源肯定要监视一二,免得再出中行说般的超级汉奸。
“不加分又如何?你在这儿守着,好歹是有边境军户的优惠。难道要为加分而让妻儿在这儿继续受苦?”虽然在刘瑞登基后对边境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可在世人眼里,这个地方实在是太苦了。
苦到除了大灾之年,没有人会北上寻求一线生机。
可悲的是,历史的气候周期不会放过每一个民族。
农耕民族的崛起史(大一统时代)与游牧民族几乎是重合的。同理,天灾降临时,北方的牲口也是大片大片的饿死——毕竟牲畜是吃草料的,而不是吃空气长大的。
旱季与寒冬来临时,没道理谷物不生而牧草尚存。
“哎!你说咱咋这么命苦啊!好不容易分到田地,结果孩子又得放弃辽西的加分优惠,这……”疤脸的男子痛心疾首道:“这不是挖我的心吗?”
“呵!这就叫挖心的话,那以前的人都不活了?”疤脸的同伴拍拍他的肩膀,低情商地安慰道:“况且你的儿子女儿至少得过科举初试才能获得加分资格。”
“你呀!就别想那么多了。还是先想想能不能在战场上争个爵位,为儿女……啊不!是孙儿争个关中或洛阳户口。”
作者有话说:
查资料才发现乌克兰真是种田人的圣地。世界三大黑土地里美国的有风沙困扰,中国的有日照困扰。唯独乌克兰是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然而在大灾难下,还是挡不住啊!
这几天看了孤注一掷和封神,怎么说呢!期待很高,看完后总有一种不上不下的感觉。两部片子在我这儿都是六分,属于憋了口气但就是没能上佳作的地步。
孤注一掷是强行符合happyending而后半段反派降智了。对比刘德华和吴彦祖演的《门徒》,这部剧对反派的家庭刻画太简陋了。简陋到仿佛是为了洗白反派而强行弄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过来。让人怀疑反派到底疼不疼女儿。你说他疼吧!正常父亲会把女儿带到这种地方吗?你说他不疼吧!他又表现得很疼。如果孤注一掷和上个世纪香港禁片《打蛇人》一样搞个be,估计导演会被骂死,但片子也会直冲八分。
封神是因为费翔的口音太出戏加上导演和拍画皮二时一样,很努力地讲了个有关人性的问题,但拍出来给人一种好像说了什么但又没直击心灵的遗憾感,而且有bug——殷郊作为殷商的王室成员在有闻太师和四魔将的情况下居然会发出“世间居然有仙人”的疑问。即便闻太师北征十年,他也应该听说过有这么个人并且知道仙人是真实存在的吧!最重要的是妲己居然这么容易地附身殷商王子并杀了商人,这很不合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