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阆中长公主要带多少书去巴蜀?”墨家对南方……尤其是巴蜀的感情很深。因为在秦朝灭亡,儒家掌控关东一带的基层力量后,为了避免学派灭绝,以秦墨、楚墨为首的墨家子弟便去巴蜀避难:“公主以齐王肥的规模就蕃,除了旧例的女史小吏,难道还要专门设个管理盟府的小九卿?”
藩王的宫殿里也有盟府,但与皇帝的盟府相比,就好比是路边的书店与985的图书馆,其藏量和管理难度不可相提并论。况且在皇权的禁锢下,个人藏书也有禁忌。尤其是对身份敏感的藩王而言,儒法经典都还算是寻常收藏,关键是涉及军工的墨家典藏,以及容易干坏事的医农秘方。
“皇后离开关中时留了五千金,说是为给公主祈福,要在阆中建个大型盟府与慈善书院。”这一世的卫家肯定不如他所熟悉的卫家富裕,但是想到疼爱他的舅舅、姨母可以度过幸福康乐的一生,他便没有多少遗憾,同时也对卫穆儿有亲近之意。
不看僧面看佛面,至少人家非常照顾作为傅母的卫媪与一起长大的卫氏姐弟,同时也对卫去病这便宜外甥(卫青被卫穆儿的远亲收养)尽了姨母之职。
最重要的是卫穆儿比刘瑞矜持,不会以卫去病的惊慌失措作为乐趣。
“皇后仁慈,总想着为黔首谋福。”墨者的表情变得十分复杂,因为从世俗的角度看,卫穆儿的行为与妖后无异,但要是论行为的危害度,她不仅与“大奸大恶”毫无关联,甚至有成齐君王后的道德品质:“太学府那儿愿出多少学生前往巴蜀之地?”
“五十。”
“这么少?”
“如果是公子就有三倍于当下的学生愿意同行。”卫去病一针见血道:“就这还是受宠的长公主才有的特殊待遇。”
要是换了不受宠的公主,别说是就蕃,估计连汤沐邑都没法捞着,也就只能“卫仲公主”,“卫叔公主”地叫着。
“陛下可真是狠心啊!为了让西南诸国放松警惕,居然连一岁的女儿都要送走。”
“不狠哪能坐稳皇位。要知道在先帝的诸子里,陛下可是排名第十的幼子,比长子荣小了十岁。”
“唉!这么看,阆中长公主也挺可怜的,再受宠也倒霉催地摊上一个狠心的阿父。”
…………
郑谨听着宫里宫外的流言,转头便将这事说给刘瑞听。
“陛下……”
“嗯?”
“让人这么非议公主……恐怕会对公主的未来造成影响。”
郑谨不知刘瑞对阆中长公主抱有远超普通公主的深切期待,所以从古人的角度为其考量:“公主的未来系于父母、兄长,不受宠的公主……”
“还不是在臣民的供养下锦衣玉食的活着。”刘瑞有些不耐烦地打断郑谨,很讨厌这老生常谈的受宠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阿父以前还不是宠大兄二兄,结果嘛!”